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技法与其他武术的擒拿技法在原则上是一致的,即拿其一点制其全身。吴式太极拳是以发掷抛劲为主的内功型近身短打拳。其中的发掷抛劲决定了它“拿”的必然性。我们知道, 要把东西抛出去必须想要“拿”在手里。不拿住它就发劲便成了“击打”。比如打篮球时投球就是发掷抛劲,而击打乒乓球则是用击打劲。
在吴式太极拳的拳架中运用擒拿的动作很多,这是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决定的。例如,揽雀尾开始的双手合棚(即琵琶手)是拿对方前臂,下势是拿对方双脚。有的同学误以为太极拳中没有擒拿,擒拿都是其他拳术中的东西。这个观点必须予以纠正。可以说武术中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在太极拳中同样存在, 同样可以找到影子。我们演练底架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练习腿部力量,更重要的是练习拿住后的掷抛。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曾经反复强调过。
吴式太极拳的擒拿手法主要有十八种手法:合、撅、压、挎、拧、搬、卡、锁、缠、抱、提、扛、托、别、错、夹、剪、卷。
合:我双手向内合住对方来拳之手臂,控制其肘关节。如揽雀尾中之合棚势。
撅:致使对方手掌手指关节向手臂方向 弯曲。如扑面掌前换掌之按势。
压:用我身体一部压对方被我控制之关节。如玉女穿梭前棚后重心后移转腰下沉势。
挎:先使对方手臂关节领直, 我一手抓其手上推,另一手肘部挂住其肩部下拉。如云手之外棚。
拧:我一手或双手抓住对方某一部位(如一条腿、一只手)向内或向外旋转。如揽雀尾中挤势后翻转手心向后转腰时手上要有的意识。
搬:向前或向后或向上控制其关节。如白鹤凉翅,野马分鬃。
卡:我手掌虎口张开钳对方要害。如扑面掌。
锁:以手臂扣牢对方咽喉等要害。如野马分鬃之基本功左右抡采。
缠:以手或足扣住或勾住对方,不使其逃脱。各式翻掌均含有缠意,如退步打虎,退步跨虎等式之腿法。手上缠法如玉女穿梭。
抱:双手搂住对方使其被动。如下势,抱虎推山。
提:由下向上的手上动作。如提手上势等。
扛:对方肘尖向下或腹部置于我肩上后,迅速以肩部提升之力伤其关节。如倒撵猴。
托:由下向上用力制其反关节处。如云手。
别:由外向内交错用力。如翻身撇身捶。
错:推或滚对方反关节处。如单鞭。
以上十八种手法是代表性的手法,不是太极拳擒拿手法的全部。武术界有句行话叫“远打近摔贴身拿”。意思是,在技击中击打的手法一般用于距离相对较远处,靠近对方可以用摔法,而贴身后要控制对方才采用拿法。太极拳是近身短打拳,摔拿动作是贯穿整个拳架过程的。换句话说,就是整套拳架中处处都含有摔拿的手法。因此,要用心体验其中的奥妙才行。这些手法在实际运用和练习时可以单独使用和单独练习。不可拘泥于套路演练时的势法过程。例如,对方攻我上部,我可选用托扛;对方攻我下部,我可采用压、挎提灯手法。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灵活运用,不要墨守成规,《兵法》上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者,谓之神。”
太极拳的擒拿法是需要专门训练的,仅仅是知道这些手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身体素质技能的全面训练。前人说“百巧百能,无力不能”。有力量才有威力。实践证明要练好擒拿,必须要以力量为基础,以手法(技法)为核心,关键是熟能生巧,练出灵巧的功夫。古代练功有练“五力”之说,即心力,身力,臂力,腕力,指力。
所谓练心力,是指意识能力。即练习每一招式均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要眼前无人似有人,眼前有人似无人。目的明确,动作迅速有力,准确无误。
所谓身力,是指身体本身的力量要练得坚实。它包括身体的胸、腹、腰、胯、肩膀、四肢和腿部的力量。可以通过举重、仰卧起坐等方法来达到目的。
所谓臂力,是指的力量和快速屈伸以及旋转的爆发力。
所谓腕力,是指手腕关节的力量。可以拧小木棍,拧毛巾等。
所谓指力,是指手指的力量。可以抓砖。
以上各种练习方法对身体的影响不是单一的,只是有所侧重。比如扔沙袋,它既可以增强腰部腿部力量和臂力,又能提高腕力指力,还可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因此,,我们在练习时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可采取几种或多种方式交替进行,为掌握和提高擒拿技术奠定牢固的基础。
(以上为综述,供大家参考)
(0)

相关推荐

  • 60年代视频记录太极拳实战技法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武术便有实战功能,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在练习中要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在实战中要善于观察,学会将对方的力量化解掉,太极拳讲求的是后发制人,双方技击不是力量的较量,而是技巧的较 ...

  • 杨式太极拳的“抓筋拿脉”技法

    武侠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描述:某某人,被某某大侠扣住脉门,顿时全身失控被制住,其实这不过是中国传统武术里,一种最基本的擒拿手法,简单:实用:有效.各个武术流派都有这样的技法.我所学习光背'螳螂拳'里有许 ...

  • 吴式太极拳提手上势行功技法(原载《精武》)

    吴式太极之提手上势是吴派拳法中充分体现龙形蛇身之闪展腾挪功夫的拳式.此式在传统快拳演练时,刚柔相济,节奏分明,蓄发有度.其静如山岳难摇,其动如灵蛇游龙:蓄势恰猿猴蹲身,发劲赛蛟龙升空.哼哈之间,内劲骤 ...

  • 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

    吴式太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吴式太极拳37式口诀,欢迎大家浏览. 一.起势: 1.重心右移:2.左脚跟提起;3.左脚横移;4.左脚跟落平 ...

  •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 六问

    一问 吴式太极拳起源的"北京大兴"是今天的北京大兴区吗? 吴式太极拳发源地为"北京大兴"的说法长久以来是一个没有争议的共识.但此发源地应当结合吴式太极拳的发源时 ...

  • 吴式太极拳名家赵琴先生演练王培生传吴式老架83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名家赵琴先生演练王培生传吴式老架83式太极拳

  • 唐山武术名家任忠信先生讲解吴式太极拳揽雀尾的用法

    学拳推荐   丹田功秘法 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 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 ...

  • 六问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武术杂志 1周前 文/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吴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 (原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一问 吴式太极拳起源的"北京大兴"是今天的北京大兴区吗? 吴式太极拳发源地为"北 ...

  • 吴氏太极拳宗师吴鉴泉长女吴英华79岁演练吴式太极拳

    [名家简介]吴英华(1907-1996),吴式太极拳传人,上海市体育宫教练.祖父吴全佑.父亲吴鉴泉为我国著名太极拳宗师,清末时创立了吴式太极拳流派.曾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全国第五届运动会委员.上海市老 ...

  • 吴式太极拳名家徐致一对“虚领顶劲”的见解

    吴鉴泉弟子徐致一先生教拳,强调从理论入手,要求学者须把太极拳理先搞清楚,然后再练拳.对于练拳,他要求学者初学时动作规范,循规蹈矩的练.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才允许重意轻形.1927年,徐致一编著出版&l ...

  • 吴式太极拳第一、二代资料集

    吴式太极拳为我国太极拳的五大流派之一,以松柔.守静.高寿而闻名,是国内外知名的太极拳拳种.其源于杨氏太极拳老架(小架),经过吴全佑始祖和第二代弟子吴鉴泉.王茂斋.郭松亭等人的修订发扬,从北京开始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