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文史|南乡宿儒之殷善夫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与本文无关

题记: 旧时老桐城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文不过南乡”。这里的“南乡”大体包括现在的枞阳县白荡湖以西及西南的大部分区域,“文”是指其中教育兴盛、文化深厚以及人才济济、代代继起等。对此,时隔久远的我辈,曾经不明就里、将信将疑,及至检阅有关地方志史、族谱,得到父辈尊长的口传相授,才渐渐知道山灵水秀、土沃物阜的南乡民风淳朴、崇文重教、诗书传家,以至于簪缨巨族、书香门第比比皆是,满腹经纶、金榜题名之士不知凡几,或冠盖连属京华,高居庙堂为相;或锦心绣口词章,豪气干云,修身齐家,心怀天下。笔者近日检阅《皖枞殷氏五修宗谱》,透过其家族贤达行状,更加深了以上感受。

敬请点阅:

枞阳文史|南乡宿儒之殷驯夫先生

南乡宿儒之殷善夫先生

作者:张正顺

1923年初夏,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清代“同光体”著名诗人姚永概先生因病于桐城城内寺巷的本宅去世,邑中塾师殷善夫为之“挽幛”:“以董狐笔,著马迁文,褒贬信千秋,自有声名继往哲;无侯巴才,受扬雄学,追随垂十载,深惭知遇哭先生。”盛赞姚永概先生诗文俊逸,表达了崇高的敬仰与深切的哀悼之情。
殷善夫(1891-1963),字兆元,出生于枞阳义津殷家大屋一个塾师家庭,弱冠即子承父业,以教书为生。期间自读不辍,教学相长,求教者摩肩接踵,争求其席下而不能得。时为城中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师之一。
据何养性(子诚)先生《临终“自剖”诗》云,他早年在“桐城寺巷馆姚家”,正得于殷善夫先生的极力引荐。姚永概之子姚翁望曾深情回忆,何公“无寒暑,日夜继之,凡七年”,后因故辞去。何养性先生辞馆后,又延请殷善夫继为姚家子孙授业。姚翁望先生是当代著名文博专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参与筹建安徽省博物馆,并一直在省博物馆工作。他自幼饱读诗书经史,勤读苦学,博闻强记,尤其对古文诗词能随口读出,是深得殷善夫先生真传的。
殷善夫先生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幼勤勉好读。因父亲早逝,他为家庭生计而从芜湖土木工程学校肄业回家,以教书为生。因教授私塾而名声大振,旋受桐城中学延请,授教国文,其文言文教学授课生动易懂,备受学生推崇。
居高声自远,碧梧凤来仪。一九二八年,殷善夫先生受到徐世昌的赏识,为其二女担任家庭教师,故携妻北上,定居北京。徐世昌早年中举人,后中进士,曾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他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画,著作计三十余种,其延请殷善夫先生为家庭塾师,包含了伯乐相马的肯定与嘉许,又不无惺惺相惜的知己之谊。
一九三一年,殷善夫先生因遇家庭变故,夫妻二人辞职返乡,再回到桐中,担任高中部主任一职。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少年时代曾在桐城中学就读,晚年对桐中的几位语文老师深情回忆,称赞“国文老师殷善夫先生,是县里著名的国文老师”。(舒芜《楼上群书,楼下一指 》)
殷善夫先生不仅学识渊博,为人师表,而且爱憎分明,大义凛然,大公无私。土地革命时期,他与同乡人陈定一因志趣相投而交往甚密,在知道对方以药铺为据点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后,他多次利用教师身份前往桐城南门街药铺看病求医,为其做掩护。后因叛徒出卖,陈定一及其家人被捕入狱,殷善夫得知后,组织带领五家商铺的店主联名立书,将陈定一及家人保释出狱,并与陈定一结下莫逆之交 。陈定一后来在桐城学兵队任指导员,曾组织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活跃在枞川大地上,加入新四军江北纵队,任中共桐城工委书记,为枞阳全境解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49年渡江战役打响之际,陈定一曾专程率部队探访殷善夫,并有意提携其女(韵珩)从军,但殷善夫夫妇以独女为由婉言谢绝之。
抗战期间,因战事频繁,殷善夫先生多次辗转流离,但从未放弃教书育人之本。新中国成立后,殷善夫受邀担任省文史馆研究员,积极撰写相关历史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先生精于小学训诂考据之学,著作颇丰,家有藏书万卷,多为稀世珍本,生前均捐予国家。“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的“国博捐赠”名录中,一直载有其名。
殷善夫先生古文造诣卓越,其诗联工整古朴、意蕴深厚。1945年南乡大儒张啸松辞世,桐城各界人士挽幛如云。殷善夫(兆元)先生《挽张杏村(啸松公)联》:“真处近渊明,痛饮高歌,每怪删书存酒诰;论交得文度,谈经讲学,忽讶吟诗废蓼莪。”一时争相传阅、抄录之。先生善墨工书,篆、隶、楷皆通,尤其擅篆体和魏碑,书法在枞阳颇具名气,至今在枞阳县相关历史遗存和文化馆里还保留有其书法真迹。
殷善夫先生晚年仍在家抱病工作,与何子诚、吴孝龙三人一时并称“枞阳文教三杰”。1961年春天,三人于“两会”期间在枞城相会,同邀合影,且各自以诗相勉。善夫先生“赋长句并序”:“人生聚散本无常,动则真如参与商。……俯仰四顾横生趣,悠悠岁月足徜徉。”风雅酬唱,意笃情深。

1963年8月30 日,殷善夫先生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