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写下粗率的10个字,获全国书法展最高奖,能让人服气吗?
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江西新余市书协主席施辉的作品获得最高奖。施辉这件章草对联“破壁群龙舞,临池五凤飞”,寥寥十个字,一派苍茫粗率气。
施辉第三届草书展获奖作品
学章草有循粗朴之风的,有追细腻之风的,因各人审美差异而笔下风貌纷呈。施辉走的是粗朴一路,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敦煌马圈湾木牍》和西晋的《平复帖》。粗朴的表现有苍茫、率性、洒脱、豪纵这些特点,又因重气势而放手不羁。
施辉的章草是大字,和古人惯以小字章草行世又大不同。想想古代章草,没有这么大的字径——这是今人和古人表现上的差别,把古人的小字都写成了大字,如秦汉小简写成了大简,把王羲之的小行草写成了大行草。
施辉草书作品
字大起来,首先是观念变了,视觉变了,导致手法也变了,韵致也变了。大有大的用处,竞争也需要大,这是和这个时代审美连在一起的。作者把章草写得如此大,着眼于气势,气足力饱,爽快利落有如锐器戛玉。
对联字无多,无多则不便遮掩补救,也就更需要熟练功夫。作者书写此联胸有成竹,线条简洁果断,尽其字形变化,上下联均有上湿而下燥的特点。尤其是下联,上面重了下面轻了,反而显得上联过于沉重。
施辉草书作品
明人王世贞认为:“首尾开合,繁简奇正,各极其度,篇法也。”对比之下,下联更具变化,字有短长小大之别,增其跌宕,上联则每字小大相近,未及拉开造型距离,使人阅读起来感到偏差不少。上下联的笔迹当然不是锱铢必较,但它们必须有互相激、互相应、互相补的弹性。
章草在具体点画方面是否还能有所变化?这是很值得思考的。往往有一些最基本的笔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强化的,使章草的特征非常明显。但章草的笔画也很容易有雷同之处,在反复强调中变得无味无趣。
这件作品也不能例外。譬如一笔之末的“燕尾”,作者屡试不疲,让人感到过于相似,应该有所调节、改变。笔画中也有破坏之笔,尽管率意为之无所拘囿,还是让人感到多了。
现在有一种审美倾向是破笔无害有趣,认为比写得精到更有味道。这种倾向蔓延了、发展了,也就无炼字一说了。此作的破笔如果少一些,也会更健朗敦厚,也会更拙朴一些,钝拙一些。
施辉书法作品
在当下的展览中,很多作者追求作品形式的花样,长篇巨作、宣纸拼接成为主流。施辉的作品,明显有点反其道而行之。仅仅10个字的草书,落款也是穷款,显然比其他作品写得更简单。这样的作品获奖,不知让那些费尽心机制作作品的书家们作何感想。
往好了说,施辉是不重作品制作,以书法的原本面貌示人;往坏了说,这样的作品多少显得有点应酬。这恐怕会令很多没能获奖的作者心生不服。
新余市书协主席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