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金,有些话,烂在心里比较好
文/时光了了
作家贾平凹曾经说道:我渐渐发现,一个人活着其实仅仅是一个人的事,生活关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个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却又常常拂我的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这一生,其实都活在不被真正理解的孤独里,很多时候,只有自己能懂得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所以,其实没有必要跟旁人说起自己的主张又或是理想抱负,因为他们往往是无法站在你的角度上为你考虑问题的。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你好与不好,只有自己最清楚。
换句话来说,你需要抑制住自己的表达欲,要懂得沉默是金,有些话最好是烂在心里的道理。
当然,很多人会感到纳闷,他们会觉得说沉默不是一种没骨气,不敢担责任的懦夫的表现吗?怎么如今摇身一变,成了金子这种宝贵的东西了?
鲁迅先生也曾经批评过只会旁观沉默的看客,他认为那种沉默是一种麻木不仁的表现。
但其实,现代社会早已不是过去,人们之所以沉默,也不是因为没胆量没脊梁,而是因为他们需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住了自己纯粹干净的灵魂。
一开口就难免会要社交,而社交圈子里的潜规则实在是比比皆是,让人心力交瘁。
比如觥筹交错之间的那些阿谀奉承,又比如推杯换盏间的言不由衷,只要你选择说话,那你就避免不了要说违心话。
所以,与其变成自己年少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还不如沉默不语,当一个看客又或是旁观者。
其实说白了,沉默无罪,相反,有些时候,你的沉默还会让人觉得恰到好处以及得到某种慰藉。
试想一下,假如你在无意的情况下不小心撞见平日里看起来很要强的女同事在哭,那你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悄悄离开,不要去靠近她,甚至不要让她察觉到你发现她在哭。
要知道,她既然故意躲到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里独自哭泣,那就是不想被人知道自己很难过。
这时候,你的沉默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它帮助你和对方逃离了一场尴尬。
所以,有的时候,沉默其实是一种缓和人际关系的助推剂。
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伤疤揭开示众以谋取同情,也不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脆弱不堪的样子能被他人知道和发现。
人要是太过于锋芒毕现,那就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沉默其实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手段。
有些人,总是喜欢去表现自己,甚至恨不得在自己身上装个喇叭大肆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
他们总以为这样自己就会被更多人关注到、被更多人喜欢上,可其实他们的这种举动只会让旁人觉得哗众取宠罢了。
毕竟,这种越是强调自己有什么的人,其实就越缺什么,放着大好的时光不去读书学习,又或是努力工作赚钱,非要不务正业跑到台前去扮小丑,简直是让人啼笑皆非。
但那些沉默的人,就完全不会这样,他们懂得“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个最简单不过的道理。
他们在岁月的长河里,一贯保持着沉默与低调,从来不喜欢去参与那些喧哗,也从来不愿去当人群的焦点与中心。
虽如此,他们身上的光芒是无法掩盖的,真正优秀的人,其实根本无需刻意做什么事情证明自己的出众之处,但是沉默的站在那里,就让人信服。
或许有人会觉得,沉默不语的人,似乎是边缘人物,可其实到最后你会发现他们才是那些闪闪发光的真正优秀的人。
沉默是金,有些话你自己懂得就足够了,不便再与旁人说起,因为哪怕你开口向他们诉说,他们也不一定能够理得清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
所以你与其对牛弹琴,鸡同鸭讲,还不如选择自己跟自己对话,说不定还能茅塞顿开,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沉默,从来都不是怯懦者的代名词,它其实是有恒心且有毅力者的铭牌号,因为沉默的人才真正耐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他们不会在时代的浪潮里随波逐流,也不会轻言放弃,半途而废。
说到底,沉默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帮助你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沉默是金,既然有些话不适合放到台面上来说,那你就选择把它烂在心里,自己知道就好了。
何必给自己徒添烦恼,徒添麻烦呢,沉默才会让你逐渐放下心中的负累,活得轻松一点。
因为你不开口,别人就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而他们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也就不会去肆意评价你而给你造成困扰了。
总而言之,沉默能帮助你规避掉许多麻烦与解决掉许多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