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获大唐奇珍——安西都护府东粟特铸币

— (广西陈勇) 从 [各地特色钱币区] 移动到本区 (2017-09-20 18:25:01) —

公元七五一年唐朝与阿拉伯怛罗斯大战以前,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及以东地区,即粟特地区,始终在唐朝控制下,因而此地货币也深受中国内陆的影响,铸造成方孔圆钱。

现存世量不多。

大唐安西都护府 粟特 吐格哈尔王铜币 公元738-755年

正面:粟特文“吐格哈尔王”(Turghar)

反面:方孔两侧徽记,上方半月徽记

图格哈尔王 即中国古籍中的咄曷,乌勒伽的长子。

《旧唐书·康国传》天宝十三载(754)康国王咄曷遣使朝贡

《新唐书·康国传》唐朝册封咄曷为钦化王

大唐安西都护府 粟特 塔尔浑王铜币 公元700-710年

正面:粟特文“塔尔浑王”(Tarhun)

反面:方孔两侧徽记

塔尔浑王 即中国古籍中的突昏

大唐安西都护府,康国,西希比尔王 公元630-645年

正面:方孔四周4个徽记

反面:方孔上下粟特文“西希庇尔王”(Ishkhid Shishpir)Ishkhid阿拉伯语国王,Shishpir斯米尔诺娃比定为公元642-656年渴石 (Kesh)史国王名,即中国古籍沙瑟毕。

日本冈本孝建议应为康国世失毕/代失毕。周延龄则认为应为《隋书》中的康国国王代失毕。他可能是我国古籍未明确记载的一位康国国王名。

安西都护府,康国,西希庇尔王,正面方孔四周为徽记,背栗特文“西希庇尔王”,直径24.4mm,极罕见,大珍

嘉德2011年春拍平尾赞平专场有同品上拍:

http://www.cguardian.com/tabid/95/Default.aspx?oid=273601

大唐安西都护府,康国 粟特 瓦尔乎曼王铜币 公元650-675年

正面:粟特文 “我主瓦尔乎曼王”

背面:方孔两侧为徽记

Varhuman为7世纪撒马尔罕地方王。中国古籍中的拂呼缦,曾在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担任康国总督。1965年在撒马尔罕古城区阿甫拉西耶布(Afrasiyab)发现

大量有关壁画。

大唐安西都护府 斯坦·纳维扬王 公元698-700年

正面:粟特文 “马斯坦王” (Ishkhid Mastan)

背面:方孔两侧为徽记

Matan Navyan为撒马尔罕土王,中国古籍无记载。

大唐安西都护府 吐卡斯帕达克王 铜钱 公元680-698年

正面:粟特文 “吐卡斯帕达克王”

(Turkaspadak)撒马尔罕地方王,中国古籍中的笃挲钵提(Dusaboti)

背面:方孔两侧为徽记

康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兵马强盛,多是赭羯(意为战士)。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

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712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719年(

开元七年,回历百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

大唐安西都护府 古雷克铜币 公元710-738年

正面:粟特文“古雷克王”(Gurek)

反面:方孔两侧徽记

中国古籍中的乌勒伽

含铜在85%左右,有砷,铅等杂质

大唐安西都护府 乌克·瓦塔穆克王 公元675-696年

正面:粟特文“乌克·瓦塔穆克王”(Ishkhid Urk-Vartamuk)

背面:方孔两侧徽记

安西都护府,康国,乌克.瓦塔穆克王,正面栗特文“乌克.瓦塔穆克王”,背方孔两侧徽记,直径27.1mm,美品 5000-10000

嘉德2011年春拍平尾赞平专场有同类上拍:

http://www.cguardian.com/tabid/95/Default.aspx?oid=273600

大唐安西都护府 粟特 沙米塔那王 铜币 极为罕见 公元7-8世纪                      大珍

正面:粟特文“沙米塔那 ”(Samitana)

反面:方孔两侧徽记

一说东曹国铸币,有待进一步考证。极其罕见,而且通常品相很差。

曹国

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731年(开元十九年 )唐封康国王乌

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载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

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722、740年曾屈服于大食人。但直到752年(天宝十一载)

尚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大唐安西都护府 费尔干纳(大宛)都督小铜币公元7-8世纪

单面:方孔右侧为突厥如尼文“ash”符号,其余为粟特文。

费尔干纳都督(Tutuks,Tutuq)

大唐安西都护府,突骑施汗王瓦赫苏塔夫铜币 公元8世纪

正面:正面上方为突骑施徽记,左侧突厥如尼文“P”,下方汉字“元”

背面:栗特文 瓦赫苏塔夫王钱(Vahshutava)

8世纪铸造于塔拉斯(Talas铸币场)

安西都护府,突骑施汗王瓦赫苏塔夫铜币,带汉字,正面上方为突骑施徽记,左侧突厥如尼文“P”,下方汉字“元”,背栗特文“瓦赫苏塔夫王钱”。

嘉德2011年春拍平尾赞平专场有同类上拍:

http://www.cguardian.com/tabid/95/Default.aspx?oid=273602

七河地区:天山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锡尔河以北地区,有7条源于天山的河流流入巴尔喀什湖得名(伊利,卡拉塔尔,比延,阿克苏,列普萨,巴斯坎,萨尔德坎)。一般

也将楚河和伊塞克湖包括。

七河是中国与中亚联系最多的地区,西汉属西域都护府,后长期为乌孙国,5世纪为压哒属国。6世纪后为西突厥汗国中心地区。7世纪属唐安西都护府管辖。

7世纪唐西域属国突骑施在七河地区崛起,8世纪又转入葛逻禄人之手。751年阿拉伯人与唐将高仙芝在塔拉斯大战,唐军大败,从此中国势力退出此地区。

昭武九姓

中国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其后裔10多个小国的的泛称。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昭武一词的语源,尚无定论。《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而以东安国、毕国、?捍、那色波附于其间,曹国又分为东、西、中三国。另据《北史》、《隋书》,乌那曷、穆国、漕国也是王姓昭武的国家。根据《隋书》,昭武九姓本是月氏人,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今甘肃临泽),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支庶各分王,以昭武为姓。居民主要务农,兼营畜牧业。汉文史籍称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历史上夙以善于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上的转贩贸易。早在东汉时期,洛阳就有粟弋(即粟特)贾胡。敦煌古代烽燧(斯坦因编号之Ⅻa)下曾发现写在纸上的“古粟特语信柬”数件,其内容反映了东汉末或西晋末粟特人的经商组织和活动。南北朝以来,昭武九姓经商范围更加扩大,并不时为一些国家承担外交使命,如545年北周曾派遣酒泉胡安诺盘陀出使突厥。在唐代,经商的昭武九姓胡人常被称为兴生胡或简作兴胡,从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兴胡与县管百姓、行客并列,表明他们可能有一定的特殊身份或社会地位。

早在南北朝时期,姑臧等地就有昭武九姓胡建立的移民聚落。在唐代,碎叶、蒲昌海(今新疆罗布泊)、西州、伊州、炖煌(今甘肃敦煌县城西)、肃州(今甘肃酒泉)、凉州(今甘肃武威)、长安、蓝田、洛阳、关内道北部河曲六胡州等地都有昭武九姓胡的聚落(六胡州,630年,东突厥颉利可汗降唐,原突厥中的昭武九姓部落随之入塞,唐为安置这批昭武九姓而置)。据敦煌写卷《光启元年沙州、伊州残地志》,唐代在今罗布泊地区有康国大首领康艳典建立的五六座移民大城镇;炖煌郡炖煌县从化乡住着昭武九姓胡三百余户,人口当有一千三四百人。在内陆,许多昭武九姓胡散居各地,其聚居者往往自有统领,称作大、小首领;在战乱时期往往自有城主(如伊州)。721~722年(唐玄宗开元九至十年)攻陷六胡州的康待宾、安慕客、何黑奴、石神奴等是昭武九姓胡;安史之乱的头目安禄山、史思明为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也是昭武九姓胡后裔。

昭武九姓胡的活动特点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胡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6世纪中期昭武诸国相继臣属西突厥。7世纪中期归附唐朝,受安西都护府统辖。同时开始遭受阿拉伯帝国侵袭。多次向唐朝求援,接受唐朝赐封的王号,反抗阿拉伯帝国。8世纪下半叶诸国逐步消亡。昭武诸国概况如下:

康国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是昭武九姓的中心。大臣3人,共掌国事。兵马强盛,多是赭羯(意为战士)。唐高宗永徽时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王。712年大食破其城国,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条约,但于719年(开元七年,回历百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天宝三载)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

米国

米国治钵息德城(今片治肯特),与康国关系密切。642年(贞观十六年)为西突厥所破 。654年(永徽五年,回历33年)为大食所破。658年(显庆三年)以其地为南谧州,授其君昭武开拙为刺史。718年(开元六年)二次遣使来唐的米国王当即片治肯特领主迪瓦什蒂奇,于722年被大食人所俘,旋被杀。731年康国王乌勒伽请唐封其子默啜为米国王。744年唐赐米国王为恭顺王。760年以后片治肯特废弃。

曹国

西曹治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与康国关系密切。731年(开元十九年 )唐封康国王乌勒伽之子咄喝为曹国王。天宝三载赐曹国王为怀德王。中曹治迦底真城(在今撒马尔罕西北之凯布德)。东曹首府布恩吉卡特,一说在今乌勒提尤别,一说在乌勒提尤别西南之沙赫里斯坦。722、740年曾屈服于大食人。但直到752年(天宝十一载)尚上表唐朝请击黑衣大食。

何国

何国在今撒马尔罕西面。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任何国君为刺史。

安国

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唐显庆时为安息州,任安国王为刺史。其王别顿之遗孀可敦在7世纪下半叶多次抗击大食入侵。其子安国王笃萨波提一度被篡位,709~710年由大食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王,但719年(开元七年)笃萨波提向唐上表乞师以抗大食,后被大食人所杀,其子屈底波曾遣使来唐,751年为大食人所杀。阿悉兰在位7年,被大食哈里发下令杀死,其兄弟在位7年,于782年(一说783)又被杀,其国遂亡。

在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即穆斯林文献所称的粟特境内,还有东安国,西安国,毕国和史国等国。除上述地域外,还包括石国与?捍。

石国

石国在今塔什干一带。658年(显庆三年)唐以瞰羯城为大宛都督府。713、714年大食人侵入石国。开元初封其君莫贺咄吐屯为石国王 。721年(开元九年)伊捺吐屯屈勒嗣立,请讨大食 。739年(开元廿七年)莫贺咄吐屯复助唐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封为顺义王 。740年大食埃米尔纳斯尔入侵 。750年(天宝九载)石国王子走大食乞兵,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城附近),败唐将高仙芝军。753年唐封石国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石国至762年(宝应元年)尚遣使朝贡于唐。

捍(钹汗)即拔汗那。

上述诸国均在窣利(粟特)境内。

火寻等国 火寻即花拉子模,在阿姆河下游两岸地区。乌那曷,旧安息之地,都城在阿姆河西,东北去安国400里,西北去穆国200余里。穆国,都城在阿姆河西,亦安息故地,东北去安国500余里,东去乌那曷200余里,今名查尔米。漕国,当即漕矩吒,都鹤悉那,今名加兹尼。8世纪初起臣属罽宾。

影响 昭武九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其影响所及,回鹘文、蒙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