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活着”一个卑微到极致的请求
是否和过去一样,在看到徐峥主演的电影时,还是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部喜剧?哪怕是看到了宣传海报,也依旧不会想到,这其实是部能让人潸然泪下的影片。
《我不是药神》
我是个信中医的人,但最近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还是让我感触良多,即便它卖的是个抗癌西药。
电影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一部介与法与情之间的故事。故事的原型名叫“陆勇”,是一名白血病患者,被称为“药侠”、“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他所代购的是治疗白血病靶向药“格列卫”。
癌症,是最易受到关注疾病类型之一。当进口原研抗癌药的价格高不可及时,国外的质优价廉仿制药,便成为了癌症患者的首选。
电影里的“格列宁”,其真名为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又名格列卫。曾被《时代周刊》比喻为,射向癌症的一发子弹,它可以有效地控制慢粒白血病人的染色体变异。简而言之,就是这个药可以让患者提高生存率。对于濒临死亡边缘的患者来说,这种药简直就是续命丹,所以价格昂贵,也是毋庸置疑的。
据网络上的资讯显示,德国诺华公司生产的格列卫,价格曾经一度高达25800元/盒。假若按照正常服用频率,一月一盒的话,一年大约花费30多万元,且该病需要终身服用此药。30万,这个费用,对大多中国患者家庭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有些贫困家庭,甚至几十年都存不到30万。
相比之下,印度每盒价格200元的仿制格列卫,简直就是他们的希望。
“人们说,印度是穷人的药房,所以全世界都来这里买药。”
剧中主角程勇,是个卖“印度进口”王子神油的药贩子。家庭的变数留给他的只有狼藉的生活,所以他认为,能解救他于困境的,只有钱。
因此当有白血病人找到他,托他从印度带一些仿制的药品格列宁时,他答应了,因为他要钱。
“我不要做什么救世主,我要赚钱。”
这是剧中程勇最初的心态,他和患者各取所需 —— 他为钱,患者为命。
然而,当他被举报时,他选择退缩。遣散了团队,剪短了头发,改了行。“偷渡”到国内的仿制药供应链断了,就意味着,这让买不起正版药的患者离死亡更近了一步。曾经托程勇带过药的患者,因难忍病痛,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期待的那一声“爸爸”,再也没机会听见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患者的死,让程勇内心打翻了五味瓶,他发现自己似乎在不经意间,终止了一条生命的延续。他觉醒,认为每个人都有尊重生命的权力。又开始铤而走险,恢复卖药。这一次,他分文不赚,哪怕倒贴,也要让他们续命。
电影里,老吕换药时的哀嚎,在整个影厅里回荡。4万块的“天价药”,足以吃掉病人一生的尊严。“命,就是钱”,是剧中的台词。走“现实主义路线”的剧情,讽刺又心酸的击中了个别癌症患者的痛点,将“看病难”和“看病贵”反映的很真实,因此这部剧在国内也是饱受争论。其一是争论主角“程勇”的行为是否违法?二是争论穷人吃不起正品抗癌药,是不是就没有续命的机会?但在这,我们只聊续命这件事。
印度的个别仿制药的药效与正品药的药效差不多,而为了尊重自己的生命,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许多进口药品,过个海纳个税,摇身一变“天价药”,患者买不起药的内心委屈跟谁说?
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患者来说,进口格列卫的价格,是在变相的将他们推向死亡,因为吃不起如同等死。在片尾部分,当程勇面对判决时,也说出了类似的话。其实不止是慢粒白血病,其他病症患者,在面对仿制药价格低廉疗效又相当的情况下,心理也会有一种共同的声音“请给癌症患者留点活路吧!”
当年知乎上有一句话:“靶向药之所以昂贵到要卖几万元,那是因为你能买到的已经是第二颗药了,第一颗药的价格是数十亿美金。”
影片中,假药贩子张长林逼程勇交出仿制药的进货渠道,自己开始加价售卖。我认为没人性也不过他这样了,他跟程勇说:“这世上就一种病,穷病。”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个道理。在过去的年代里,有钱就有命。但谁又甘愿贫穷?穷,是我愿意的吗?不得不说,有时在疾病面前,“贫穷”好像不再是一种生活状态,而是一种连绝处逢生的可能性都没有的绝望。一年保底30万的药费,就算再努力,也不一定能得人所愿。
"领导,求你一件事。求求你们别再查了。这药假不假,病人自己能不知道吗?我得病3年,正版药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现在这便宜药才卖500,能救命…药贩子根本不赚钱呐,谁家还能没有个病人,你就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老太太的一句“我想活着,行吗?”让多少人心酸?
“他只有20岁啊,想活下去有什么罪?”难道穷人就没有与死神搏斗的资格,要乖乖等死吗?不,穷人也有尊严。老太太乞求警方放弃调查仿药源头、黄毛带着药驾车飞驰却意外身亡,他们为了生存如此低下,不过是想有尊严的再多活几年。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些可笑?
“活着”这个词对我们来说,是吃饱穿暖。但对他们来说,也许是倒计时。他们活的小心翼翼、胆战心惊。
从法院开出来的车缓慢的行驶着,程勇望向窗外,那是一条看起来没有尽头的队伍。人群中,他幻想见到了已经离开的老吕和黄毛。
在生命面前,没有高低贵贱,更没有人会因为穷,就应该被剥夺生存下去的权力。吃得起正版药,谁甘愿铤而走险?
在法庭上,程勇最后的陈述让人感叹:"犯的错我都认,只是看到病友们我心里难受,但我知道一切都会好起来,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吧。"
在电影最后,有一组数据,列出了这些年来国家改进的政策。如今国家大力推进的医疗改革,将大部分的抗癌西药列入医保行列、医保报销比例逐步提高、进口药零关税等,这些举措正在一步步攻克“看病贵”和“买药难”的问题。改善后的结果,似乎已经到了人人能消费得起的地步。但谁又曾想过,这样的结果,是多少病患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是不是该远离国家给予我们这样的“优惠”?
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西医科技非常发达,中西结合也并不稀奇,我们甚至都离不开西医的检验科技。中药也许不如西药来的立竿见影,但这并不代表使用中药就无效。
中医里有一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它出自《黄帝内经》。其寓意是要防病于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处求医。
“中医”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老祖先留下来的精髓,但有很多对中医不了解的人总是会质疑,“中医真的能抗癌?那些草药真的能治病?”
其实在《黄帝内经》里,早就有关于癌症的记载,要想治疗癌症,关键就在于如何改变“癌状态”,以及它生存的内环境。
中医药抗癌的发展史,早在50年代解放后就有学者开始研究。并逐渐的将积累的经验和认识,带到临床实验中去。
中国的中草药种类数量繁多,约有一千多种。例如史书上记载的:龙葵、半枝莲、灵芝等,都能够有效的改善病症。
中医研究病症有独特的视角,且治疗方式多样化。中医从源头,全方面以发散面的形式来治疗。
这部电影有好几张海报都挺扎心的,比如上面这张,是一只手在用力握药,表面的青筋似乎在表现他的求生欲有多强烈。但即使是如此强烈的欲望,药丸依旧从指尖渗漏下来。好像在向我们隐晦地透露着那些想绝处求生、等待光明的人们的心理状态。《我不是药神》最终想传达的也正是积极面对,向阳而生的信念。
正品药和廉价药,怎么选?主角程勇面对高额利润,该违背良心赚钱还是帮助病患?警官曹斌面对上级的压力是该选择继续追查源头,还是放弃?人生总是充满着无数的选择题,就像这部剧一样。但最残酷的,不过是当我们预见了所有,却束手无策。
写这篇文章,只想告诉大家,请爱护自己,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