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淮安 | 老清江的冷饮部(上)
小时候的夏天
是我们回不去的从前
老清江的冷饮部就在人民南路上的清江电影院的北边,老公园饭店对过,糖烟酒商店后面。两个门垛上的拱架,上面就三个字“冷饮部”!进门右拐就看到了大厅,大厅的四角有四个呼呼作响的大风扇,顶上也呼呼地转着吊扇。好凉爽啊!这凉爽又把冷饮店特有的味道对着你扑面而来。
那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了,夏天的时候我们小伙伴是经常光顾的。
有人说那里只有馄饨好吃!
那里何止是馄饨好吃啊!
先从喝的说起,酸梅汤、冰牛奶、绿豆汤、赤豆汤、汽水,等等;凉面、凉粉、凉面皮;热的面条、馄饨、肉包子、菜包子、菜肉包子、糖角;糕点有麻团、蜂糖糕,等等。
供应的品种也是要看时节的。我们小伙伴的消费也要看口袋的钱有多少,钱多的来个组合的。吃这个组合的,都是在我们拿到了暑假剥大蒜的钱之后才敢去,一碗凉刨粉外加一杯酸梅汤,吃一口加了辣椒的凉粉,火辣辣的嘴里,再喝一口冰凉的酸酸甜甜的酸梅汤过过嘴。哈哈那感觉,浑身的幸福细胞全部被激发了。一次次地嘴里冒火,一次次地又用冰冷的酸梅汤扑灭,那感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啊。爽翻得了,淮阴话说太展了!
但这种好日子捞不到过几次,不是因为没有钱,是因为当时的孩子知道节约。
但没有钱也要去冷饮部,有时几个人凑起来的钱也只够买一杯的,那就凑呗,三四个孩子只喝一杯冷饮,因为会你喝多了我喝少了,吵得鸡叫鬼喊的,但也欢喜乐笑地开心。
回去可以跟别的孩子吹啊,我们今天去冷饮部的。当然把没吃的东西也要加上去,让听的人捶胸顿足的,太遗憾了,怎么没有赶上这一大趟的呢,我也有一分钱可以入伙的。哈哈!然后自己有大大的满足感。
有的时候四五个人去了,有足够的每人买一杯的钱,那就分开来买,每人都买不同的,然后大家轮流换着喝,一杯的钱得到了四五杯不同的味道享受,大大地感到自己赚多了。
要是一个人有了点钱,来到冷饮部,我是不会坐下来吃的,主要是害怕有熟人看到,人家会说这孩子不学好,一个人下馆子。(
冷饮部这样的地方也叫馆子。不学好,是我们那一辈老人对会到饭店吃饭人的统称。)我可不想有这么个坏名声,再者钱也不够那坐下来的份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挑选一样东西用纸一包,迅速撤离现场,待到了南面的清江电影院,一边看电影橱窗的宣传画,一边慢慢地品尝,再会绕到前面的城南公园,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嘴里慢慢地咀嚼。再或者到灯光球场门口的小矮人的租书摊在人家的后面蹭书看,一边慢慢地吃着东西。
我喜欢买的东西有,麻团,蜂糖糕,还有糖角儿。
冷饮部的蜂糖糕做得那叫一个好啊!面发得透暄的,放到笼里碗口大的面,蒸好了以后就差点把蒸笼能顶开的样子,面上嵌着红丝子绿丝子,还有鲜艳的大红枣。
下了笼的蜂糖糕用不锈钢长刀一切,断面上就看到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气孔,真的像我们捣过的追子窝(马蜂窝)一样,我那时就会想为什么会叫蜂糖糕,为什么不叫蜂窝糕,可能是因为长得像蜂窝,味道是甜的吧,所以叫蜂糖糕吧。
蜂糖糕卖的时候都是以一丫一丫形式出现的,刀斜着一切一丫,一张纸往糕面上一按,刀从下面一铲一抬,把糕的底部包住送到你的手里。通常这一丫的糕上都有红绿丝子,也会有一颗枣子。你就捏着捧着这一小丫的糕小心地快走吧。
走在路上,可了劲地使劲嗅鼻子,好让那香甜的气味不住地往鼻子里钻。见四下没人注意,“哇吱”一口,先把那个露在外面的尖子藏到嘴里去,不嚼,就把它压在齿舌之间,本想是不让人看到自己嘴里有东西的,谁料想嘴里的东西在口水的作用下慢慢发生了变化,鼻子闻着外面的甜香,嘴里滋润渗透着香甜,那糕中的蜂孔海绵似地吸着口水,吸了口水的糕体又受到齿舌的挤压,开始分化,那甜甜香香的又夹着溶解了的蜂糖糕的面,稀泥似地渗出,就挤满了喉咙,这时人忍不住了,喉咙的开关一下就打开了,哗啦一股香甜的暖流就顺着脖项管子下到了肚里,好受极了。这是吃蜂糖糕的意外收获。
吃蜂糖糕不能像吃馒头吃饼那样野蛮地甩头一口咬下去。因为蜂糖糕太厚,厚度可以从下牙漫到你的鼻子,所以只能从小角咬起,一个角一个角地消灭,最好吃的要放到最后。
所以那一颗红红的枣子一定要最后吃掉,枣子吃了,枣核一定还要在嘴里磨搓再三,用舌头把这核子在嘴里搬过来运过去的,直到那核上的附着没有一丁点,才把它从嘴里送到手上,眯着眼睛端详研究再三,看着两头尖尖中间鼓鼓的小棱子般的枣核,已经被牙齿磨得有点发亮了,确认没有一丝丝可能利用的了。这才恋恋不舍地扔了。
再一看,哈哈,已经到了新民路的家门口了。
麻团也是我喜欢的,喜欢它那个癞癞的沾着芝麻的外表摸在手指上的感觉,喜欢那油油的金黄色的颜色,喜欢肉肉的粘糯的沾牙米粉香,更喜欢咬一个小洞吸那个里面的厚厚的浓浓的甘甜。
但这种喜欢是在吸取了惨痛的教训后开始的。这都得益于我们的冷饮部啊。
第一次吃麻团没经验,拿到了一个热的刚出锅的麻团,我也没有吃相急不可耐了,上去就是一口,乖乖!这回吃了它的亏了。细细腻腻的胶一般的糯米面缠在牙上,里面的糖稀流出来烫着了下嘴唇。吞不下吐不了,还好我咬得少,只好呲牙裂嘴,摇头晃脑了半天,总算是冷却了,才把嘴里的东西慢慢地嚼完咽下。这时才觉得口腔里有点疼,再用舌头一侦察,上牙花跟下牙花都被烫得起了小泡了。
这一回的板苦吃得大了,从此知道了,心急不仅吃不了热豆腐,也吃不了热麻团。自此之后,吃麻团要吃冷的,或者是不冷不热的。拿到热的要等到不热了再吃。
第二次吃麻团还是经验不足。这一次从冷饮部买了一个热麻团吸取上次的教训,用纸包着,左手换到右手的一路走着,到了灯光球场的租书摊租了一本书看,一举两得,又看书了,又让麻团冷却了。
看着书等着麻团凉。要知道这个馋鬼看书是一个什么心思吗?一开始是猴急猴急的,一摸麻团是热的,看书吧。不到五分钟,手又插到了口袋里,又缩了回来,看书。第三次不摸了,真看书了,一旦进入书中了,倒把这口袋的事情忘记的了。等到书看完了,觉得肚子有点咕嘟的时候,想想要回家了,才突然想起了口袋中要吃的宝贝,已经凉透了。
摸出来就咬,这一咬,突然感到手下有一股粘粘的热热的稠稠的东西在滴答滴答地往下流。我歪过头来一看,心中大叫不好,我那麻团里包着的心爱的红糖白糖加冰糖,再加芝麻古巴糖混合的糖稀啊!从麻团下面的一个洞淌得干干净净,流到了地上。看着地上的糖稀,我拾不起来,捧不起来,真恨不得趴地上舔得了,可是那地上脏啊,张不了口也舔不到嘴,那个心情多沮丧啊。
再一观察,原来是麻团的上面咬的地方皮子厚,而下面的皮子薄,咬的时候上面用力一挤,把下面薄的地方弄破了,里面的糖稀就流出来了。我恨哪!恨只恨自己没有好好地把麻团研究透了。
自此,我只要吃带心的东西都要先研究一番,包子,汤圆,饺子,汤包,第一个下口的地方,绝对要是那最薄弱处,这样才吃得顺当,不会有遗憾。
我们淮阴有句老话,叫卖麻团的跌跟头——有多远滚多远。有时我就会突发奇想,要是有卖麻团的在我跟前跌跟头多好啊,麻团滚到我跟前,我捡起一个就吃。可是到现在也没看到卖麻团的,卖麻团的都在店里呢,就更谈不上跌跟头了。哈哈!现在想想,还是淮阴那话:做梦想屁干子吃呢!呵呵!
冷饮部还有什么好吃的呢?
敬请关注明天的“花漾淮安”
记忆淮安
记忆淮安 | 亦庐照相馆(作者:刘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