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华东地区珍稀濒危植物——濒危植物等级划分标准
珍稀濒危植物自然种群数量较少、分布范围狭窄或者野外种群的生存受到自然或人为的极大干扰而面临灭绝的风险。如何判定一个物种是否濒危以及如何界定它的濒危等级,对于制定该物种保护策略尤为重要。而濒危植物评估标准和保护等级的界定分为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
1963年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编制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或称IUCN红色名录),该名录是全球动植物物种保护现状最全面的名录,也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状况最具权威的指标。被核定物种保护级别分为9类,由高到低分别是灭绝(Extinction,EX)、野外灭绝(Extinct in the Wild,EW)、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CR)、濒危(Endangered,EN)、易危(Vulnerable,VU)、近危(Near Threatened,NT)、无危(Least Concerned,LC)、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DD)和未评估(Not Evaluated,NE),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3个等级统称“受威胁”。
普陀鹅耳枥(Carpinus putoensis Cheng)
现全球仅存一株野生(摄影:叶喜阳)
我国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目前我国权威的珍稀濒危植物评价体系主要依据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一批)》及其于2020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第二批)》,其中规定植物受保护等级分为Ⅰ级和Ⅱ级,收录的植物受威胁等级参照IUCN红色名录。此外,1991年,傅立国编著的《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共收录濒危植物388种,名录里植物保护等级为Ⅰ级和Ⅱ级,濒危现状分为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和无危7个等级。2013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司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共收录种、亚种及变种361个。同年,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植物部分)和《极小种群(狭域分布)保护物种》等受威胁植物的名录,这些名录也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