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明医案—呕吐案1(葛根加半夏汤案)
提示:本案以及本公众号以往刊发病案,已收录将出版的《六经钤百病——曾庆明医案析》一书,请勿抄用,文权归本刊原创所有
从六经论治呕吐的临床体会
呕吐由胃气上逆所至,但脾、肝、胆、肺、肾病变损胃而气逆,皆可发性呕吐。可以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呕,非独胃也”。从六经辨证来说,六经皆可致呕,非独阳明。而且紧扣胃气上逆这一基本病机,呃逆、嗳气、泛酸、反胃、噎膈等均可比照呕吐,用六经辨证,灵活择方选药。
一、病案简介:
1992年正月初四。同村壮汉廖某,39岁。大年初三即在风雨中自砌砖建房,入暮恶寒,半夜寒战厚被不解,初三所食悉数呕出。急嘱浓煎服姜分次小时频服糖茶,初五晨起痛吐未止,更增头身酸痛,发热体温39.5度。村医予肌注复方氨基比林,汗出后烧退身痛减,但干呕加重,口淡不食,头痛仍在。诊之,仍无汗,口淡不干不苦,食欲全无,舌不红、苔根部稍黄腻,脉浮紧数有力。求止呕能食。
处葛根加半夏汤加味:葛根30g 生麻黄10g 桂枝15g 白芍15g 炙甘草10g 姜半夏20g 苏叶10g 苏梗10g 生姜10片 大枣8枚,一剂,水煎服。
得微汗,脉静身舒,干呕头痛悉去,糜粥自养。
【临床体会】
《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和“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33)。太阳风寒在表之邪影阳明和太阴的升降功能,出现下利或呕吐时,仲景出两方应对。其中以下利为主者,乃太阳表邪影响太阴升清和阳明降浊功能,仲景用麻黄汤兼证方葛根汤和葛根加半夏汤治之,辛温发汗,使从外来之邪仍从太阳而出,则不止利和止呕其利呕自止。其治疗机理乃太阳之邪影响太阴脾和阳明胃,葛根本身能升清止泻,故治疗呕吐则加一半夏降浊止呕即可,“主力军”仍在太阳表证上。
《伤寒论》第3条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作为太阳伤寒提纲类条文,把呕逆与必恶寒、体痛并列,并非寒伤胃,而是正气向外抗邪,不能固护于里,里之阳明胃气失降而上逆,故太阳表证常可以见到呕吐、腹泻等阳明与太阴消化道问题,而吐泻相较,阳明呕吐更为突出,故加半夏。验之临床,确有感冒之后,或泛恶欲吐,或腹痛胃胀,或腹泻,或口淡乏味,皆太阳失表,俗称“着凉停食”,吐利只是太阳表证之副症。
胡希恕认为葛根汤加半夏汤实质是葛根汤与小半夏汤的合方,后者是治疗太阴虚寒之方,因而葛根加半夏汤实际是太阳与太阴合方,与葛根汤的太阳与阳明合方不同。胡氏这种把经都按六经进行分类的方法,不仅切合《伤寒论》,而且也切合临床。这就不难看出,后世许多治太阳下利的制方理念即是缘自伤寒。如香薷散、三仁汤、荆防败毒散、藿香正气散、六和汤、金不换正气散等,均治太阳之表影响着阳明、太阴后,既有太阳表证,又兼阳明与太阴呕吐、下利等症,源自仲景也。善用汗法解决胃肠型感冒初期的呕利问题,临床常用、有用、实用,用好它,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