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染书法对联—竹无俗韵,茗有奇香

说茶与书法,必谈徐渭。他抄录的《煎茶七类》,现留下草书、行书的书体各一。其中行书卷曾经清代王望霖撰集、范圣传镌刻,收入《天香楼藏帖》中。刻石今藏浙江上虞县曹娥碑廊,刻贴附有王望霖小楷尾跋:此文长先生真迹。曾祖益斋公所藏,书法奇逸超迈,纵横流利,无一点尘浊气,非凡笔也。望霖敬跋。徐渭晚年孤独一人,贫病交加。他一生嗜茶,无日不饮茶。古今多少人如徐渭,唯书法与茶不辜负。

宋代苏东坡最爱茶与书法,司马光便问他: “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从陈,君何同爱此二物? ”东坡妙答曰:“上茶妙墨俱香,是其德也;皆坚,是其操也。譬如贤人君子黔皙美恶之不同,其德操一也。”这里,苏东坡是将茶与书法两者上升到一种相同的哲理和道德高度来加以认识的。

此外,如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这些词句,都是对茶与书法关系的一种认识,也体现了茶与书法的共同美。

唐代是书法艺术盛行时期,也是茶叶生产的发展时期。书法中有关茶的记载也逐渐增多,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著名的狂草书家怀素和尚的《苦笋贴》。

宋代,在中国茶业和书法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可谓茶人迭出,书家群起。茶叶饮用由实用走向艺术化,书法从重法走向尚意。不少茶叶专家同时也是书法名家。

唐宋以后,茶与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有茶叶内容的作品也日益增多。流传至今的佳品有苏东坡的《一夜帖》、米芾的《苕溪诗》、郑燮的《竹枝词》、汪巢林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等等。其中有的作品是在品茶之际创作出来的。

这幅对联里,竹,茶均为天地之植物,墨与纸也是植物制作出来的。竹,茶且都是染家手里的染料,只是纸改为了布,墨变为了茶,材料有变,韵味依然。此将司马光的茶墨说表达得淋漓尽致。白与黑,轻与重,新与陈有机结合在一体。俗耶雅耶?

茶化身为墨,香犹在;书嬗变于染,韵依存。

茶书之道,天然自然,其法不变。走老路也可穿新鞋,是为创。

染匠黄荣华己亥年乙亥月壬申日于宋庄国染馆

(0)

相关推荐

  • 苏东坡巧用对联讽刺以衣冠取人的僧人:宋代...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喜欢仿僧问禅.一日,他穿上百姓人家的粗布衣裳,踱步来到一座寺庙. 寺庙里有个老方丈,见此人其貌不扬,衣服上满是补丁,以为他只是个寻常百姓,便没起身.只是抬手让小和尚搬来椅子,说了句:坐 ...

  • 田英章—竹无俗韵梅有清香

    田英章—竹无俗韵梅有清香

  • 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

    前人作字焕然可观者,以师古而无俗韵,其不学臆断,悉扫去之. 学书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

  • 潘天寿画兰,笔下无俗韵,还真有一番风味!

    在国画里面,有花草四君子之说:特别着重的是兰花.潘天寿的兰花在其可谓独树一帜,鲜明而耐人寻味. 潘天寿画兰花的狂野,和其非常了得的书法功底.使得了了几笔行云流水过后,兰花就挺拔于纸上,肆意张扬,给人一 ...

  • 潘天寿画兰,笔下无俗韵

    在国画里面,有花草四君子之说:特别着重的是兰花.潘天寿的兰花在其可谓独树一帜,鲜明而耐人寻味. 潘天寿画兰花的狂野,和其非常了得的书法功底.使得了了几笔行云流水过后,兰花就挺拔于纸上,肆意张扬,给人一 ...

  • 陈设有法,居无俗韵

    印象收藏  嵇康<琴赋>中有言:"假物以托心".对于古人而言,器物皆可托心言志.幽人高志,器物相喻. 古人谓之:以器载道,道在器中. 器物的神形亦反映着人的性情,从器物 ...

  • 白茶清欢无别事沿河韵茗味悠长

    峰峦叠翠乌江画廊 江山烟雨盖懿茶坊 乌江翠芽鲜 蓝翔萃盈香 白茶清欢无别事 沿河韵茗味悠长 天地悠悠 岁月沧桑 浮生若梦 人海茫茫 为名忙为利忙 何不忙中偷闲 品一盏茗香 劳心苦劳力苦 姑且苦中作乐 ...

  • 少无适俗韵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 ...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 魏晋: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 ...

  • 茶韵茗香品鉴会在北京大悦文创成功举办

    茶为国饮,为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让更多人喝茶爱茶,了解中国茶文化,宣传推广茶馆国家行业标准.2020年11月27日,由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主办的--茶韵茗香品鉴会在北京大悦文创(原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