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作家】刘朝朝/佛门之旅
佛
门
之
旅
作者:刘朝朝
香山古寺禅堂幽
“金绳空觉路,法雨留香山”这副寓意深远的楹联镌刻在宁乡县坝塘镇早禾村的香山古寺门头上。宁乡县是个古老的县邑,由于距省城长沙仅数十公里,这里便成为了中原文化最早浸透的区域之一,也是佛教传播的繁盛之地。
香山古寺,建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香山古寺环境清雅,檀香晕染,错过了季节的丹桂,此时花开正浓,伴随着丝丝秋雨,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大雄宝殿内,佛陀宝像庄严,众菩萨安详慈和,香烟缭绕,磬声悠悠,让人的心一下子平和空旷了起来。
同治八年(1869年),当朝大臣许连圣殉难于秦中,灵柩归故里。许连圣家娶妻六房,余氏、江氏、仲氏、刘氏、司氏、濮阳氏,六位夫人和谐相处,原本过着衣食无忧的尊贵生活。岂知荣华梦幻转瞬皆空,许连圣亡故,为缅怀亡夫,几位夫人商量后,决定舍弃尘世的荣华富贵,出家为尼。其婆母念媳妇自立难为,命各带白银数十两,并购得本都香城的古刹以供修行守节。于氏等六位夫人循迹空门后,在香城观音古寺修行20余年。后来,江氏承接怀清老主持之职, 自静慧理职,苦修梵行,将庵宇更名为香山庵,并广收弟子,依师祖道训,自立观赏之胜地。清规条约,香火渐旺,远近小有名气。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雨后的香山古寺,别有一番风趣。空气中蕴涵着语音。听——鸟儿在雨后呼朋引伴,他们清脆的喉咙,唱出了婉转的曲调。水像过滤了一般,挟着不知是雨珠还是雾珠的朦胧,扑到了我的怀中,清爽得如同炎热的夏天,吃了一块冰镇的西瓜。走在香山古寺的山间小道,松枝上晶莹剔透的水滴,像串起的珍珠,闪闪发光。落叶纷飞,能听见在空气中散落着奇妙的音乐来。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野草雨后更加生机勃勃。
站在香山脚下向上仰望,翠绿丛中殿宇生辉,佛音盈耳,美奂美轮。古寺古朴典雅,四周群山连绵,松柏参天,傲视苍穹,以其独特的风采,向人们讲述着尘世的风雨沧桑,世事变换。
走近石狮庵
告别香山古寺,城市越野车像一只乳白色的箭,射向绿色的原野。蜿蜒盘旋的山村公路,薄暮烟雾中高低起伏的山峦,树木茂密,绿荫芳庭,阡陌纵横,宛如在绿色的罗盘上中旋转,让我感到头晕眼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到目的地——石狮庵。
石狮庵古刹也。位于宁乡县黄材镇沩江南岸,莲花山下。庵后有一大青石,拔地横空,如雄狮威踞,天钟灵秀,鬼斧神工。于是便用了“石狮”冠以庵名,可谓别具匠心。
石狮庵三面倚山,坐东朝西。始建于唐代,动乱期间被毁,只留下一个石窟。石窟里曾住着一位老僧人,法名“怀能大师”。我的堂兄,法名“修道法师”受石狮庵怀能法师临终之托,接受了石狮庵。
堂哥是六十年代末的高中生,且聪明过人,因家境贫寒,自己眼睛高度近视,又受历史牵连,看仕途渺茫,刚刚三十出头,便剃度为僧。堂兄接任此庵时,这个残垣断壁的大石窟,在堂兄的眼中都是弘扬佛学的圣地,于是他放下衣钵,在此驻锡。石壁上飘起了缕缕香烟,破庙里传出了声声梵音。从此芸芸信众有了一席顶礼膜拜祈福之地。堂兄的善举感化了当地的民众,纷纷添砖加瓦,建起了三间平房。近十
多年来,随着佛文化和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石狮庵又与宁乡炭河里古城比肩而立,所以这小小的陋室已远远不能满足香客需求。于是堂兄发心修建寺庙,开始他的化缘之旅。一方面争取当地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远走他乡争取外援。他至岳阳,长沙、南岳、广州等地访来护法居士、信士筹集物资,兴修石狮庵。苍天不负善心人,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在2013年石狮庵修建成功。
昔日的草坪地,变成了布局井然的寺庙。高耸的庙门凝视远方。“般若道场”(般若:智慧的意思)引人入胜。坚固的围墙内拥有大雄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及简单的食堂和住宿楼。每逢朔望及佛祖圣诞,信众络绎不绝。信众诵经礼佛,学习佛法以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经声佛韵陶冶情操,指引人们迈向真、善、美。
我也是慕名而来,一是想看看传说中的石狮庵,二是想体验一下素食淡饭、古佛青灯的生活。
十多天足不出户的所见和素食果腹的日子,让我真正的体验到了出家人的清苦,白天还好,香客不断,到了傍晚庙门一关与世隔绝,静悄悄的古寺让人不寒而栗。
每天凌晨四点寺庙钟声敲响, 这是必修课。六点吃早餐,清水煮面条加几粒豆子。正餐主要是南瓜、冬瓜、白菜、辣椒。到底是凡夫俗子,吃了一个星期的斋饭,素菜吃得我反胃了,实在是受不了了,一个人偷偷地跑去黄材镇上的肯德基店,买了两只炸鸡腿吃,此刻觉得这炸鸡腿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品。
亏得堂兄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过着清幽寡欢、芒鞋布衣的生活。饭桌上亲眼目睹堂兄将饭桌上别人没吃完的一点汤水倒进自己的碗里,我的心一酸,忍不住说堂兄,桌子上剩的一点残渣汤水倒掉也无妨,何必让自己过得这么清苦?堂兄淡淡一笑,答:“习以为常了,不是几粒饭一点菜汁的事,我们的一粥一饭一菜汤,都是施主赐的,是他们辛勤劳动得来的,我们怎忍浪费……”。
一次晚课做完后,我见堂兄的禅房还亮着灯,轻轻地推开他的门看,堂兄正伏案抄写,漂亮的毛笔字霍亮了我的眼睛,堂兄说这是他几十年练出来的字,每天除了念经礼佛就是抄写经书。堂兄见我有许多疑惑,放下毛笔,让我坐下,兄妹俩来了一次秉烛长谈。堂兄给我讲了一些佛学知识,堂兄说的话很有哲理。中国佛学博大精深,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去领悟。总之人只要多做善事,孝敬父母,同情弱者,传递正能量,就是最好的修行。
堂兄说:“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学佛就是学做人,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总之人要看得远,想得开,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放下,生活有诗和远方,不必自寻烦恼。
堂兄说他年轻出家是为了逃避现实,而现在是为了信仰,从佛学中悟出人生真谛。时任宁乡县佛教协会会长的堂兄虽年近古稀,白发染鬓,可他始终有乐观向上精神,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佛学精髓,他依然前行在佛学的道路上。
图片:网络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