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像小霸王,出门秒变小怂包”,孩子不会表达该怎么引导?

在生活中,经常看见有的孩子比较内向孤僻,有的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还有的在家里胆子很大,一到外面就变得畏手畏脚。
除开性格的因素和教育的缺失之外,这与他们没有学会正确地表达有关。
所以,让孩子学会表达,不但能让父母和家人知道他的想法,有效地疏通负面情绪,还能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的方法,并逐步提高自控能力。
几个朋友聚会,飞飞带了他的儿子一起来。孩子今年5岁,正是活泼好动的年龄,但在这个场合,他不但没有调皮捣蛋的表现,反而显得有些胆小,说话唯唯诺诺,与人打招呼时眼神躲躲闪闪,反应也有些迟钝。
在场还有其他的孩子,个个叽叽喳喳不甘落后,十分活跃的模样,与飞飞的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人表扬孩子听话懂事,飞飞却心有不甘地说:“孩子平时在家不是这个样子,又吵又闹像个小霸王,只要出门就秒变怂包。”他戏称孩子是“只敢在家里横的人”
同事与飞飞很熟,知道孩子虽然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安静,但也没有多大的毛病。
只是性格比较固执,不善言辞也没有耐心,一旦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大吵大闹。所以,飞飞对孩子的评价应该名副其实。

如果孩子不会表达,会产生哪些后果呢?

1、容易吃亏受累
人们大多喜欢嘴甜会说的人,喜欢听好话和奉承的话,因而容易忽视嘴笨的孩子。
有的孩子虽然学习好、品行佳,但性格过于沉稳,不善于表达,在学校不容易得到老师的欢心,工作后更会因为过于默默无闻而失去晋升、晋级的机会。
这种后果非常严重,令人不愿看到。
2、想法不能顺利实现
任何愿望和要求存在于人的大脑里,都需要通过一定程度的表达,才能让别人知道和理解,最终才会尽快地变为现实。
如果在表达时词不达意或者表达不清楚,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自然不能引起他人的共鸣,甚至可能遭到一口回绝。所以,在表达时要尽量清楚明白。
3、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表达是一项技术活,十分考验自己的能力。如果表达得不好,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被人认为情商低、不会说话,既影响与同学之间的感情,还会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孤立。即使自己的想法再好再合理,别人也不能接受。
因此,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要注意掌握分寸,说的恰到好处,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说的太多。

父母应该怎样引导孩子进行表达呢?

学会清楚地表达愿望
父母要告诉孩子,在自己有想法、要求甚至是委屈时,必须清楚地表达出来,父母和他人才会知道,单纯的哭闹、生气和难过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前提。
只要弄明白这些,并让孩子照着做,以后他在有要求时,就会好好地说出来;即使愿望不能实现,也不会因为失望而大发脾气,从而减少无理取闹现象的发生。
同时,孩子在自身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后,也要向父母和他人吐露出来,积极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从而避免太过吃亏。
养成倾听的习惯
在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不要急于打断和制止。
尊重他人并耐心地倾听,这既是一种基本的修养,也能通过倾听知道他人的愿望和诉求,然后再采取正确的应对举措。
过度地急躁则会让人失去冷静,容易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孩子一旦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将来进入社会后,会愿意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再经过仔细的权衡,不会盲目地做出决定。
掌握得体的表达技巧
孩子在说话前,家长要让他经过认真的思考,然后不慌不忙地说出来,不能口不择言地乱说一通。说话时,语言要客观具体,语气要平稳温和,语速要不快不慢。
在不同的场合,还要用不同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
该幽默的时候要幽默,该直接了当的时候不要转弯抹角,这样才能让人容易接受。
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不但能够熟练地运用说话的技巧,也能逐步提高自身的情商,与人更好地交流和相处。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与人交流和让人了解的机会逐步增多,表达变得愈发重要,而且孩子在上学前,正是学习表达的黄金时期。因此,父母要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孩子掌握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优势,这会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大有帮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