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才是人生的分水岭,成功或失败,基本都已定型!

老羊一句话让你记住一段文学史

唐朝是一个奇特的朝代,那个朝代文曲星噼里啪啦的从天上往下掉,公元701年,一年就掉下来两个,一个是李白,一个是王维。

这两个人同岁,所以他们的岁数就非常好记,公元700年以后,有一年是一岁。

老师讲课都不这样讲,如果都这样讲的话,还用课后班?!

公元742年,唐玄宗改了年号为天宝元年,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喜欢李白的诗,就向皇帝推荐了李白。

玉真公主和唐玄宗是一母所生,母亲窦德妃被武则天秘密处死时,玄宗才九岁,妹妹据说才两三岁,两个人在战战兢兢中长大,所以,兄妹二人感情非常好,玄宗就听了妹妹的话,说,诏来看看。

李白接到皇帝诏书,以为是要开全国文艺方面的会,接到通知,高兴的他“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歌笑牵人衣”,孩子听说他要去京城开会,拽着衣服舍不得,

可此时的诗人李白已经非常兴奋了,

“仰天长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一年,李白四十二岁,春风得意。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估计也是这种感觉,

历史上单纯的科举制基本没有,最好的时候也是和世袭制掺合到一起,

田舍郎能登天子堂估计也就是当时的招生广告。

有人星夜奔考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李白四十二岁要火,还有人四十多岁开始撤火了,

有人要去忙碌,有人就要当闲人。

史上第一令人羡慕的闲人是陶渊明,

其实他闲的并不舒服,

只是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太多的失意人的心情。

其实,陶渊明是官二代、官三代,

他爷爷为东晋时期的开国功臣,爹也不错,

只是世事都是重复的,三代以后一直兴旺的不多,和现在一样。

于是,四十多岁的陶渊明回家了,开始不错,后来家里失火,

日子就和普通农民无异了,那个时候没有化肥,种地产量低,饭都吃不饱,惨兮兮的。

另一个闲人是袁枚,乾隆四年进士,当几年知县后,不玩了。

按理说不到四十岁就正处级,很有希望到副市、副省,

可袁先生四十岁辞官不做回家了。

回家后盖别墅,写诗,招弟子,尤其是招了不少女弟子。

袁枚诗写得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男男女女的弟子,可这些年人们说起袁枚,很少有人说他的诗,而在说他的菜谱《随园食单》。

陶渊明采菊也劳累,袁枚教弟子其实也不清闲,他们都算不上真正的闲人,

今天我翻书见了一个真正的闲人——刘昌诗。

宋朝是个好的朝代,尤其是南宋,

老百姓过的比较富裕,而普通官员过的就应该是比较清苦了。

其实哪个朝代都一样,财富的占有,官民之间,此起彼伏。

南宋进士刘昌诗,资料记载生卒年均不详,可见,不是所有的金子都发光。

1193年前后,他监华亭芦沥场盐课,为六峰令。

也就是驻盐场的监察员,正科级职务,副处级待遇(可能不准确)。

自古以来都是盐业专卖,专卖就是垄断,垄断的都牛。

可是,他这种外派官员就有些寂寥,

“予服役海陬,自买盐外无他职事。官居独员,无同僚往来;僻在村疃,无媚学子相扣击。遥睇家山,贫不能挈累。兀坐篝灯,惟翻书以自娱”。

这是他在盐场工作时写的《芦浦笔记》的序。

感觉他就是国家驻盐场办事处,由他把盐从盐场买过来,负责质量和数量,价格都是国家定好的,他成了最无职无权的那个。

“自买盐外无他职事”,不但闲,而且咸,这是真咸

感觉这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闲人了。

人生就是如此不平等,同科进士,有的去陪太子读书,有的去农场看盐。

闲的对面是忙,很多很忙碌的人会对闲的人说:我多羡慕你呀

想起来,闲不一定不好,忙也不一定好。

中国人喜欢忙,所以有排队就挤,

中国人穷怕了,所以就忙,于是就忙的没法呼吸了(空气污染)。

昨天看了一个故事,日本人在国内雇人种蔬菜,不让用化肥农药,看得比较死。

一天,日本人回国了,被雇的人说,鬼子走了,赶紧用化肥……

别人家的菜长得慢了都着急。

就这么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