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和田玉市场,玉商从唉声叹气到悄然转型,今年的玉石生意究竟如何?

最近有不少玉商都向大叔表示生意比较难做,即便是一些历经风雨,已经从业多年的老玉商也在如今的形势下“唉声叹气”。对玉商而言,疫情后的生意面临哪些挑战?今天今天和玉大叔就来聊一聊。

一、销售对象的改变

作为一种延续了千年的传统生意,和田玉属于需要有文化交流的行业,不同于传统的生活消费品,和田玉客户的圈层普遍比较高,且玉石也不属于经常会购买的快消品。商业逻辑有点像类似家电的“白电”领域。对品质的要求是这个圈子的共识,在过去,和田玉往往是销售给一些有送礼需求的老板,那时候的老玉商经常喜欢用“人傻钱多”来形容客户,可如今再也笑不出来了,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后,送礼的需求几乎被完全卡断,以前在民间流传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现在直接退化成“三月不开张,开张吃三天”。

销售对象的改变影响最大的重大变革来源于互联网,电商不但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物理的距离,同时也将线下流量完全“虹吸”。几乎所有客户在购买商品时,都要进行网络比价,即便和田玉是“一玉一论”,客户的心理区间还是不可避免的拉低,毕竟互联网上竞争激烈,喊价比较低,无论品质如何对线下商家的传统渠道带来了很严重的冲击,这种境遇下有精品货的玉商变得越来越“惜售”——品质很好的料子,宁愿放着也不愿意随便平价出售。表现到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空洞”状态——高端的玉石都锁在保险柜里,低端的玉件都在互联网上倾销,而真正的中端玉件却因为市场的转型逐渐不见踪影,这就是现状。

二、服务方式的改变

在过去,许多玉商习惯了“1V1”的玉石交易场景——在古色古香的店里,喝茶谈天的愉快氛围中,很容易将客户带入到玉石文化的圈层当中从而促成销售。如今的互联网销售却是颠覆性改变:互联网讲求的是“快”,客户更多是在一种狂热直播氛围下,被话术带着走,而不会再对玉石本身有很深切的感受。关注对象从玉石转移到了主播身上,如此一来那些性格较为温和,不善于表演自己的玉商就显得非常的被动,再加上疫情反复使得游客流通不畅,线下客流越来越少,有越来越多的玉商已经转型成供货商,主要将自己的货品交给伶牙俐齿的主播们。

这种服务方式的变化有好有坏,优点是玉友们可以在网上搜到更多的玉商,但对于线下的商家来说不得不接受“价格混乱”、“价格倒挂”以及“同质化严重”的影响,可以说科技化是一把双刃剑,不仅刺向了“低质高价”的痛点,也把市场搅浑,让普通玉件和精品的界限日渐模糊,果然天下没有完美的事情。

其实直播的出现已经对玉石销售行业促进产业升级,在和玉大叔看来,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玉商并不一定是依靠所谓的“诚信”,更多的是会包装自己,拥有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团队化运作更占优势。毕竟玉石是资源型商品,它永远就在那儿,看谁先能找到流量的钥匙,第一个开启热销的大门。

喜欢大叔的文章,请帮大叔点一下“在看”和“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