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阴虚血燥

中医如何治疗阴虚血燥

  中医治疗疾病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了,比如针对阴虚血燥这个难题,中医学上就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这是中医发展到今天的一大硕果,下面为大家介绍中医治疗阴虚血燥的详细方法。 大家来看看吧。

目录1.中医如何治疗阴虚血燥2.阴虚血燥是什么意思3.阴虚的病因4.阴虚的表现5.阴虚火旺怎么调理

1中医如何治疗阴虚血燥

  一、阴虚血燥是中医的一个证型,主要是血虚,不能濡养皮肤、四肢而出现的痒的症状。中医治疗可以用补血活血的方法治疗,也就是所说的“血行风自灭”。具体运用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决定。

  二、生地藕汁粥

  原料:粳米50克,生地黄汁12克,生藕30克。

  制法:粳米煮粥,生藕捣烂取汁,粥熟时加入藕汁与生地黄汁,搅匀加红糖适量。

  功效:益阴清热。适用于阴虚热燥证。

  用法:早餐食用,可常食之。

  三、芝麻核桃糖

  原料:黑芝麻、核桃肉各250克,赤砂糖500克。

  制法:将赤砂糖入锅加水适量,用温水煮至浓稠时停火。将黑芝麻、核桃肉炒熟,倒入糖内拌匀,然后倒入涂有熟茶油的磁盘内,稍冷,用刀划分分成条块即可。

  功效:益阴养血润燥。适用于阴虚血燥证。

  用法:每日2次,每次服1块。

  四、阴虚血燥主要是机体的血液不足所致的,当机体失去血液的濡养就会出现皮肤的干燥还有脱屑、皮肤的瘙痒感。一般情况下中药喝了是不会使人消瘦下去,但如果您吃的是清热一类的药物是可以使得体内的代谢加快,体重是有一定的减轻但总的来说对身体是没有影响的。阴虚是火旺等因素导致的,所以治疗是养血,滋阴等来治疗。参考治疗药物可以用四物汤适当加减来治疗,中成药可以用八珍丸,六味地黄丸等来治疗,其他可以使用艾灸,针灸等方式来治疗,食疗可以用山药,女贞子,旱莲草,核桃仁,制首乌打成细粉装成胶囊服用。

  五、阴虚血燥是指精血耗尽所以枯燥。要大滋肾水。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含维生素E、C的食物,加强体质。阴虚时间久了没的到很好的调养还血燥的,病情进一步阴液不足以滋润五脏六俯,则五脏六俯皆虚,病情全身化。肾阴虚,而生内火,火邪又反过来伤阴动血,以至血燥,则肝中“血海”空虚,“相火”易动。可以多喝点金银茶或是菊花茶也不错,饮食上注意要吃的清淡点,辛辣,油腻食物要少吃点,多吃水果,建议您平时生活作息要规律,不要经常熬夜。

2阴虚血燥是什么意思

  阴虚血燥型又称血燥阴伤型,系由血热内蕴或热毒蓄久,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以致津液营血耗伤。阴虚血燥,肌肤失于润养,出现暗红色或褐红色鳞屑性斑块为主症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银屑病病程日久,皮损经久不消,多为斑块状或混合状,表面覆较厚的银白色鳞屑,不易剥脱,干燥易裂,散布躯干、四肢。新发皮疹较少,伴程度不同的瘙痒,也可不痒,五心烦热或掌心发热,咽干唇燥不欲饮,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而干,脉弦细或细数。治宜滋阴润燥,清热驱风。常用草药有当归、丹参、何首乌、生地、熟地、天冬、麦冬、丹皮、川芎、白蒺藜、白鲜皮草河车、鸡血藤、山豆根、赤芍、白芍等,处方可选用:

  (1)养血润肤饮加减,药用:当归、丹参、首乌、元参、天冬、麦冬、麻仁、蝉衣、桑叶、生熟地、生甘草。若病邪稽留时久,损害浸润肥厚,基底暗红,舌质暗紫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细缓者,须酌加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之品,如鸡血藤、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香附、枳壳、陈皮等。每口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2)银屑病Ⅱ号加减,药用:生地、土茯苓、乌梢蛇、蜂房、白蒺藜、白鲜皮。便秘体不虚者,加川军、丹皮;皮损顽固难退者,加乌梅、槐米。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3)消银三汤加减,药用:生地、当归、花粉、元参、丹参、银花、蚤休、蜂房、白茅根、白鲜皮、威灵仙。因扁桃体炎、咽炎诱发者,加连翘、山豆根;心烦热盛者,加黄连、山栀;瘙痒剧烈者,加玳瑁、地肤子、川槿皮。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4)三参润肤饮加减,药用:元参、丹参、北沙参、胡桃、当归、防风、川芎、赤芍。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黄芪;兼寒湿者,加肉桂、干姜、蛇床子;血虚者,加熟地、白芍、川芎、大枣、何首乌;血瘀者,加三棱、莪术、地龙、桃仁;风盛痒剧者,加钩藤、白蒺藜、白鲜皮。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

  (5)养血祛风汤加减,药用:当归、熟地、白芍、川芎、龙骨、蝉衣、龟板、鳖甲、牡蛎、何首乌、刺蒺藜、威灵仙、甘草。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2或3次服。

  (6)地黄茅根散加减,药用:生地黄、丹参、紫草、槐花、。地龙、赤芍、黄药子、白茅根。每日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7)地黄冬花散加减,药用:生地、炒赤芍、粉丹皮、紫草根、白茅根、土茯苓、炙僵蚕、白鲜皮、忍冬花。瘙痒剧烈者,加地肤子、炙乌梢蛇;鳞屑较多、消退较慢者,加鸡血藤、丹参。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8)复方消银汤加减,药用:生地、当归、赤芍、川芎、荆芥、防风、蝉蜕、苦参、白鲜皮、牡丹皮、大青叶、牛蒡子。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9)复元汤加减,药用: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何首乌、鬼箭羽、鸡血藤、当归、元参、紫草、蜂房。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黄精;舌质暗紫,皮损黯红肥厚者,上方去何首乌、紫草、蜂房,加三棱、莪术、红花;月经不调、冲任不固者,酌加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10)白庀二号加减,药用:鸡血藤、生地、土茯苓、当归、丹参、蜂房、天冬、麦冬。脾虚湿盛者,证见大便溏泻、下肢浮肿、舌质淡而舌体胖有齿痕,加生苡仁、茯苓、白术、扁豆、猪苓;阴虚血热者,证见脉沉细,舌质红而无苔,加黄柏、知母;风盛痒剧者,加白鲜皮、刺蒺藜、苦参;血虚者,证见面色恍白,脉沉细无力,加熟地、白芍。每日一剂,水煎取汁分早晚服。

3阴虚的病因

  1.肺阴虚证

  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久咳伤阴,痨虫袭肺,或热病后期阴津损伤所致。肺主清肃,性喜柔润,肺阴不足,虚热内生,肺为热蒸,气机上逆而为咳嗽;津为热灼,炼液成痰,量少质黏。肺阴亏虚,上不能滋润咽喉则咽干口燥,外不能濡养肌肉则形体消瘦。虚热内炽则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热扰营阴为盗汗;虚热上炎则颧红;肺络受灼,络伤血溢则痰中带血;喉失阴津濡润,并为虚火所蒸,以致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象细数,皆为阴虚内热之象。

  2.心阴虚证

  心阴虚是指心阴亏虚,不能濡养本脏,以致心主血脉、神明等功能减退所表现的临床证候。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久病耗损阴血,或失血过多,或阴血生成不足,或情志不遂、气火内郁、暗耗阴血,导致全身阴血不足,心阴虚损。

  3.胃阴虚证

  是指胃阴不足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胃病久延不愈,或热病后期阴液未复,或平素嗜食辛辣,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4.脾阴虚证

  是脾脏阴液不足,濡养失职,运化无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温热病后,阴液耗伤,或素体阴虚,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灼伤阴津,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误服辛温之剂所致。

  5.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6.肾阴虚证

  肾脏阴液不足,滋养和濡润功能减弱所表现的证候。多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

4阴虚的表现

  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性欲亢奋,遗精,女子经少或闭经,或崩漏,形体消瘦,咽干口燥,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阴虚多因血虚,“阴虚生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体质虚衰、心悸气短、头晕眼花、精神状态差;月经不调、面色无华、黑色素沉着,黄褐斑、蝴蝶斑滋生;更年期困扰;过早进入更年期;一般多见于女士、各种机能亢进性疾病如肺结核、长期低热等。

  阴虚可见于多个脏器系统组织的病变,常见者有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胃阴虚证、脾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等。以阴虚证常见临床表现,同时并见各脏器的相应病变症状为表现,也是临证诊治疾病的辨证依据。

5阴虚火旺怎么调理

  阴虚火旺中药怎么调理

  中医临床医学上指出人体健康取决于人体内阴阳平衡,然而现代人思虑多,营养好,性冲动多。容易造成阴虚火旺,而万病丛生。补阴非常难,非长期清心,静心,修心养性必不成;欲急除却病患,应先消其阳,清其火,此时,阴阳虽小,但只要阴阳平衡,疾病必先去,或病趋缓和。再缓补其阴,随着阴气日坚,营养再缓缓加之,阳气日隆,体格日壮,病乃根除。

  与此同时,中医专家告诉患者,治疗阴虚火旺,切忌睡前吃夜餐,夜餐极易生相火。晚餐宜半饱;因晚餐饱易生火。如果不忙,一日两餐也够了,晚餐不吃也可。禁食有利于清火化痰湿。炎证,肿瘤等器质性病变,中医都认为是痰湿凝聚所至。属于标实正虚,标实是痰湿火实,正虚是精虚元气虚;所以节食固精宁神养元,是治疗器质性疾病和现代一切疾病的根本。

  阴虚火旺型的治疗方法:滋阴降火为原则

  肾阴虚:六味地黄汤是肾阴虚的基础方剂。如果病人只有肾阴虚症,没有出现上火症状者,就只用六味地黄汤。如果出现口干,咽燥,说明阴虚已经开始生火,知柏地黄汤治之。

  阴虚生火,肾阴虚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很快会导致肝生火。即肾阴虚→肝火大→胆囊炎→胆结石

  肾阴虚,病人则出现腰酸腿软,腰胀腰痛,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健忘,性功能减退,遗精早泄。肝上火则出现口苦口干,咽干舌燥,急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色黄,巩膜充血,耳鸣耳聋,胆囊发炎等阴虚火旺症候。这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是补阴虚,降肝火。知柏地黄汤+龙胆泻肝汤+杞菊地黄汤已成三个方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