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神,才是这部神剧的真正过人之处
“没有神棍,没有热血,只有冷冰冰的叙述与争执。”
那些犯下滔天罪行的凶手,都是天生的坏胚子吗?
他们极尽残忍的作案手法,只是迷失心智后的精神癫狂吗?
社会的氛围与恶性的犯罪之间,难道就没有一点关联?
带着这些疑问,学界与业界精英联手作战,在FBI内部成立秘密小组,他们遍访基层干警、丧病囚犯、资料档案,一招嘴炮走天下,图的就是弄个明白。
名导大卫·芬奇一出手,就革了传统探案剧的命。
他主导的这部美剧《心灵猎人》(Mindhunter),舍弃了犯罪片最爱的视听奇观,转而闲庭信步地玩起了现实主义,专注地探讨起反社会者的内心。
它既不是《双峰》《真探》式的神棍剧,靠着宗教玄学缉拿真凶;也不是《犯罪心理》《别对我说慌》式的神探剧,靠主角光环大秀技能点。
不搞怪力乱神,不玩热血探案。
《心灵猎人》的世界里,没有斩妖除魔的英雄,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曲折,有的只是冷冰冰的叙述与争执,小人物的摸着石头过河。
除了钟爱的变态题材,深度参与的大卫·芬奇,这回在影像上也是不遗余力,他将阴冷萧瑟的作者风格进行到底,仅靠唠嗑就钩住了观众的心。
一本正经的追凶之旅早已不再新鲜,回溯犯罪动机的路却是精彩纷呈。
保持住耐心的你,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最终会发现,黑暗的尽头是迷人的真相。
连环杀手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们也是社会的产物。
70年代的美利坚,动荡阴影未散去,社会创伤没愈合。嬉皮士们将维持秩序的传统道德搞乱;“水门事件”的东窗事发,让政府代表的父权权威,从此一落千丈。
这时冒出的一批罪犯,以邪教教主查尔斯·曼森(残忍杀害导演波兰斯基的妻儿)为例,毫无理性地疯狂作案,花样翻新地置人死地,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不安。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家伙一而再、再二三地举起屠刀?
他们的存在,只是生来爱好杀人的疯子行径,还是在用极端的犯罪去释放某种社会压力?
以往的探案剧,往往都是架空历史的神话,社会现实只是一个背景。而到了《心灵猎人》里,“社会”却成了故事的重要元素。
一方面,学界大牛Wendy姐,深感现实的不安氛围,整天想着建立一套犯罪心理学理论,将这些奇奇怪怪的连环凶手,分门别类地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常年以实证为纲的FBI,被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奇案整懵逼了。因循守旧的他们,终于开始转变方向,从心理动机入手,开拓一条新路。
搞行为科学的硬汉Bill,初生牛犊的青年教师Horton,被天命选中的这对搭档,借走基层之机,参与地方案件,访问在押的名罪犯,为Wendy带来了第一手资料。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这几位都是人精级别的好手。当理论结合实践,他们对连环杀手的内心抽丝剥茧,离“防患于未燃”的目标也越来越近。
他们渐渐发现,人们口中的“疯子”,其实都只是社会未关注到的异类。
这些人疏离于主流秩序,没有正经工作糊口,没有稳定感情关系,总是活在自我角落。出于对生活的不满,他们泄愤于受害人,获得了作为普通屌丝的“高光”时刻。
狱中的他们,或极力否认罪行,或从容谈笑风生,非但不疯不傻,反倒以严密的世界观武装着自己。FBI为了撬开他们的嘴,旁敲侧击,直捣黄龙,废了好大功夫。
向来互相瞧不上的大学与政府,为了社会的安定,居然精诚合作起来,既发挥了知识分子的严谨,又利用了先锋探员的执着。
仅凭一个笔记本,一台录音机,两张舌灿莲花的嘴,向来对警方倍加戒备的杀人犯们,突然就有了倾诉的欲望,尽管他们嘴里蹦出的话善恶难分、真假莫辨。
不安的社会,孕育怪异的现实。
凶手决定屠戮之前,他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涉及性的暴力犯罪,许多都起源于妈妈的辱骂。
本季聚焦的案件,都离不开“性”的元素。
从口腔到下体,犯罪分子用尽方法折磨受害人,为的都是达到病态的快感,用胜利者的姿态,掩盖现实中性的失败。
你从小不受异性待见,青春期时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当同龄人还在享受追女仔的时光,你耳边只有控制狂母亲的怨怼,似乎你是她不堪遭遇的始作俑者。
于是,你成了臭名昭著的“女学生杀手”Ed,彷佛只有通过无尽的凌辱,你才能接近那些姑娘;彷佛只有通过羊角锤的砍杀,你才能完成对母亲的复仇。
“如果一个女人羞辱自己年幼的儿子,他只会变得充满敌意、暴力与堕落。”头脑清醒的Ed,为自己的命运盖棺定论,充满着可悲又可怜的气息。
你是一个啃老的废柴,活在言语暴力中,每天在母亲与男朋友们的嘿咻声中入眠;你曾有过一个女友,却因家庭阻挠而留下心理创伤,从此一直是秃头的单身汉。
你心中怒气难平却又无处释放,你不敢反抗现实却不肯做娘娘腔。于是,无能的你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只能去侵犯手无寸铁之力的老妇,猎杀弱小的狗。
你是一个从小就爱好高跟鞋的男人,仅仅是喜欢穿上它们的感觉。
因为母亲的粗暴阻拦,你的恋物癖愈发严重,偷窃、收藏、试穿、把玩,从欣赏到迷恋,你觉得自己不像个男人,却抵不过一次次快感的冲击。
于是,你走上了犯罪不归路,为了捍卫所谓的男性尊严,见不得光的性癖好。
从汉尼拔式的超能邪神,到猥琐不堪的臃肿男子,“连环杀手”的字眼背后,不再是光彩夺目的枭雄,而是误入歧途的凡人。
《心灵猎人》,将以往探案剧的“杀手”形象祛魅,克制地缩小着观众的共情空间。望着这些被性欲折磨的男人,人们心中涌动的永远不会是崇拜,只会是寒意。
现实中的“女学生杀手”Ed▼
嚣张跋扈的男性罪犯,却有着一颗脆弱的心。
当他们的伪装被揭开,人们会发现功能失调的家庭,为他们日后的疯狂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好妈妈如此重要,甚至可以挽救一个恶魔。
我们的主人公,是如何击穿罪犯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将最隐秘的童年秘密全盘托出的呢?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屠龙的少年,最终也会变成恶龙。除了邪恶诡谲的罪犯,本片的主人公Horton,也同样值得玩味。
常年西装革履,生活拘谨保守,自称来自纽约布鲁克林,却总是一副中西部土老帽的做派。刚登场的Horton,俨然一位古板木讷的凤凰男,透着股不自信的劲儿。
事业上,因为一次失误,他从谈判一线被“流放”到教职岗位;爱情上,又博学又会玩的女朋友,让他时刻紧张地像个处男,连在床上都小心翼翼。
以往的探案剧男主角,往往光环加身胸有成竹,每次出手都技惊四座。而到了《心灵猎手》里,行走江湖的Horton,翻来覆去都在收音、笔记与编故事。
天赋不足的他,总是在莽撞地犯错,心理素质常年处于不稳定状态。他不仅在战略上没有前瞻目光,战术上也不听队友劝告,硬是和罪犯推心置腹,对方说啥都信。
尽管如此,勤恳努力的调查、卓有成效的工作,还是足够喂饱Horton的野心。原本亦步亦趋的他,开始主动积极,从自卑的小人物变成了自负的偏执。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他愈发不择手段。他不顾正邪界线,主动出卖个人隐私,只为获取罪犯的信任;他无视学术规定,荤素伎俩齐上阵,甚至开始了下套诱供。
追寻黑暗源头的路上,Horton被欲望所吞噬,离研究的初心越来越远。
利用与Ed建立的友谊,他一次又一次得到启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成就感。殊不知,一次酒后失言,却轻易摧毁了他精心设计机制,使其堕入自我怀疑的深渊。
虚妄的满足终有一天会破灭,膨胀的信心只能是暂时的强大。
当深谙连环杀手心理的Horton,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幽暗森林,是否也会发现自己隐匿的秘密呢?
狗血遍地的年代,不神化不张狂的《心灵猎手》,反倒了美剧界的一股清流。
你知道连环杀手都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屠龙之旅都会遇见怎样的黑暗吗?
打开录音机,摊开笔记本,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在被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