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患者适宜做骨牵引术

牵引术是矫形外科的常用技术,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的关键。
牵引治疗的原理是应用持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来缓解软组织的紧张与回缩,使骨折、脱位得以整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的挛缩畸形或为某些疾病的手术治疗做术前准备和术后制动。
此外,牵引术还有利于患肢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效地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促进骨折愈合,并可避免肢体的局部血栓形成;对感染关节或骨骼的牵引制动,可以防止感染扩散、减轻疼痛,避免病理骨折或脱位,在创伤救治过程中的牵引制动还便于伤员的急救与搬运。
牵引术可分为皮牵引及骨牵引两种,在此只讨论骨牵引技术。骨牵引是将钢针穿入骨骼,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骼上,具有阻力小、收效大的特点。通常是用骨圆针穿过骨骼进行牵引,能承受较大的牵引重量,可使移位的骨折迅速得到复位,恢复肢体的力线。
骨牵引常用的器械有锤子、手摇钻、骨圆针和各种牵引弓,肢体骨折通常使用的牵引弓有普通牵引弓和张力牵引弓两种(图3-3-1、图3-3-2),使用较细的克氏针牵引时应使用张力牵引弓。
图3-3-1 普通牵引弓

图3-3-2 张力牵引弓

骨牵引适用于:
1.成人长骨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螺旋形及粉碎性骨折)及肌肉强大容易移位的骨折(如股骨、胫骨、骨盆、颈椎)。
2.骨折部位的皮肤损伤、擦伤、烧伤,部分软组织缺损或有伤口时。
3.开放骨折感染或战伤骨折。
4.伤员合并胸、腹或骨盆部损伤者,需密切观察而肢体不宜做其他固定者。
5.肢体骨折合并血液循环障碍(如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宜行其他固定者。

6.新鲜与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以及颈椎减压或融合手术的术后固定。

来源:《骨科手术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