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圈也有鄙视链:鸡娃、牛娃、普娃、渣娃,你家孩子是哪种?|兴趣班

  前段时间,有个兴趣班鄙视链刷爆全网。

  兴趣班原本是孩子获取知识,培养兴趣的课外培训。但是一些家长却不以孩子兴趣为主要参考,而是认为兴趣越“冷门”,培训越“烧钱”,就显得越“高贵”。兴趣班的“鄙视链”热度还没下去,育儿圈也出现了“鄙视链”。

  

  养娃路上出现的“鄙视链”,你家孩子是哪种?

  一、鸡娃

  “鸡娃”就是父母像是给孩子打了鸡血一样,拼命地让孩子学习。通过不停地给孩子布置各种活动和学习,达到父母制定的目标。

  

  二、牛娃

  “牛娃”就是指多方面都很优秀、智力超群的娃。

  相信不少人都在网络上刷到过,什么“两岁背古诗”“三岁学游泳”“四岁弹钢琴”。这种小小年纪履历就这么优秀的娃,被统称为“牛娃”。

  

  三、普娃

  “普娃”就是我们见到的大多数普普通通的孩子,学习一般,天赋一般,循规蹈矩。

  四、渣娃

  “渣娃”就是学习不上心,但是调皮捣蛋有一手的孩子。

  “鸡娃”、“牛娃”越来越多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细火慢炖”到“快餐速食”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这就是中国古代教育方式的特点—“慢”。

  而在当今社会,“慢”培育精神和“慢”培育效率已经不符合整个社会的教育观了,同时中式教育还受到了西方科目细分式教育方式的冲击,再加上孩子在“快”学习中获得了良好效果,让看中成绩的父母们尝到了甜头,所以“快”教育应运而生。

  二、“单兵作战”到“全军出击”

  以前的家长养孩子大多采取“放养政策”。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大部分都是由孩子自己完成的,并且是在单纯的义务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真正的“单打独斗”。

  而相比现在的环境,大多数孩子除了义务教育之外,父母还会给孩子报名参加许多课外辅导。孩子成绩的竞争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转为父母,甚至整个家庭的竞争了。

  “单打独斗”已经转变为“全家出动”。

  

  三、教育焦虑在作祟

  上海某名校的幼升小简历海选中,有几位孩子的简历雷到出圈。

  “在科技馆给爸爸讲反应堆原理”、“四岁听懂函数和极限的概念”、“十八个月熟背《弟子规》”等高智商行为,让广大网友感叹其“怕不是爱因斯坦转世”?

  说到底,近些年出现这些“牛娃”“鸡娃”,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焦虑在作祟

  1、家长为了让孩子拿到名校的“入场券”,不惜一切代价,让各种培训班填满孩子的童年,本该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变为无休无止的书本作业。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得到了短暂的发展,实际上却是过早地消耗了孩子的学习兴趣,透支了孩子的学习态度。

  2、学校为了升学率,将孩子的智力、能力、爱好和成绩都纳入面试考察的范围,必然会加剧家长们的教育追逐。

  养娃应有度,急功近利要不得

  一、拒绝家长的“一厢情愿”

  “填鸭式教学”是现在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方式。不管孩子感不感兴趣,只要别家孩子有学的,通通都给自家的娃也报上。

  其实家长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盲目地让孩子学习,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还容易给孩子加重负担,消耗学习兴趣,造成厌学情绪。

  二、杜绝孩子的“揠苗助长”

  孩子智力、学习能力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成熟的,在孩子能力范围内报的兴趣班补习班孩子可以接受,但是超出孩子学习能力的范围报班就没有必要了。

  父母要根据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和思维认知程度,循序渐进地让孩子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思考,学习成绩才会更好。

  强行“浇灌”,只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管你家娃是“鸡娃”“牛娃”还是“普娃”。父母都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差异化教学。比起成绩,我认为孩子的快乐更重要。你们认为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