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 迎 到 微 博
@ 壹 心 大 哥
一 起 评 论 互 动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你能够从容淡定面对孩子的痛苦吗?还是急着想要逃避,或者帮助他承担?
如果你做不到从容淡定,那你真正不能面对的是什么呢?究竟是他的痛苦,还是他所经历的勾起了你内在的伤痛呢?
你有没有反思过,自己真正需要面对和修复的是什么呢?
以上针对叛逆期孩子父母的“灵魂拷问”,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是懵懂的感觉,不知道如何回答。
先别急着思考如何回答才正确,我们先来看看觉醒后的父母是怎么选择的,好吗?
▊ 觉醒的父母舍得让孩子受苦
我一直走在自我觉醒的路上,家中有两个青春期的孩子,回看这些年操心孩子教育的心路历程,曾经写过这么一段感悟:
对孩子最大的爱和帮助就是让他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而不是替他弥补、受过、还债、道歉。舍得让爱的人受苦,是有边界的爱,是更高层级的爱,否则就是纵容!
舍得让爱的人受苦,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哲理,让我这些年获益良多。我经常跟其他家长分享的这个普遍适用的人生建议。这个建议你也许听上去,觉得很不“正确”,正常人怎么能让所爱之人受苦呢?尤其是我们中国最讲究家庭的情感联结,对于亲近的所爱之人,我们充满了各种“舍不得”,尤其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其实,这就存在认知偏差,受苦与吃苦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很多人习惯性就把这两个词语混为一谈。首先,我们先明白什么是“苦”,再回头看什么是“真正的受苦”。由于对佛家经典《四圣谛》中“苦谛”不了解,一般人就会觉得吃穿不愁、居所高端、家境殷实、儿女听话等外在的物质条件满足后,人生就会没有苦。于是,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吃苦,就是让他参加童子军、去乡下体验、或参加各种以吃苦为噱头的游学项目。甚至,有些愚蠢的家长会让厌学的孩子去外面短期打工,或者送去专门针对叛逆孩子的特殊学校受训。这些愚蠢家长也将其行为美化成“好心让孩子吃苦”,其实这是变相的惩罚,这个就不用多说了。有趣的是,很多家长会断章取义引用圣人孟子的名言:“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来为自己让孩子吃苦的行为辩护。其实,他们对“苦”的认知严重匮乏,不知道什么是“苦”,这种不知苦、认苦为乐,更是苦中之苦。这叫根本颠倒,混沌无知的苦。“苦谛”是指人性中永远无法填满的虚无、欲望、期待需要依赖于外物,以满足其心安乐,这其实是对快乐和痛苦感受的沉迷。通俗地讲,真正的“苦”就是人的内心中匮乏自信、价值、喜悦、爱却从不自知,不愿自我负责,并将各种感受投射给别人。我们经常讲的痛苦,其实是指人性中贪嗔痴导致的“身痛心苦”,而不是以上那些肤浅的各种苦。但是,人性的本能又是“避苦趋乐、即时满足”,这就会让我们面对痛苦时,下意识地指责别人,将内心不喜悦的责任推给外部。关键在于这个“受”,它不是靠意志去忍受,而是指用身心在当下全然地领受。就好比,住在同一个小区不同楼栋、不同楼层的人眼中看见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住在临街底层的你,看到的是大街上噪音不止的车水马龙或繁华商业。住在临江景高层的我,看到的是江面风平浪静、江水缓缓东流的晏然自若。真正的受苦,在我看来,就是通过亲身经历当下的身痛心苦而升起解脱苦的愿望后的修行,也就是我经常说的——自我负责,拿回力量,自我救渎。所以,父母舍得让孩子受苦,我认为这不属于教育方法、技巧范畴,更是一种觉醒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发心与人生态度。而且,父母自己不能做到真正地受苦,是没法舍得孩子去受苦的。哪怕你主观思想认为自己可以舍得,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舍得来自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以心印心”。
▊ 受苦是帮助孩子进化为成人
人类肩负的基本责任,就是要让下一代人能至少比你我这一代人更进一步。下一代人应该活得比我们多一点喜悦,少一点恐惧、偏见、纠缠、仇恨和痛苦,这点非常重要。觉醒后的父母以此为教养的终极目标。我们应该为下一代人做点贡献,不让孩子成为让未来社会讨厌的人,而是让孩子成为受到未来社会欢迎的人,至少比你更好一些的人。如果父母是真的关心孩子的话,我们现在帮助孩子,最终是为了让他永远不会对父母有任何物质需求与情感依赖,同时还能具备服务自己及他人的能力。因为,在这个时代发展框架下,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自我负责和自在合作的过程,包括父母和孩子都是如此,而且未来的教育趋势也会走向这个方向。要想孩子成为这样的心智成熟的成人,能够做到自我负责和自在合作,就必须在孩子教养中舍得让他受苦。我经常说,很多父母仅是成年的人,但心智并未成熟,不能算是成人。真正的成人在儒家中又称为“大人”,下面的自然就是“小人”,上面的则是“君子”与“圣人”。这几个称谓是儒家对人的生命状态区分。成人的定义通俗来讲,是指一个人内在具备独立完整的人格,外在呈现能做到自我负责和自在合作。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父母,其实是一辈子都在对别人负责的人,到最后会痛苦得活不下去,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很多叛逆孩子的妈妈之所以会觉得活得很累,是因为她们这半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或是为自己信念中的那个标准而活。她们不但要求自己要达到那个标准,也要求孩子要达到那个标准。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孩子。“为别人而活”背后的逻辑是:试图透过为别人负责的借口,实则用各种控制来逃避内心的痛苦,来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和意义。“为别人而活”的背后的发心是:不愿觉知痛苦,更不会面对痛苦、接纳痛苦,需要别人来为自己的痛苦负责。舍不得孩子去受苦的父母,其实他自己也不愿受苦,往往会选择为别人而活,还振振有词:“对孩子负责的父母,绝不会让孩子去受苦。”甚至,有些妈妈极端到,她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但这样做的一个交换条件是,孩子要把生命交给她支配。这样的父母自然不会允许孩子跟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选择、不同的情绪。当孩子叛逆不听话了,就会勾起他们内心的痛苦,为了逃避痛苦,快速解决问题的途径自然是首选。所以,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成人”或“大人”,充其量算是成年人而已,人群中肉眼望去,满眼皆是。进化这个概念来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简单来讲,最美好的生命不是最聪明的,不是最强壮的,而是最适合的。孩子能成为最适合未来社会的人,这就是一种进化。这种进化更多是:意识的量子跳跃到觉知层面。一个有觉知力的孩子,不仅能认同成长中应该承担的各种角色,也能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欣然接纳,主动地自我负责与自在合作。试问,这样的孩子具备的竞争力(学习力、思考力、耐挫力和毅力),难道不比所谓严格管教带来的“自律自控”,强上一百倍?而在培养有觉知力的孩子教养过程中,父母必须透过生活中的教养细节,以身作则,舍得让孩子受苦,帮助孩子去以一个人类的身份去看待自己的生命。所以,父母舍得让孩子去受苦,才是帮助孩子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成人之道”。
▊ 最后的话
身为亲子沟通教练,我经常与前来咨询家长的痛苦相遇,因为一直走在心灵成长的觉醒路上,我从最初想要拯救他人的幻想中一点一点清晰起来
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不要剥夺他人从痛苦中受益的权利”,也越来越感受到,在重重痛苦下蓄势待发的内心力量。当我们内心涌起深刻的爱与自在,对人、对生命的本身不怜悯、不拯救,而是陪伴。仅需要带着自己的爱和自在,那将是最美好的一句无声的言语:“亲爱的孩子,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