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个慢性咽炎都不敢治,你还怎么当中医?赤...

连个慢性咽炎都不敢治,你还怎么当中医?赤脚医生的话糙理不糙,可茫茫人海,到底该去哪里找靠谱的中医?

我前段时间在家,无意中看到一个小学徒学中医时发表的日记,看着看着也不自觉想起了自己当年做学徒时候的事儿。

我那时也很愚笨,在学校只学了些“纸上谈兵”的东西,可一见到患者,师父若是不在跟前坐着,答个话也得小心翼翼的。

第一年当学徒回乡下老家时,村子里的大人小孩把我家围得水泄不通,为啥呢?那个时候,大学生少见,大伙觉得我学中医很神气,所以也跟着来看个热闹。

刘奶奶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那天拉着我的手说:“你给奶奶看看,我这个嗓子难受得很,去看医生,人家说这叫慢性咽炎,你给我开点药吃吃。

没有师父在,我哪敢给人家开药啊,我支支吾吾的半天说不出来话,只好红着脸对姥姥说:“这还是个学徒,不能给人瞎开药的,奶奶。”

奶奶一听,叹了口气,说:“那就算了,我去找李先生看看。”

正好李医生瞧着热闹,也来了我家,听见我的说辞,打趣到:“连个慢性咽炎都不敢治,你还怎么当中医?”

我一听,脸更红了,这李医生就是我们村子里的赤脚医生,被他这么一说,我更加无地自容了,还是母亲出来解了围。

那一天,我心情很是郁闷,于是等大家散了之后,去找了刘奶奶,帮她把过脉之后,又仔细询问了症状,我回去想了想,翻了翻医书,写了个方子,仔细琢磨,第二天一早又去村长家里借着电话询问师父药方是否可行。

师父听后,也仔细询问了我的症状,随后说我的药方可以用,不过给其中两味药调整了用量。

我很是高兴,拿着药方去给刘奶奶,奶奶也很是惊喜,说:“我都准备下午去李医生那了,不过你想尽办法写的方子,我就先试试,奶奶先谢谢你了。”

随后我便约着同学一起去镇子上给奶奶抓了药,服药后,奶奶没多久就好了,她高兴地说:“你给奶奶开的药可真好,不错啊,孩子,如今真是个有本事的人啦!”

其实,我用的方子就是会厌逐汤,方子如下:桃仁、红花、甘草、桔梗、生地、当归 、玄参、柴胡、枳壳、赤芍。

这会厌指的是咽喉,这个方子就是专门针对的就是咽喉有瘀血的人。

其中桃仁活血化瘀,还能通便,可以把化开的瘀血通过大肠,用大便排出去。

此方妙在加入了凉血的生地和玄参,为何呢?这血瘀积得久了,必然生热呀。生地和玄参可以给液降降温,把虚热清解掉。

桔梗,可以引药上行,是一味使药。

枳壳像一把小锤子,能把咽喉处的闷气打散。配上柴胡,既不会使枳壳下气太过,又防止了柴胡升发太过,可谓相得益彰。

如今回头想想,这么些年,也算是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尴尬,救治了一些患者,可很多患者到医馆之后,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为什么没有早点遇见您,我这些年治病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这靠谱的中医怎么就这么难找啊?”

其实啊,这中医怎么说呢?年轻的孩子大多愿意去学个金融、管理之类的,也不愿意碰中医,主要是这个行业你得“慢工出细活”,十年磨一剑用在中医身上毫不夸张,我当年的同学,如今大多转了行,继续坐诊的一个手指头都用不完。

至于如何传承,如何让老祖宗的手艺不被埋没,这是每个中医人应该慎重思考的问题,在没有解决之法前,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尽力救治每位遇到的患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