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俗———玩三年供三年
旧俗———玩三年供三年
鄂城地区农村的舞龙活动非常盛行,一般每个村都要组织这样的活动,龙灯狮子组合在一起,春节期间,走村串户拜年祈福。
有的地方龙灯很有特色,如燕矶嵩山的“祭(音)龙”,还有泽林镇大塘角头村肖家的龙灯,龙头的口可以张合,口里的舌头可以伸缩,龙鳃可翕动,被人们称之为“塘角头的活码子”,遗憾的是1966年后失传了。
舞龙灯的形式由来已久,历经上下几千年的潜移默化,使之带有一定的封建文化色彩,一些地方习俗流传至今,作为组织者处处小心,不敢懈怠。一条龙灯制作好后,要把它供奉在一个固定的屋内,并且香火不断。该龙灯游三年后,再供奉三年,三年期满后要把龙头火化,曰:送龙上天。其实从制作龙头开始经过“供奉———出巡———归窝———送龙上天”,前前后后都有很浓重的仪式。
龙头是一龙之首,大家关爱有加,不会轻易让它受到碰撞,破头损面是龙灯之大忌。一般情况下,龙灯游到哪个村或湾里拜年,这里的人都会接过龙头舞弄一番,以示大家都讨个吉利。无形之中,主客之间就出现了舞龙头时间长短、花样多少之分。这是个暗中较量的游戏,大家心知肚明,因此都会认真对待,谁输了都不服气,所以,主家都会暗中在龙头上做手脚,加重龙头的分量,增加舞弄的难度。为了求得和气,双方都会见风使舵,使之不出现竞争局面,这就要看对方老大(指舞龙灯队伍的长者)出面否。老大出面立即收场,小伙子一般不敢造次。否则留下祸根,伤了大家的和气,很难弥合,怄气几十年,严重的从此不再往来。
龙灯队伍在行进中难免会出现前后跟进、对面碰头的情况。根据龙身颜色可分辨出是哪个地方的龙灯,大家一般会遵循“和为贵”的祖训,礼让三分。
同向而行时,若后面的龙灯不急着赶路,一般只是保持距离而已。否则老大就会向前面的老大说明情况,请求让路。如果同意,前面的龙灯会放慢速度,双方的老大都会站在前面龙灯的龙头旁,看着后面龙灯的龙头行进。最后双方老大抱拳作揖,以示友好而别。
对面碰头最容易发生矛盾。如果友好相让,则安然无事。若早有积怨,几个小伙子一挑逗,就会惹出好多的麻烦,甚至拳脚相见,大打出手,群殴事件古来有之,屡见不鲜。为此,各地的龙灯都加大了保护措施,如武术队的跟随表演,龙灯内暗藏兵器等。日久天长,舞龙灯、舞狮、武术队三队合一组成玩龙灯的队伍就形成了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