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支招:中考英语复习各题型要点
复习核心
夯实基础,生成体系,注重语境
针对性选材,精选精练,加强技能
训练答题技巧,以求拿到高分
夯实基础,生成体系,注重语境
中考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核。《中考考试说明》明确2008年考试难度比例为6比3比1,基础题60%,中档题30%,较难题10%,做好基础题和中档题,考生就可以拿到卷面上70分到100分左右。
在复习中,始终要夯实基础,狠抓词汇,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词汇运用题是各地考试试卷中的重头戏,着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即单词的记忆、拼写、转化、理解及运用能力。
在复习初一词汇时要与初二相关知识以及初三课本中的综合运用相结合,并进行拓展,找相似性、不同点,对重点单词、短语、句型、某一词性的专项都要形成一个个小知识框架,并且把这一知识的常见考点重点提出并练习。对这些基础知识有了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考生就可以由考试中的主观题联系到与之相关的知识体系,缩小思考范围,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中考试题已从单纯的语法、词汇或某一知识点的测试转向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将题融于情景中,着重语境,重视把词汇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去学习,突出在语境中去选词句和词汇。了解英语语言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尽可能用英语理解英语,防止双语思维的干扰,重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言规律,要贴近生活。语境测试贯穿于整套试卷的各个题型中,尤其是听力口语考试,完形填空以及综合填空,这些题占考试卷的90%以上。对词汇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以小对话或小短文等形式展开复习较为有效。
针对性选材,精选精练,加强技能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丁玲
最后复习阶段时间有限,因此应侧重加强解题技巧。概括性、针对性地练习很必要,专项专练,对各个语法点进行重点扫描,反对面面俱到,侧重针对性选材,精选考点,精练经典题,从点延伸,触类旁通。除对各种题型分开专项练习外,每一项还要进行细化专练。精选这些题的材料,题型要多样、全面。
听力材料的选择要贴近时代,符合学习实际。完形填空考查学生语法和词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从历年中考题来看,完形填空的主要体裁依然是记叙文,题材多为200字左右的故事、笑话、人物传记、轶事等,内容涉及文化、体育、历史、科学等领域。预计2008年完形填空将体现“突出语篇”的解题原则,意义填空将逐步取代语法填空,试题设置将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充分突出“词汇语境化”的特点。选材复习时要注意材料,强调知识性,趣味性,联系现实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注重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精选各个领域的材料2篇到3篇,进行专练,加强考生对这一类材料的知识掌握,一方面考生自身要思考解题的突破方法;另一方面要真正领会教师所教的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在中考试卷所占比例较大,一般设3篇至4篇短文,字数通常在250字到350字左右。文章题材体裁多样,涉及面广。在最后复习中,选材时要选做各种体裁的阅读题,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表格、图表等。内容上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地理、历史、体育、音乐、影视。熟悉各种体裁,并熟知各个领域的词汇。近几年的中考阅读题显示,以科技环保为主题的考题呈上升趋势。准确把握试题的科学性和开放性,与时代要求紧密相连是这类阅读的选择方向。阅读也重视引导考生关注国内外热点问题,考查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加强考试的育人功能是命题的趋势。建设生态文明是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自然发展、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全球变暖、水资源缺乏、自然灾害、节能减排等主题也是阅读理解的热点。
写作是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思想情感达到交流目的重要手段。要求考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反映生活实际,表达自己的想法,阐明自身观点等。作文的命题趋势便是要求考生针对一种社会现象,触动学生去想办法,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中考写作在考查方式上主要以看图写话类和发表观点类为主。在表达形式上通常以书信、电子邮件、日记、通知、记叙文、说明文为主,内容上主要涉及学生们熟知的生活、人物及社会热点问题。发表观点类基本上采用记叙方式,但写作的内容上以议论为主,要求考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找出一些改善的建议,这类作文建议要有层次,有结论性总结,注重篇章的完整性。
训练答题技巧,以求拿到高分
在最后有限的复习时间中,除精选材料,针对性练习外,在这过程中还要侧重答题技巧,以求拿到高分。
中考听力的考查有时间短而有限、考查内容广泛、测试结束后无法复查等特点。建议考生能做到以下几点:
1、先看题,后听音。先看题审题,除搞清题目要求外,由选择选项去猜测听力材料内容,联想与此内容相关的重点词汇,并联系实际选出最佳答案。
2、把握全文,避免听单个单词、句子从而忽视全文的连贯性。
3、边听边记。学会对材料中的数字、时间、电话号码等进行记录。
4、抓关键词,抓主题句。
5、不因前误后。对于没听懂的上文就忽略,事后去琢磨,猜测,切不可由此而误后。
对于单选题要注意近几年的几个转向。转向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转向对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转向考查英语和语言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解题时不妨试用以下方法:
(1)直接法。直接利用相关语法知识,利用固定搭配,熟记习惯用法。
(2)抓关键词。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3)类推法。对一些难题的备选答案,没有把握时,不如利用类推法。“如果A对,那么B也对”,从而避免思维定式的干扰。
(4)前后照应法。解题前,透彻理解,然后联系上下文,注意鉴别,捕捉隐含信息,准确找出答案。
(5)排除法。先把一眼就看出的干扰项排除,缩小选择范围,找出答案。
(6)交际法。注重交际用语,重视上下文的语境。
完形填空答题可大致分为三步:
1、泛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不看选题,不妨借助汉语来大致翻译,从而了解选项意义。
2、精读全文。借助选题,仔细推敲。(1)语境。可借助上下文,仔细推敲文章的细节,作者的意图和人物心理等。遇到没把握的选题,先忽略。(2)语法知识。考虑句子的结构,尤其是动词的形式。(3)词汇。注意词的辨析和固定搭配。(4)常识。有些答案可以依据生活常识得出,将课内外知识结合,利用排除法选择,总之这几项只有相结合起来,才为最佳方法。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完形填空完成后,千万不能忘记复查这一步,一定要查缺补漏,纠正错误。注意短文结构是否完整,意思是否连贯。只有整篇短文语意通顺,合情合理,方可放心。
做阅读题时,先要精心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要确定题目的意图,抓住文章的主题句,通常可以在文首或文末选择好做题的切入口。
弄清文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遇到难题时,将短文读2遍至3遍,从而明确短文的大意。对于一些直观性题目,在文章中可以找到原句作为答案(一般前2题到3题较多),对于这种题目,考生就应结合题目对照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而选出最佳答案。通常阅读的后两题一时难以从文中找出正确答案,这时需要分析、推理归纳,但绝不能离开综合材料。重视作者的出发点和意图,避免加入个人主观思想臆断,对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要注意推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再结合语言材料判断。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写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仔细审题,观察图画内容及作文要求。一要题目弄清所包含的信息;另一方面注意题目中所提供的文字信息,写作时避免跑题。
其次,要有一个睿智的头脑。在把握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一是要考虑会用到哪些词汇、句子;二要考虑该用何种人称、时态,进而思考如何把这些词汇组成完整的句子;最后,要考虑如何按一定的逻辑把这些句子组成有条理的篇章。
第三,要有一对想象的翅膀。在忠实于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展开充分的想象,使文章变得更加丰满、完整。
第四,要有一双挑剔的眼睛。作文写完后,要仔细审读全文,全面检查。一看是否切题,避免劳而无功;二看有无遗漏的要点;三看语言是否顺畅、段落是否分明;四看细节,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动词的时态、语态、名词的单复数、词语的搭配等。
除此之外,在总体上必须要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用词准确、字体工整、卷面整洁,给阅卷老师在短时间内留下良好的印象分。建议水平低的学生在写作中多用常用语言,不用生词;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用短句,不用长句。水平高的学生尽量做到观点新颖,语言准确、丰富,适当使用复杂句型或较高级的词汇,也可以适当用一些俚语、谚语、名人名言,还可以运用一些从句,避免文章千人一面,以求拿到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