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市上外附中高二期中作文审题构思详解

原题如下:
在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生活着一群“三和大神”。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吃5块钱一碗的面,喝2块钱一大瓶的水,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呆到天明。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800字。
审题篇
材料简单描绘了“三和大神”的生活状态,并指出这种混吃等死的生活是自我麻痹,要求同学们对这一种社会群体进行思考。
本题信息
话题:对“三和大神”的思考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材料的审题很容易,但是在构思方面难度极高。想要写出具体的观点,除了对这个社会群体有足够的了解之外,还需要有足够的社会学知识储备。否则针对某个社会群体,学生们大多只能写出一些抽象的、碎片化的观点。
我们不妨首先追问一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三和大神”群体?他们的真实处境如何?这背后又与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有怎样的关系?……

亮亮老师查找了相关的内容,为同学们梳理和分析。而同学们也可以选择上述问题中的一个,去展开论述,完成作文。

一、三和青年从哪里来?
2018年,日本NHK的一部纪录片《三和人才市场:中国日结1500日元的年轻人们》和一部学生自制视频《人在三和》,将三和青年这样一个群体展现在了更多的人面前。
在纪录片中,三和青年们做着一天不到一百元收入的苦力,穿着破衣烂衫,条件差的人只能睡大街,条件一般的人也不过是住二三十个人一间的旅店。这些画面带给了观众巨大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他们居然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三和青年们的生活状态一经网络曝光,立刻点燃了很多人的神经。在一夜之间,无数人涌入三和本地的贴吧、QQ群,又向外播撒三和生活的照片。人们兴奋地传颂着三和的事迹,并给这群人安上一个名字:“三和大神”。
三和区别于深圳其它地方的魅力,就在于它极低廉的生活成本。单间15元一晚、鞋10元一双、面5元一份、烟5角一根,甚至搞到50元一个的手机。在房价高达数万元、经济发达的深圳,这里也就顺势成为了低收入人群的乐土。
与低价相对应的,则是极差的生活条件。房间几乎从不打扫,床铺上遍布污渍;鞋是小摊贩从垃圾桶捡来的,恶臭难闻;餐馆用油来源成谜,拉肚子是家常便饭。
但三和青年似乎并不在意,他们欲望极低,在恶劣的环境里怡然自得,一天只吃一顿饭,十天半月不洗澡,在大街上倒头便睡。
他们适应能力惊人。除了工作,一切都能接受。
三和当地的一位中介这样介绍:“所谓大神,就是思想已经几近升天了,吃喝都不用管了,天为盖地为席。他们要的工作是工作轻松、工资高、做一天结一天。这里的人很少考虑明天以后的事情,只想把今天过好。”
很多三和青年并不是一来到深圳就直接成为三和的一员,他们来到三和之前大多经历过一些艰难往事。他们经常提及被黑中介、黑工厂“坑”的问题,常说的不想工作的原因是不愿意被剥削、被克扣、被歧视。虽然他们可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融入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但大城市并没有把他们当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需品”,且不说没有在城市应有的社会保障,连基本的劳动权益也很难得到有效的保护。
大多数三和青年也曾拥有梦想。他们怀着成家立业的美好愿望奔赴三和,在与招工企业、市场中介的三方博弈中,历经求职失利、劳动繁重、收入微薄以及证件被骗、博彩失利等大大小小的挫折,陷入了失望、怠惰、沉沦的恶性循环。
与此同时,三和的生活似乎格外令人愉快:日结源源不断,食宿无比便宜,身边热热闹闹,随时可以躺下睡觉。更重要的是,三和遍地都是精神萎靡的同类,谁都可以理直气壮,不用担心世人的歧视和冷眼。
在巨大的失落与三和生活的强烈诱惑面前,三和大神选择了后者。一旦进入三和,就像陷入一个巨大的泥潭,初入三和的青年一开始还会羞愧、抵触,但过不久便会放弃挣扎,任由自己沉沦。
二、三和青年产生的社会背景
老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时,目标非常明确,肩负着家庭使命,要为家人子女赚钱,有时候面对权益被侵害时,在消息闭塞的情况下,选择忍气吞声。而90后、00后的农民工进入城市后,负担的家庭压力小了很多,并且很多是初中职高毕业,20岁之前就出去了,还没有结婚成家的家庭压力,他们的目标变成了实现自己,寻找自己的生活方式。
如果从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来讲,大部分90后农民工从小已经不是在农村而是在市镇长大,甚至没有干农活的经历。因为教学已经改革,村庄学校撤并,他们进入到城镇、县城生活,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他们没有什么特殊工作技能,依然是做体力劳动,但又对枯燥的生产线有排斥心理。在面对工厂企业的压迫和剥削时,他们也不是忍耐,会形成一种抵触和抗争意识。
在以前的农村,存在各种关系联结、各种血缘亲戚等。现在村庄里,都是学龄前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从上小学开始都生活在城镇里,已经没有农村的记忆。许多在外打工的孩子,甚至一年都不回家。过去收麦、祭祖等各种传统的仪式都没了,普遍是一种弱亲情关系。
另外,手机的存在让三和青年对外部世界的依赖程度下降了很多。工作以及吃穿住行等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手机实现,而手机最初联系家人、联络感情的功能反而被忽略了,大概是因为三和青年连接外部世界的需求已经下降,他们有时主动逃避外面的世界,甚至躲避家人,可能是感到羞愧,或害怕家人担心。
三、三和青年生存的主要条件
三和青年的聚集是这个时代物质充沛、物流发达催生的产物。
试想,如果在一个物质紧缺的时代,三和青年不可能在大城市中获得成本低廉且足以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物质充沛是前提,而物流产业的发展则从两个方面给他们提供了“活路”:一是三和青年从事的日结工作很多来自物流行业,物流行业需要大量临时工,而三和青年恰恰是最廉价的劳动力;二是只有在物流发达、成本较低的时代,三和青年所需要的各类低价产品才能够被配送过来,否则仅仅是物流成本,他们都难以承受。
可以说,物质充沛和物流发达为三和青年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而另外的条件则来源于手机。
即便收入很低,三和青年使用手机购物和支付也是普遍现象。但手机并没有帮助他们联入世界,反而更像是帮助他们脱离了这个世界和时代。他们在手机上自娱自乐,在手机上消磨时间,在手机上完成工资结算等。手机的存在让三和青年对外部世界的依赖程度下降了很多,工作以及吃穿住行的大部分行为都可以用手机实现。
四、三和青年现象的解决办法
疫情期间,三和市场面临改造。网吧、小商店没了,招日结的还在。以前聚集在三和劳务市场的青年们,都分布到了周边公园。不过,仅仅是市场的改造治标不治本,这种方式无法真正消除三和青年的现象,也许深圳没了,可能会在东莞、在广州出现。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防范于未然。
三和青年之所以会成为“大神”,主要原因是缺少知识和技能。即使被迫离开三和,也有可能在另外一个相似的地方重新聚集起来。
此外,三和青年还拥有不少“后备军”。只要教育模式、区域差距依然存在,三和便永远不缺新人。
因此,三和青年的出路不在于别人给他们划定了什么路线,而在于他们自身改变人生轨迹的能力。倘若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又会有多少人愿意在花样年华里去三和“混吃等死”。
想要从源头上解决三和问题,必须通过教育,尤其是现在的农村教育。农村青年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上完初中就辍学了,当他来到城市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很容易放弃或者产生颓废情绪。从社会层面来讲,教育是能够帮助农村青年选择人生的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也是能够一劳永逸解决三和青年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实中,一些职业学校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这是因为他们的专业和工作岗位并不对口,有的学校师资很差,学的东西滞后于时代。
一旦农村教育跟上,农村青年就能够在劳务市场中拥有竞争力,就不会因为种种打击而失去奋发向上的动力,从而拥有改变人生轨迹的意志和能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