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六):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在关于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及其文明中,一个影响后世西方的重大因素,就是关于基督教的传承,东罗马帝国则为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所灭;在关于古两河、古埃及文明部分,其地现在归属伊斯兰文明。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历史上既有渊源,在今天的现实中依然碰撞,因此,有必要对这些宗教问题作一番梳理。这还得先从犹太教说起,因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源自犹太教。
(一)关于犹太人和他们的犹太教
公元前2000-1800年间,从最早产生人类文明的两河流域,一支游牧部族跨越幼发拉底河,来到现在的巴基斯坦地区,当时一个叫做迦南的地方,这支部族称为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过来的游牧民。部族的首领名叫亚伯兰,后来更名亚伯拉罕,他的儿子名叫以撒,以撒的儿子名叫雅各,雅各有12个儿子,日后发展成12个部落,并称以色列人。
亚伯拉罕的故乡大多信奉萨比教,崇拜日月星辰多神,太阳是主神。亚伯拉罕可能想到,日月星辰从哪里来,应该有个造物主的神,于是声称比太阳更伟大的造物主,才值得人们敬拜,为此,他曾遭到反对、关押和流放。当他移居迦南后,就彻底放弃了多神教,以唯一的神即上帝为崇拜对象。据说他之所以迁移迦南,正是受了上帝的指使,上帝允诺在迦南那里,给他们的族人以大国和福祉。但此处系既有大国争雄之地,哪里轮得到他们建立大国?结果为了躲避战乱和饥荒,约公元前1720年,以色列人从迦南来到埃及,开始了长达430年之久,寄人篱下并受奴役的苦难史。
直到约公元前1290年,以色列人中出了个人物叫摩西,率领他的同胞逃脱法老控制,出埃及、越红海,到达西乃旷野,并在那里游荡了40年。传说期间上帝赐予他们法律,与他们有个约定,上帝选择以色列人做子民,通过摩西这个中间人,用牛羊的血,要求以色列人单单敬拜耶和华上帝,除此之外不可有别的神,如果以色列人遵守此约,上帝便世世代代赐福给他们,而作为个人,死后则可以进入天国,活时享受平安与富有。摩西把有关内容进行录述,形成“摩西律法”,核心即著名的“摩西十诫”,摩西并编撰《摩西五经》,至此犹太教正式形成。关于上帝与以色列人的这个约定,后来被基督教称为旧约,因为传说后来有了新的约定。
摩西去世前传位给约书亚,约书亚带领以色列人返战迦南,获得相当于现在以色列和约旦的土地。约书亚死后200年间,以色列人和周边民族继续争战。公元前1028-1013年,首领扫罗建立以色列王国,扫罗之后大卫继任国王(公元前1013-973年),定都耶路撒冷(大卫城)。大卫的儿子名叫所罗门,即位后在耶路撒冷建造圣殿,史称第一圣殿。所罗门去世以后,以色列王国分裂为两个小国,南方2个部落组成犹太国,北方10个部落的仍叫以色列国。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攻克以色列国,10个部落被掳往亚述,后逐渐被同化消失。公元前586年,南方的犹太国被新巴比伦帝国攻灭,2个部落被掠到巴比伦50年,史称“巴比伦之囚”,这部分自称犹太人,以显示其血统的纯正。公元前539年,波斯帝国消灭新巴比伦帝国,波斯王居鲁士特发敕令,允许犹太人返回家园,后重建圣殿,史称第二圣殿。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扫平迦南,取代了波斯帝国在此处的统治。公元前198年以后,统治者强迫犹太人放弃犹太教,接受希腊文化,犹太人奋起反抗,分别于公元前161、142年两战获胜,暂时获得了自由与和平。公元前63年,罗马帝国的庞培开进巴勒斯坦,取代了希腊人对犹太人的统治。后亲罗马帝国的犹太人希律,控制了巴勒斯坦大部,建立起一个傀儡政权,希律死后其三个儿子内讧,以色列人陷入内乱,民众大量外逃,流亡到世界各地。公元70年,罗马军队烧毁第二圣殿。1948年,世界各地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建立了现在的以色列国。
犹太人不是一个大的族群,却长于记忆和录述族史,形成了《圣经·旧约》、《塔木德》和《米德拉什》三部典籍。他们始终信奉犹太教,尽管内部也有4个派别,但对上帝的信仰不变,坚守与上帝之约,使得犹太人及其犹太教合二为一,族群的坚韧性之强,经受了历史的考验。犹太人中多有聪明者,我们熟知的有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人,善于赚钱的更是不少,直到今天,美国的经济金融就是被犹太财团掌控。
简史(6):关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续)
(二)关于基督教的源起与传播
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也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
传说,公元元年之际,上帝耶和华选中一个女子,名叫玛利亚,就使她受孕,以产下上帝之子,这个孩子出生后,取名叫耶稣。玛利亚嫁给凡人约瑟前,约瑟因其不明怀孕,就不想要她,当听说是上帝所为,就欣然接受了。据称耶稣出生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加利利的拿撒勒,其如何成长没人清楚,到了30岁左右的时候,突然出现在巴勒斯坦地区传教。
当时罗马帝国统治这一地区,犹太教高层亲罗马,享有一定的权利,他们支持罗马帝国的统治,却无法向底层民众解释,上帝耶和华为什么不来,将民众从罗马的残酷统治下解救,只是坚称,上帝许诺的先知弥赛亚(复国救世主)还没有到来,应继续等待。在这种背景下,耶稣顺应民众盼望解救的心意,声称自己就是上帝之子,上帝派他来解救受苦受难者,他的使命,不是要取代旧约圣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于是宣讲天国的福音,要求人们“尽心尽意尽力爱上帝”,以及“爱人如己”,则天国将降临到他的子民。自称上帝之子的耶稣的出现,让犹太教的祭司团深感地位不保,欲除之而后快,因耶稣的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早就知道犹大所为,只是为了赎世人的罪,甘愿流自己的血,还复活给门徒们显现,复活日成为后来的复活节,于是门徒们奉耶稣为基督,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指上帝选出来完成其特殊使命的人。后来,基督的信徒们宣扬耶稣的教诲,组成基督教会。
当时有一位叫圣·保罗的人,是犹太血统的罗马公民。在耶稣死后,保罗参加了对基督教的迫害,但据说有一次在迷津之中,仿佛感到耶稣同他讲话,从此由基督教的反对者,摇身变成基督教最强有力、最有影响的支持者。保罗进行了大量传教活动,显然遭到了犹太教的反对,以及罗马帝国的迫害,但却在非犹太人当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主要思想包括如下内容:耶稣不仅是一位开明的人类先知,而且实际上还是一位神;人是有原罪的,耶稣由于人们犯了罪行,而甘愿捐躯献身,他的受难挽救了人们的生命;人们不能通过按照圣经上的训谕办事,而得到解救,只能通过接受耶稣,而得到解救;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接受了耶稣,他的罪行就会得到宽恕;由于只遵守法规并不能得到解救,所以改信基督教的人们,没有必要接受犹太教的饮食限制,没有必要遵循“摩西律法”的礼拜式,甚至也没有必要行割礼。信奉这些观点的人越来越多,基督教迅速地传遍整个罗马帝国。
起初,罗马帝国把基督教看作犹太人的教派,与犹太教差不多,都对帝国的统治不利,都要进行镇压。但由于基督教教义是不分种族,不分社会地位贫富贵贱,甚至是奴隶,只要承认基督信仰,加入教会都可以平等相处,称兄道弟,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基督教会,在教会的组织下进行集体活动。随着基督教广泛传播,教义中加进一些新内容,如:强调服从和维护现存的社会制度,提倡人们忍辱负重;把追求幸福的希望,寄托于死后进天国,寄托于基督再临人世,等等,就对罗马帝国减少了威胁,帝国也慢慢地改变了策略。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诏书,使基督教成为政府所允许的宗教;325年,尼西亚信经在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上通过,成为基督教的最基础的原则;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得到了更加迅速地发展。
总体来看,基督教原属犹太教的一个教派,相对比较异端而已。后来,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并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信仰人数远高出犹太教不知多少倍。基督教最终形成完备的典籍,也就是《新约·圣经》全书,是耶稣基督,及其使徒言行和故事的纪录,由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和启示录组成。
简单来说,基督教与犹太教之间,一方面存在传承关系,基督教继承犹太教关于对上帝耶和华,这个唯一之神的信仰和拜敬,相信先知会奉上帝之命拯救世人。另一方面,二者教义有所不同:犹太教坚持上帝与摩西之约,犹太人是上帝的唯一选民,而基督教认为上帝与摩西之约为旧约,已经不能体现正义,上帝与耶稣之约则是新约,已经取代旧约;犹太教坚持先知尚未奉上帝之命,来兑现向以色列人的允诺,基督教则宣称先知已经降临,他就是上帝之子耶稣,耶稣捐躯拯救犯下原罪的世人,因此不论是什么人,只要信仰耶稣基督,都会得到拯救;犹太教的宗教仪式多而严格,犹太人始终认真去做,基督教则大为简化,主要保留了洗礼和圣餐,洗礼就是加入基督教的时候,举行个仪式洗去原先的罪行,圣餐就是以酒代表耶稣的血、以饼代表耶稣的肉,食用后信徒的灵魂就属于耶稣了。
基督教在传播的过程中,后来出现了分裂。根源是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西部和东部地区,宗教语言、教义、仪式等诸多方面,产生了一些分歧。语言方面,西部以拉丁语和日耳曼语为主,受拉丁文化和日耳曼文化的影响较多;东部以希腊语为主,受希腊文化的影响较多;宗教理论方面,西部具有伦理化、法律化和讲求实际的特点,东部具有偏重神学理论和神秘主义化的特点;教义方面,西部把“圣灵”改为“圣灵出自圣父和圣子”,体现了“三位一体”的信条,东部则强调耶稣基督是人,不是神,品级低于上帝,反对“三位一体”的信条;修道制度方面,西部注重自食其力,认为懒惰是罪恶之母,认为体力劳动可以消除罪恶,拯救灵魂,东部注重神秘主义和玄虚思考,其宗教隐士不愿劳动,追求苦行,靠施舍捐赠维持生活;举行圣餐仪式方面,西部用未经发酵的饼,东部则用发酵的饼;政权与教权关系方面,西方部形成了教皇,统治教皇国,垄断宗教文化教育,教权一度高于政权,东部教会由皇帝控制,皇帝被神化为最高权威,政权高于教权;教阶制度方面,西部实行教皇制,东部实行牧首制。
上述差异,最终导致了1054年的基督教分裂,西部天主教与东部东正教对峙,不过,他们都称自己是基督教的正统,而指责对方违背了耶稣的一些教诲,天主教徒组织“十字军”,进行东征的时候,将东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统统视作敌人,对东罗马帝国造成的打击,加速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东正教亦为斯拉夫人接受,当东罗马帝国被伊斯兰的奥斯曼帝国灭亡之后,东斯拉夫的俄罗斯,接过了东正教的大旗,曾宣称自己是罗马帝国的合法继承人,负有拯救人类的历史责任。
自14世纪开始,天主教内部产生了一些改革派,最终形成了新教。当时西欧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确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王权与教权进行斗争,而且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以人为本位的新思想,逐渐压制以神为本位的旧思想。15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经过宗教战争,1555年签订的奥格斯堡和约,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法伦和约,等等,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逐步奠定了新教在欧洲的布局。
新教的教义方面,主要表现为强调“因信称义”,即主张得救既因蒙恩,也可以凭着信,以信心蒙恩称义,因信称义的信条,否定了天主教关于世人得救,必须以教会、神职人员、圣事为中介的主张,因此信徒皆可为祭司,不仅可以相互代祷,还可宣传福音。同时新教认为《圣经》具有最高的权威,信徒可以借助圣灵的指引直接与上帝相遇,接受对启示的光照,从而否定了天主教坚持的教会释经权,为此新教各派都注重用民族语言诵经,取消了拉丁语圣经的垄断地位。新教反对圣母及圣徒崇拜,一般也不赞同炼狱之说。
目前,基督教在全球的信徒近22亿,其中,信奉天主教的约二分之一,信奉新教的约三分之一,信奉东正教的约六分之一。目前,以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的北美、西欧国家,即平常所讲的美、欧,依然是世界的强者,在其维系国际霸权方面,既有妥协的方面,亦有内斗的方面,主要还是国家利益为主。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知名的国际政治理论家亨廷顿·塞缪尔,在1996 年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提出了所谓“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之后的世界格局,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他认为当今世界的冲突,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