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小看细节
别小看细节
今春天气甚好,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梅霞樱雪,麦苗儿青青菜花儿黄,煞是好看。如今无锡的樱花出了名,除了全国著名的赏樱地鼋头渚、红沙湾之外,敞开式公园如金匮公园更为人们所青睐,尤其是周末,人们拖男带女驱车前往,直把马路当停车场,樱花树下支帐设棚,绿地草坪游人如织,方圆不过两三里的小山包上人满为患,据说一天的游客就超过5 万人。樱花花季不长,趁着天晴花美,呼朋携亲品赏花事,原本也在情理之中。只是,总有那么些不自重的游客,或折损了俏丽的花枝,或丢下了一堆堆果皮纸屑包装盒,每天消歇下来一地狼藉,破坏了无边春色的娟秀娇好,更辜负了环卫工人和一众志愿者的辛勤劳累。
年岁渐长,少了些“轧闹猛”的心气,总觉得春来花开,身边绿地、小区周遭,也有春光浮动,也有绿丛婆娑,也有姹紫嫣红,不必念兹在兹地赶到景区去凑热闹,更不愿意看到景色明媚中那些个不文明、不和谐、不入眼的景象。
但是,生活中本是一地鸡毛,总会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遇到一些让人不舒服的人。那天从小区楼道里出来,同电梯下来好些人,有一个年青女子走在前面,出楼栋防盗门时,“砰”的一下推开后,趾高气扬、昂首挺胸地扬长而去,完全不管不顾身后的老人孩子是否会被回弹的铁门撞到。其实,在公共场所,进门时撩一下门帘、带一把门,礼让后面的人,自是举手之劳、应有礼貌。可惜就是那么一些人不屑如此,人们虽然不会因此而指责什么,但留下的观感却是很不美好的。
有一个故事:
一位打扮入时、颇有气质的少妇,携一小孩到一家大公司去,在门前草坪上稍作逗留,小孩正在吃食,果皮碎屑随手扔在地上。这时走来一位老人,一身朴素装束,手里还拿着扫帚畚箕,他对少妇说:“请把垃圾丢到果皮箱里去。”
少妇一脸不屑:“你不就是做这个的吗?”还对孩子说:“你看看,将来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像这个老头一样做清洁工!”
老人依然一脸平和,说:“你这样做、这样说不对,不能这样教育孩子。”
少妇顿时大怒:“你有什么资格教训我?!我怎么做还要你一个清洁工来教吗?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来报到上任的人事部经理,当心我炒了你!”
这时,远处跑来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走到老人面前,毕恭毕敬地说:“董事长,时间到了,我们走吧。”
那少妇顿时惊住了,连忙对老人说:“董事长,我真不知道是你老人家,是我错了!”
老人没有理会,只是依然用极其平和地语气对来人说:“你去通知一下,这个人,永不录用。”
自然这只是个故事,或许纯粹杜撰。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小处可见精神,细节决定成败,所谓道德品质,不一定要到生死关头、大是大非面前才得以表现出来,才得以评判。古人教导我们:“不以小善而不为,不以小恶而为之。”本色做人,应是一以贯之,尤其要谨小慎微,大处着眼,小处做起。
记得的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大力宣扬文明用语,当时还有些不以为然,觉得把幼儿园的一套搬到成人世界里来,有些小儿科了,似乎乾坤颠倒了。但世事告诉人们,时至今时今日,科技发达、社会昌明,可为人处世的道理却往往被有些人所荒疏了,这一课确实要好好补上了。在人流中穿行,要赶到前面去,记着跟别人说一声“借过!”别人让你了,别忘了说“谢谢!”万一碰着别人了,道一声“不好意思,对不起!”这些都是起码的礼仪。
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之所以一再被诟病,就在于其动静很大,音响震天,颇有扰民之嫌。这就延伸出一个自由度的裁量问题。在公众场合,你有大声喧嚣的自由,但其他人更有不被骚扰的自由。从道德伦理的逻辑来说,你的喧嚣影响到了别人,属于主动状态;别人受到你喧嚣的影响,属于被动状态。在这里面,被动的一方具有法理的优先。社会整体是由无数个个体组成的,所谓和谐,就是要让最广大个体的自由得到满足。
樱花盛开,云蒸霞蔚,如烟如雾,十分可人。春信萌动,万物生长,多一点真良善,少一点煞风景,这春光里的天地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