安史之乱后失去河西走廊控制权,吐蕃就开始吊打唐朝了

吐蕃之所以能够和唐朝长期对抗,最重要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唐朝除了太宗后期到高宗初期之外,其它时间的主要用力方向都在中亚和北方,并没有全力对付吐蕃。当唐朝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吐蕃的时候,吐蕃就要退缩。

吐蕃和唐朝接触之后,初期虽然也打赢了几次,但都不是决定性的,唐朝也没有大面积的丧师失地防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无论是在川西,还是在青海,唐朝虽然进攻也多次失败,但防御还是绰绰有余的。

唐朝初期最重要的敌人是突厥,主要用兵方向也是和突厥的战争。击败突厥之后,唐朝继续西进,控制了中亚,势力一度延伸到了今天的伊朗。到这时候,唐朝北方的威胁才算是基本解除了,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吐蕃了。

这个时期,唐朝和吐蕃的交战是互有胜负,谁也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唐朝在西北方向始终看看控制着控制着河西走廊,并且在吐谷浑灭亡后,将战线推进到了青海,进入拉锯状态。这种消耗战打下去,以吐蕃当时的体量,被拖垮是必然的,只是早晚的事。

问题是,吐蕃还没垮,唐朝先垮了。先是经历了武则天时期的一番折腾,中亚地区又丢了,然后是突厥在北方草原上有死灰复燃之势。唐朝的形势就不太妙了。但这时候吐蕃也还是没有能力突破河西走廊防线,唐军仍然处于优势。

真正的转折出现在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发生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安和洛阳的繁华落幕,大唐盛世戛然而止。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从西域个河西抽调主力军队回援关中,河西走廊等于被唐朝拱手让给了吐蕃。

吐蕃先是乘机北上,控制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唐朝和中亚的联系,接着进入南疆,再逐步向北疆渗透。而唐朝此时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接踵而至,有了腹心之疾,自然顾不上在西北和中亚经营,吐蕃也就一路东进,一直把战线推进到今天的关中外围。

唐朝延续北周的基本政策,定都长安,洛阳为陪都,奉行关中本位政策。河西走廊是关中地区的重要屏障。河西走廊一失,关中地区门户大开,吐蕃随时都可以大举入侵。这也是后来中晚唐时期,吐蕃对唐朝几乎形成了压倒性优势的原因。因为你已经无险可守了,又堆不起人肉长城,只能被动挨打。

也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今天的甘肃都被吐蕃占领,一部分吐蕃人移民到这里,当地沦陷区的一些汉人也被迫逐渐和吐蕃人交往,慢慢也被他们同化了。一些原来的成熟农耕区,这时候业逐步退化成了草场。比如天水地区,属于关中地区的边缘地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是成熟的农业区了,但经过吐蕃控制了一段时间,天水很大一部分地区都变成了游牧民族聚居区。

而且,河西走廊这次沦陷之后,一直到明朝崛起,冯胜西征,汉人中原政权才又控制了河西走廊,这已经是六百年后的事了。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理解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守国之道,在德不在险。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无论你是否在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是否占据优势,最后决定你的成败的,都是你的内部治理水平。就算你的地缘政治优势再大,你内部先乱了,就什么优势都没有了。而这句话用我们后来中学政治教科书的话来说就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