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五)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宁寿宫建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台与皇极殿相接,四周以黄绿琉璃砖围砌透风灯笼矮墙。宫面阔7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式顶。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堂皇富丽。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东次间开门,置光面板门两扇,上为双交四椀亮子,门左右下砌槛墙,上安直棂吊搭窗。余各间均为槛墙、直棂吊搭窗。每间上部各安双交四椀横披窗3扇。后檐明、次间为门,每道门双交四椀菱花槅扇4扇,余各间砌墙。室内吊顶镞花蝙蝠圆寿字天花。迎门一间后檐设一小室,内置煮肉锅灶。西侧3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宁寿宫两侧建庑房及南转角与东西两庑相连,两庑各9间,均于南数第3、6间开门。殿后左右各有一座砖砌的方形烟囱,上安铜顶,为宁寿宫灶房及室内烟道所用。改建后的宁寿宫成为紫禁城内除坤宁宫以外的另一处体现满族风俗的重要建筑。乾隆皇帝《宁寿宫铭》补记称:“盛京大政殿后曰清宁宫,祖宗时祀神之所,祭毕,召王公大臣进内食祭肉。国初定鼎燕京,则于乾清宫后殿坤宁宫行祀神礼,一如清宁宫之制,至今仍循旧章。余将来归政时,自当移坤宁宫所奉之神位、神竿于宁寿宫,仍依现在祀神之礼。”说明了宁寿宫改造的原因。宁寿宫原为龙凤和玺彩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曾一度住在宁寿宫,遂将外檐围廊改为苏式彩画,失去了庄严的风格。1979年重新修缮后,恢复了乾隆时期的风貌。

宁寿宫花园位于宁寿宫后区西路。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时,在后区西部南北长160m,东西宽约40m的窄长地段内建成一座花园,以备乾隆皇帝归政后游赏,故又称乾隆花园。宁寿宫花园南北分隔成四进院落,每一院的布局各具特色。第一进院主体建筑为古华轩,轩前一株古楸树,轩因此得名。轩东山峦上有承露台,轩西为凿有流杯渠的禊赏亭,亭北山上有旭辉庭。轩南有假山,其间有曲径。轩东南角有曲廊、矩亭、抑斋围成的小院,院内东南堆砌假山,山上小亭名“撷芳亭”。古华轩后垂花门内即第二进院。正房遂初堂,东西有配房,转角廊、倒座廊将正房、配房、垂花门联为一体,是个典型的三合院。院中湖石点景,花木三五。遂初堂后第三院以山景为主。院中峰峦起伏,山间有深谷,山下有隧洞通向四方。上山有蹬道,山上有天桥,耸秀亭屹立山顶。院北有萃赏楼,西有延趣楼,东南麓有座北面南的三友轩,三面出廊,东面紧靠乐寿堂西廊。萃赏楼北是花园最后一院。主体建筑符望阁,阁南山屏之上建有碧螺亭,其造型设计及装修均采用5瓣梅花形或折枝梅花纹。亭南有小虹桥通萃赏楼。山屏西南养和精舍平面为曲尺形。阁西有玉粹轩,阁北有倦勤斋,玉粹轩北依西墙有小楼竹香馆,外围一道南北向弓形矮墙。倦勤斋南、玉粹轩北接有爬山廊,可达竹香馆二层。宁寿宫花园布局十分得体,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经营有绪。屋顶类型力求变化,色彩丰富,有黄、绿、蓝、紫、翠蓝等色,梁枋彩绘大量使用了金线苏式彩画。中轴线布置有变化,后半部轴线略东移。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平面呈方形,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符望阁的室内装修颇具特色,以各种不同类型的装修巧妙地分隔空间,穿门越槛之际,往往迷失方向,故俗有“迷楼”之称。室内装修制作精美,又以金、玉、珐琅等镶嵌装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乾隆年间,每年腊月二十一日,皇帝在此地赏饭给王公大臣。嘉庆皇帝也曾登临此阁,并有《咏符望阁》之诗咏。符望阁是宁寿宫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秀色。

紫檀边框铜鎏金炕沿板,这件炕沿板原先安在符望阁东间宝座床的床沿上。炕沿板以紫檀为边框,面心饰以錾铜鎏金夔龙纹样。錾铜鎏金是一种复杂的装饰工艺,錾铜,是用锤和凿在铜片表面敲击,凿出凸凹的花纹。鎏金,则是将金与水银的液体混合物(称为汞齐)涂刷在制作完成的铜胎上,再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牢牢附着在铜胎上,历久不脱。

紫檀边框百宝嵌炕沿板。炕沿板,是安装在床沿位置的装饰板,与地面垂直。这件炕沿板原先安在符望阁西间宝座床的床沿上。炕沿板以大漆为地,以“百宝嵌”工艺镶嵌出彩色吉祥纹样。百宝嵌,又名“周制”,是一种特殊的漆器裝饰工艺,用宝石、珊瑚、碧玉、螺钿、象牙、蜜蜡、沉香等种种珍贵材料雕刻成各式图案,错杂镶嵌在漆面上,形成完整构图,以取得奢华绚丽的视觉效果。

畅音阁位于宁寿宫后区东路南端,座南面北,为清宫内廷演戏楼。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始建,四十一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曾维修,二十二年于阁后(南)接盖卷棚顶扮戏楼。光绪十七年(1891年)维修。现存建筑为嘉庆年间改建后的规制。畅音阁三重檐,通高20.71m,卷棚歇山式顶,覆绿琉璃瓦黄琉璃瓦剪边,一、二层檐覆黄琉璃瓦。阁面阔3间,进深3间,与南边5开间扮戏楼相接,平面呈凸字形。上层檐下悬“畅音阁”匾,中层檐下悬“导和怡泰”匾,下层檐下悬“壶天宣豫”匾。内有上中下三层戏台,上层称福台,中层称禄台,下层称寿台。寿台面积210㎡,台内不设立柱,采用抹角梁。台面后部设有4座楼梯,接平台,上楼梯可抵达禄台。寿台北、东、西三面明间的两柱上方装饰鬼脸卷草纹木雕彩绘匾,惟正(北)面挂联:“动静叶清音,知水仁山随所会;春秋富佳日,凤歌鸾舞适其机。”台面中部设地井,盖板可开合。台下地面四角各有窨井一眼,南边中间有一眼水井,可为戏中表演喷水提供水源。禄台、福台均将前沿(北侧)做为台面,使观戏者抬头便可看到。三层台设天井上下贯通,禄台、福台井口安设辘轳,下边直对寿台地井,根据剧情需要,天井、地井可升降演员、道具等。使用三层台的剧目不多,绝大多数只在寿台上表演。畅音阁建筑宏丽,京西颐和园内德和园大戏楼即仿畅音阁规制建造。

紫檀框嵌珐琅宫廷人物图挂屏,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春正日(即元旦),崇庆皇太后于新落成的宁寿宫赐宴他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并于阶下赐宴平定金川的有功将领阿桂、丰升额等,慰劳这些为国家安定作出重大贡献的英雄们,乾隆帝喜作《蒙圣母赐膳于宁寿宫喜而成什一韵二首》,诗曰:

西笮蒇勋绩,东朝豫懿怀。膳颁八珍列,乐奏六英谐。

调鼎盐梅共,采薇将士偕。古来多凯宴,几见赐思斋,

母子情牵处,忧劳略释怀。砌花都色喜,檐鸟亦音谐

阳雨幸时若,孙曾绕膝偕。还期就闲此,仍复侍萱斋。

诗的大意是说宁寿宮建成后,母亲于此赐宴,以犒劳有功之臣。母子情深,处处念着为国操劳的儿子,自己还有什么担忧的呢?连台阶上的花都含喜,连屋檐下的鸟儿都唱着和谐的歌。雨逢其时,孙曾绕膝。如果我归政闲居于此,仍然要到母亲的萓堂侍奉母亲。可是,谁曾料到,第二年正月,86岁的太后薨逝,这给乾隆帝以沉重的打击,乾隆帝亲拟尊谥曰孝圣宪皇后。同时为了怀念母亲,乾隆帝下旨令人将母亲的这次赐宴情景制作成珐琅挂屏,陈设于养和精舍以示纪念。画面刻画的是宁寿宫畅音阁院落,戏台上正在演歌舞升平的吉祥神仙戏,对面挂着门帘的房间是太后看戏的落座处。画面右上角镌刻乾隆帝的这首诗,由大臣于敏中敬书。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建成,嘉庆七年(1802年)修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乐寿堂面阔7间,进深3间,周围廊。通面阔36.15m,通进深23.20m,建筑面积839㎡。单檐歇山顶,覆黄色琉璃瓦,自地面至正脊高18.7m。柱网结构为减柱造,即明间与东、西次间减杀了前檐4根金柱。为装修和支撑二层楼板的需要,在室内6根金柱南1.82m处增柱6根,东、西稍间靠北距老檐柱南1.6m处增柱2根,增加的8柱外观与构造柱相同,但上方没有承重的梁枋构架,至天花梁底皮止。乐寿堂明间前后檐为五抹步步锦槅扇4扇,余各间均为槛窗,槛窗分三层,下为玻璃窗,上二层步步锦支窗。室内明、次间以东西向阁道分隔成南北两厅。东西稍间南部和靠北墙通道为单层,余为两层,第二层面积达341㎡。大厅仙楼和东西稍间南部、北廊以及夹层、阁道的装修式样风格统一,多用楠木包以紫檀、花梨等贵重木材,间饰玉石、珐琅等饰件。乐寿堂仙楼为乾隆时期建筑装修的代表作之一。天花为木雕,与整个室内装修相衬托,雍容华贵。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大禹治水图玉山琢成后,一直陈设在北部大厅。“乐寿堂”匾悬于室内北部大厅北檐。

乐寿堂嵌珐琅书画屉槅扇,五抹槅扇,紫檀,槅心拼攒灯笼框,卡子花镶嵌蝙蝠夹寿字珐琅,槅心双屉夹蓝纱,槅眼双面贴落臣工书画,绘画作品是宫廷画师绘制的山水花鸟画作,书法作品则是大臣们书写的万寿祥瑞诗句,书、画相间,增添了艺术情趣。裙板、绦环板酸枝木,双面镶嵌珐琅夔龙框、铜鎏金云龙团纹。此扇槅扇原位于乐寿堂内,是乾隆帝为他归政后建造的宫殿,内檐装修制作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左右。槅扇采用包镶工艺和镶嵌工艺,包镶工艺,即槅扇框架内芯用楠木或杂木制作,外表贴上一层薄薄的紫檀面,严丝合缝、浑然一体;镶嵌工艺,即在木装修上镶嵌瓷片、琺琅、玻璃、铜器、宝石、螺钿等材料,色彩绚丽、富丽堂皇。体现了乾隆中晚期内檐装修工艺的典型特点。槅扇,也称碧纱橱,是用于室内空间分隔的装修构件。视空间大小安装六扇、八扇,以至十扇十二扇等多寡不等,槅扇上方横枝,三堂、五堂、七堂不等。槅扇上下安鹅项碰铁固定,开合转动自如,可随意拆装。一般中间两扇作为通道,外安帘架。

延趣楼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西侧。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修,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延趣楼上下两层,连廊面阔5间,进深3间。上覆歇山卷棚顶,以黄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绿色琉璃瓦,脊角安走兽5个。檐下梁枋饰以苏式彩画。延趣楼东、南、北三面出廊。廊檐部位上安倒挂楣子,下设栏杆。廊内侧安门窗以分隔室内外空间,门窗上部皆用棂条拼成步步锦形式,素朴雅致。室内装修以多种做工精美的瓷片镶嵌装饰,既朴实淡雅,又不失皇家气度。延趣楼初建时曾有天桥从楼上直通院内石山峰顶。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将天桥拆去,遂成现今的格局。

延趣楼紫檀回纹嵌瓷片夹纱槛窗。此套夹纱槛窗原先位于延趣楼一层北次间北鏠,四扇骈置,槅心紫檀雕回纹,嵌粉彩西番莲纹瓷片,双屉夹湖绿色团龙杂宝芝麻纱。福心以粉彩瓷片嵌成“攒盘”式图样,四周点缀以长方形斗彩嵌片。绦环板镶嵌青花矾红彩瓷片。整槽槛窗色彩清新淡雅,细节处又不失精美考究。

三友轩位于宁寿宫花园第三进院落,座北面南,三开间式小轩。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建。黄琉璃瓦卷棚顶,东为硬山式,西为歇山式,三面出廊,这是一种巧借地形的屋顶构造形式,为宫中仅有。轩明间槅扇4扇,中间两扇为门,檐下挂匾“三友轩”,两次间为灯笼锦支摘窗。轩内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装修题材。尤为夺目的是紫檀透雕圆光罩,罩上竹叶以玉片镶嵌,构思巧妙。东为3扇支摘窗,与乐寿堂隔窗相望。后檐皆为支摘窗,窗外为假山。西次间西墙辟窗,以紫檀透雕松、竹、梅纹为窗棂,疏密相间,雕刻精细。透过西窗,可观赏窗外玲珑的假山与翠竹青松。三友轩的装修题材与轩外的种植物相统一,内外呼应,渲染突出了建筑主题。

三友轩紫檀嵌玉槛窗。此4扇槛窗原先位于宁寿宫花园三友轩明间西缝。槛窗所用木材均为紫檀木,在内檐装修中属于相当昂贵的用材。槅心双屉夹纱,屉心饰以臣工书画。绦环板饰以紫檀雕万字锦纹。槅心四合如意纹饰圈边,镶嵌有新疆和田出产的菱形浅浮雕如意纹白玉。

萃赏楼紫檀拼竹夹玻璃画槅扇。橇扇四幅骈置,中间两扇对开为门。对开槅扇前置帘架一槽,上口圈边为紫檀雕回纹装饰线。隔心双屉,紫檀回纹拼竹灯笼框嵌彩色西番莲螺钿。隔心夹双层描金彩绘西番莲纹样玻璃画。绦环板、裙板为黑漆描金西番莲裝饰纹样,色彩绚丽夺目。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启祥宫后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长春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式顶,前出廊,明间开门,隔扇风门,竹纹裙板,次、梢间均为槛窗,步步锦支窗。明间设地屏宝座,上悬“敬修内则”匾。左右有帘帐与次间相隔,梢间靠北设落地罩炕,为寝室。殿前左右设铜龟、铜鹤各1对。东配殿曰绥寿殿,西配殿曰承禧殿,各3间,前出廊,与转角廊相连,可通各殿。廊内壁上绘有18幅以《红楼梦》为题材的巨幅壁画,属清晚期作品。长春宫南面,即体元殿的后抱厦,为长春宫院内的戏台。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屏门一道,与后殿相通。后殿曰怡情书史,与长春宫同期建成,面阔5间,东西各有耳房3间。东配殿曰益寿斋,西配殿曰乐志轩,各3间。后院东南有井亭1座。此宫明代为妃嫔所居,天启年间李成妃曾居此宫。清代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居住长春宫,死后在此停放灵棺。同治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宫居住。

长春宫西北游廊彩画为福寿箍头金线方心式苏画,装饰题材技法极为丰富。方心内绘落墨搭色山水人物、花鸟鱼虫,背景为接天地的小写意花卉、线法,做工精细,带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和田园趣味。而四架梁方心轮廓线及找头借鉴西洋画法,以写实的西洋珐琅、贝壳、洋卷草花卉为造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其中月梁两端在土朱色底上绘制拆垛藤萝,应与清未在此居住的慈禧太后喜好有关。

檀香木交龙纽“长春宫精鉴玺”,阴文篆书。长春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西六宫之一,同治时期慈安、慈禧均住长春宫。光绪入承大统后,慈安移居钟粹宫,慈禧独居长春宫。光绪的妃子和宣统的淑妃也曾在此宫居住。《翁文恭公日记》载:“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自初五日起,长春宫每日演戏,近支王公,内外诸公皆与。”此方印与“道湛天初”同为一组,共置于一个紫檀盒中,常钤于慈禧书画作品上。

普天同庆班牙笏板由象牙制成,朱书“普天同庆班五字。随形底座为木质,上髹朱漆,站牙和柱头髹黑漆。清光绪九年(1883年)慈禧太后以其寝宫长春宫太监为主成立“普天同庆班”,又称“本家班”,以承应演出,满足观剧需求。普天同庆班为皮黄科班,由升平署指派教习,分配演出戏码,但它又不在升平署编制之内,学徒钱粮列入慈禧太后宫中额数,归慈禧太后直接管辖,宣统三年(1911年)解散,共持续28年。笏板本为古代天臣上朝所拿之手板,上可记事。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的手板也成为了笏,此牙笏文物系统中记为“仪仗模型”,可能与此有关。

长春宫

体元殿

体元殿原为启祥宫后殿,清咸丰九年(1859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咸丰帝御笔题匾曰“体元殿”。清代为后妃居住之所。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体元,意为体法天地之德。此件为咸丰帝楷书汉文“体元殿”,翰林补满文。咸丰帝此匾书风醇厚端庄,继承了皇室的富贵雍容。另钤有“咸丰御笔之宝”朱文方印。爱新觉罗·奕詝(1831-1961年)是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他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工书画善画马,亦能画山水、花卉。

太极殿,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未央宫,因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生于此,故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启祥宫,清代晚期改称太极殿。清代曾多次修葺。太极殿原为二进院,清后期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后檐接出抱厦,并与长春宫及其东西配殿以转角游廊相连,形成迴廊,东西耳房各开一间为通道,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太极殿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前后出廊。外檐绘苏式彩画,门窗饰万字锦底团寿纹,步步锦支摘窗。室内饰石膏堆塑五福捧寿纹天花,系清末民初时所改。明间与东西次间分别以花梨木透雕万字锦地花卉栏杆罩与球纹锦地凤鸟落地罩相隔,正中设地屏宝座。殿前有高大的祥凤万寿纹琉璃屏门,与东西配殿组成一个宽敞的庭院。后殿为体元殿,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5间,前后明间开门。后檐接抱厦3间,为长春宫戏台。清光绪十年(1884年),为庆慈禧五十寿辰,曾在此演戏达半月之久。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红釉胆式瓶。瓶直口、细长颈、垂腹、圈足。內壁施白釉,外壁施红色釉,釉色暗沉,玻璃质感强,釉面伴有细碎开片,近口沿处脱色。足端无釉,露胎,胎呈白色。外底无款识。此瓶所用红色釉,即所谓郎窑红,是康煕朝郎廷极督理景德镇窑务时在模仿明宣德宝石红釉基础上所创烧的一种高温铜红釉。它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烧造过程对烧成气氛、温度等技术要求很高,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此件郎窑红胆瓶,造型规整,釉面鲜红明亮,是郎窑红釉器物中品质较高的作品。此尊属清宫旧藏,清末存于太极殿正殿,应是清代宫廷内殿宇中的礼器或陈设器。

青花缠枝灵芝纹瓶。瓶圆唇、直口、长颈、溜肩、扁圆腹、圈足。内、外施透明釉,圈足端无釉,为垫烧部位。外壁以青花为饰。近口处绘两组双弦纹,中间自右向左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器身通体绘缠枝灵芝纹,青花发色鲜艳,纹饰生动。圈足外墙绘卷草纹。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清末点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放于太极殿,原文记录名称为“宣德款白地青花小花瓶”。

孔雀绿釉菊瓣式尊。尊撇口、短粗颈、圆腹、短胫近足处外撇、圈足。除圈足外,周身作菊瓣式。通体施孔雀绿釉,呈青蓝色,玻璃质感较强。器身凹陷处积釉,釉色略深,薄釉处显岀白色胎体。外底无款识,足端无釉。孔雀绿釉属于低温釉,因恰似孔雀羽毛上的青绿色而得名,其用于陶瓷器上的历史悠久。古代中国窑厂烧造此色器物的技艺在明永乐朝发展成熟,从清康熙、雍正朝开始,御窑厂此釉色器物的产量和质量皆高于前代,釉面玻璃质感强,并伴有细碎开片。清代御窑厂大量烧造此类菊瓣式的琢器或圆器,亦以雍正朝为开端。此尊属清宫旧藏,清末荐于太极殿正殿,应是清代宫廷内殿宇中的礼器或陈设器。

白玉碗成对,侈口,圈足,体型较一般碗小。白玉质,玉质上佳,莹润薄透,璧薄而均匀,虽无纹饰,也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碗下承紫檀莲花座,座较高且镂空雕刻缠枝花纹等,工艺精湛,为造办处工匠精心配制。在配座的衬托下,碗也由实用器转为精美的陈设器。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民国点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放于太极殿。

青玉丹凤朝阳摆件。摆件青玉质,以双卧凤为底,上雕饰祥云托日,寓意丹凤朝阳。太阳中间做太极图,可转动而不能脱出,太阳上面雕螭龙一。丹凤朝阳出自《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比喻贤才逢明时。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民国点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放于太极殿。

白玉三星图插屏。插屏白玉质,略发青。圆形,正面浮雕三星图,寿星拄杖捧桃,福星手持灵芝,禄星手拿书卷。三星站于山石、松柏之间,山中藤萝垂挂,瀑布飞流,祥云缭绕。远处两只山羊口衔灵芝,神态悠闲,天空中一只仙鹤飞翔,和地上另一只仙鹤遥相呼应。一派和谐祥瑞之象。插屏反面仅于四周雕刻勾连回纹带,中心光素。屏底边侧隶书乾隆年制款。碧玉架,高浮雕、镂雕花叶纹,底部阴刻隶书“乙”字。福禄寿三星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三个神仙人物。寿星的起源很早,又称为南极老人,古人认为南极星可以预兆国家寿命的长短,也可以给人增寿,所以南极仙翁成为了长寿的象征,其前额突出,鹤发童颜,老而不衰,慈祥可爱,早至东汉时期,民间就有了祭祀寿星的活动。福星则是根据人们的善行来施福,常常手持灵芝。古人认为岁星(木星)照临,能够降福于民,所以就有了福星。禄星则掌握着人间的荣华富贵,因禄有升官发财的意思,所以禄星有时会手持书卷,借科举考试以谋得官职。乾隆帝特别喜欢福禄寿三星的题材图案,曾写过《福禄寿三星赞》,从《诗经》《易经》《书经》中选取关于福、禄、寿的句子组成,命人抄录,或书写为法书,或命人将之刻于多类器物上,如册页、如意、插屏等,玉、竹、木、纸,材质多样,不过以玉质为多。同时,关于福禄寿三星图案的器物也相当多,表达了人们对福、禄、寿的向往。据《故宫物品点查报告》民国点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放于太极殿。

青玉交龙纽“咸丰御笔之宝”方形玺,阳文篆书。咸丰帝为清代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制度继位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此宝尺寸较大,配有木匣,用于咸丰帝御笔书画之上。

青玉管碧玉斗兼毫笔,通体光素,管端有明显的黄色沁斑痕。管顶镶青金石,不仅美观,而且也起到加固的作用。碧玉提斗,纳以兼毫,并敷彩毫装饰,黄、红、蓝、白相间,自然美观。此笔玉质莹润,纳毫精美,并将实用与鉴赏融为一体,为清代御用笔特点。

粉彩蝠纹笔筒。笔筒呈圆筒形,直口、直腹、宽浅圈足。外壁以绿色、墨色等粉彩绘青花海水与山石,山石之上绘有灵芝,近口沿处绘有五只蝙蝠,有“寿山福海”之长寿寓意。外底心红彩方框內署“长春宫制四字楷书款。

(0)

相关推荐

  • 观红墙金瓦,赏明清皇宫之十一:西六宫(下)

    看完太极殿,还要从太极门出来.向北走到西二横巷,西段巷门是敷华门.二横巷的西段不开,里面是被太极殿和长春宫合并了. 而东段有一所院子,这是翊坤宫.宫门内有一座木屏门,可以开闭. 翊坤宫和东六宫里的承乾 ...

  • 清代官窑瓷四件

    古董古玩杂项2020-12-19 21:53:52 清代,"大清乾隆年制"蓝釉开窗粉彩花卉纹赏瓶 尺寸:高33腹径19 清代,"大清雍正年制"矾红云龙纹蒜头瓶 ...

  • 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六)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须弥座围以汉白玉石栏,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门.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略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 ...

  • 故宫博物院 “丹宸永固”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一)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 2020年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宫博物院推出此次大展,由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 ...

  • 丹宸永固、薪火相传丨专访《我在故宫六百年》导演梁君健、张越佳

    2016年,故宫主题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遍全网,收获了观众的如潮好评,时隔五年后,为纪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宫六百年>隆重登场 ...

  • 丹宸永固,匠心长存:故宫纪录片又“上新”了

    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的"90大寿",这一年拍摄的故宫主题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则更加特别:北京故宫建成于明永乐一 ...

  • 喧嚣的故宫丹宸永固展之后,我们该去哪儿看展?

    熙熙攘攘的故宫丹宸永固展,在拥挤的排队人潮中落下帷幕.那些我们还未来得及凝视的文物,那些还未曾来得及聆听的故事,在喧嚣退去之后,重归于紫禁城的高墙之内,再见不知何年! 不过,因种种原因未能亲临现场的童 ...

  • 古建“添加剂”,丹宸永固的小秘密

    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古建筑九千余间.这些古建筑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历时已超过600年.紫禁城古建筑之所以稳固长久,除了建筑本身良好的构造 ...

  • 丹宸永固与千古风流人物

    半月前陪家里两位老大,去了趟皇家故宫串门.本想十一长假期间去的,可皇家忙碌,假期全满了,无暇见我辈升斗小民.自1988年之后,馆主就再也没有进宫"麻烦"了,大概是馆主的虔诚感天动地 ...

  • “丹宸永固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正式开幕. 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其建筑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 ...

  • 国之重器,镇馆之宝--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纪念展

    北京之旅还是要从故宫开始 但今天除了介绍故宫的 珍宝馆和钟表馆之外 还要特别介绍午门600周年特展 只要你去的时候不是周末, 故宫里的人应该是不多的. 如果运气好的话, 碰上天安门门口的喷水时间, 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