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巨大流量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撕逼

当喜剧变成闹剧

笑果也变成恶果

疫情下沉寂了近数月的国内喜剧界,在一场劳资纠纷和隐私泄露中炸响,让单口喜剧在国内从喜剧硬生生变成了一场闹剧。

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英格兰,英国绅士在咖啡馆聚会聊天之余,喜欢用黑色讽刺的口吻调侃社会时事。这样的起源为这个崭新的喜剧门类注入了冷色调的基因。

区别于中国传统的单口相声的线性叙事为主,单口喜剧属于逻辑喜剧,演员会以一种看似是在与观众对话,实则是独白的方式,展开一系列的包袱,俗称讲段子。

19世纪,单口喜剧传到美国,迅速被酷爱黑色幽默的美国人所接受,一时间风靡全美,并从最初的咖啡馆、酒吧及舞台表演发展为电视和广播节目形式,在传播方式上有了质的突破。

2010年代,单口喜剧来到中国,从早期的传统线下娱乐场所表演,迅速被娱乐与资本发掘,形成了以单口喜剧为核心的综艺节目。

另外为了传播方便,单口喜剧这个概念被这些节目弃用,干脆就叫做更加为人熟知的脱口秀或是吐槽。

而事实上,脱口秀(talk show)是美国的一种谈话节目风格,吐槽则是源自日本相声(漫才)中类似于捧哏的角色。

通过概念的混淆和与流量娱乐明星的合作,这类综艺化之后的单口喜剧受到观众热捧。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所有的巨大财富背后,必然隐藏着罪恶。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我们也可以说,所有巨大流量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撕逼。

巨大财富背后的罪恶也许可以瞒天过海,一直隐藏下去。但是巨大流量背后的撕逼终将以更大的流量与撕逼爆发出来。

不出所料,引领了单口喜剧类“脱口秀”综艺流量的笑果文化,爆发了与主要签约演员池子的撕逼。

双方不但欣然成为了这次风暴的核心,还通过中信银行的一次“失误”,撕开了原来不易察觉的巨大财富背后的罪恶。

既不脱也不口,单口喜剧为什么火了?

单口喜剧的核心在于冒犯,敢于辛辣地谈论敏感话题,从种族歧视、LGBT到性、政治,无所不冒犯。

但仅仅是冒犯禁忌,并不会让人发笑,偶尔还会令人不快,所以单口喜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引起共鸣。

通过引起共鸣的方式畅谈、调侃禁忌,让观众可以从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政治正确的束缚中抽离出来,最终汇聚成为大笑,这种最具感染力的情绪表达。

到了国内,线下表演依旧保留了这种冒犯,只不过种族歧视变成了更有中国特色的地域歧视,政治内容被完全去除,黄段子不绝于耳。

笔者有幸在早期就接触到了国内的单口喜剧线下表演。

那是在延安中路的一家酒吧,小小的场地挤满了观众,徐风暴一上台就问观众有多少是上海人,然后就开始调侃地域歧视和上海人“排外”——

上海人的“排外”甚至到了“排内”的地步。

中国其他地方的人如果在别的地方遇到老乡,虽然不会两眼泪汪汪,但是多少会感觉一些亲切,加个微商群什么的。

上海人如果在外面遇到另一个上海人,会把对方上下打量一番:

“你上海的啊?上海哪个区的?”(阴阳怪气)

“杨浦区的。”(此前他先铺垫了说自己来自上海杨浦,是上海以前的棚户区)

“喔唷,怪不得这个样子,我静安的!”

然而对于线上综艺,这种类型的冒犯显然不再适合广大观众,于是2014年成立的笑果,用《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等节目将单口喜剧套上综艺外壳的同时,将冒犯的特质也进行了一些微调。

一是将地图炮变成了针对性的冒犯,比如《吐槽大会》中让嘉宾互相吐槽、《脱口秀大会》让红绿双方battle。

二是将辛辣露骨的讽刺变成较为常规的网络段子,比之中国越来越伟光正的相声小品,这些内容的喜剧效果依然更胜一筹。

于是,两档节目一上线就火遍全网,收视数纷纷破十亿。

只不过,在流量大收割之后,撕逼大戏也就不远了。

商业模式与资本注定的撕逼结局

与美国单口喜剧演员传统的发展模式——开放麦商演个人专场(与公司签约也只是商业合作关系)——不同,国内的喜剧演员与喜剧公司的签约往往是雇佣关系,即员工与老板的关系。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与一切劳工关系一样,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又因为表演艺人与普通的公司职工不同,具备知名度的艺人很可能接到商演邀请,因而与公司的矛盾又多了一个来源:外快所得的分配问题。

笑果与池子的纠纷,正是两者都涉及了。

资本永不眠,而流量对于资本来说,就像是血腥味之于鲨鱼,笑果旗下《吐槽大会》等节目的成功,吸引了普思资本、CMC、南山资本、游族网络等玩家的注意,一年多的时间,估值涨了10倍。

流量爆发带来了资本,资本赋予的暴富又激化了分赃不均的矛盾。

本土化的商业模式和资本的介入,让单口喜剧在中国从喜剧变成了闹剧。

存钱吗?泄漏信息的那种

不过这次闹剧的发酵,最终的矛头却指向了中信银行。

这两天中信银行将池子的个人账户流水信息泄露给笑果已经刷屏,详情不必多说,一个分行长的代价对中信来说不值一提。

接下来发展就看中信的公关能力和公众的遗忘“能力”了。

其实隐私的问题与担忧早已有之,只不过这次以池子撕逼为契机爆发了出来,如果只是一个普通公司普通员工的劳资纠纷,也许很难引起如此现象级的讨论。

关于隐私,我们也思考良多,下期——2020了,你还在意隐私?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