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中的些许思考(二则)
集句于人意于我
用韵由人意由我
清人叶燮《原诗》云:“应酬诗有时亦不得不作,虽是客料生活,然须见是我去应酬他,不是人人可将去应酬他者。如此,便于客中见主,不失自家体段,自然有性有情,非幕下客及捉刀人所得代为也。”该书又云:“须知题是应酬,诗自我作,思过半矣。”叶氏数语,见地新颖,切中时弊,可谓振聋发聩。笔者反复品尝,不由自主地结合创作体会口占一绝:“苏门长啸寄知音,不应不酬何以群?用韵由人意由我,一壶一语一冰心。”
庚子国庆中秋佳节期间,笔者见到《中华诗词》责任编辑胡彭女士用微信发来敦煌采风新作《三姝媚·听敦煌人扮汉将军执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楼兰沉久矣!剩漫漫黄沙,渺无边际。縠绉新平,又被风旋起,踏波随履。疏勒荒烟,萦汉垒、其名还是。示警烽台,拒敌关楼,可怜都毁。 古道西风凄厉。掩壮士刀弓,帝王符玺。佛窟多情,画节旄高簇,汉家天使。青海长云,遥望处、诗心如炽。一卷沧桑,最怀边塞,最伤变徵。”该词以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七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之四)》)作为“心理意象”,通过跨越时空的联想,即事怀古抒情,写得别有一番滋味,读后激起“诗心如炽”,故步韵念头油然而生。然而,笔者毕竟未到现场,难能跨越“身之所历,目之所到”这个“铁门限”,围绕来词原意步韵。于是就只好用韵由人,写意由我,用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迈气象来直面秋声,用次韵方式来交流自己的秋日情思。笔者《三姝媚·庚子秋日次韵寄胡彭女士》:“秋声何已矣?更扬威,落枝无际。归雁凌空,见一天霜月,月光侵履。欲问陶潜,梦身影、望中犹是。千古南山,九畹东篱,菊芳难毁。 雨急风狂雷厉。任云卷烟迷,昆仑如玺。待到严冬,唤岁寒三友,把杯同使。澄澈冰天雪地,有红梅欢炽。一曲高歌,凑响宫商角徵。”并希望与之切磋交流。
诗词创作实践表明,诗词酬唱(尤其是步韵),无论是否“答其来意”,都既有利于发挥“诗可以群”(当然,“群”中亦可“兴、观、怨”)的社会功能,以这种特定的方式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更有利于促进诗者之间的诗艺切磋。对诗词次韵而言,犹如书画临摹。中华诗学与中国书画理论就有许多相鉴相通的理论观点,如形似与神似等。然而,古往今来,对诗词酬唱却不像书画临摹那样,获得广泛共识,而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纵观古今诗坛,一面诋毁诗词酬唱,一面忙于酬唱诗词者绝非个别现象。当然,酬唱本身无过,对此亦应包容。但是,诗词酬唱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客观现实,却足以说明它的不可或缺性,需要加以倡导与引导。
(原载《江海诗词》2021年1期)
作者简介:罗辉(1950- ),男,湖北大冶人。曾任湖北省襄樊市市长、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现任中华诗词学会驻会顾问。著有《四维吟稿》《联律与联谱》《诗词格律与创作》等。
江海云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