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周顺邦 || 作者 辛俊烈
怀念周顺邦
作者 ‖ 辛俊烈
今天表侄周顺邦的独生女映芳从兰州来看我,甚是高兴。看到的她的笑容,听着她的声音,不由我想起了她的父亲,我的表侄加朋友。他己去世多年,英年早逝,百感交集。
他是红湾里我二表兄的独子,长我五岁,属鼠。毕业于靖远二中,在红湾中学任民教时被省公安厅招干,在兰州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工作。
我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每次去兰州都和他住一起。开始住他在城关分局的宿舍,后来住他家。他经常亲切的叫我姑舅爸,这跟他的两个堂哥一样,缘于我的表兄古板的训导:你人小骨头老,他们应当叫。记得我小时候过年去他家,两个表兄让他们给我拜年,吓的我经常跳下炕躲。
我们俩虽是叔侄,却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谈天说地,天高海阔。针砭时弊,说医论道,家长里短,亲戚朋友,说个不停。时儿开怀大笑,时儿低声细语。回想起来,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了,恍惚就在昨天。
他对我很尊敬,也很好。看病配眼镜,寻书买照相机,都是他托人走后门帮忙。
一次,我要验光配眼镜,他让同事托人走后门,找最有名的专家钟老医师检查验光,在张掖路钟表眼镜店配了近视眼眼镜。要知道,钟老在兰州最有名,每周只看二十个号,要头天黑就排队。
还有一次,学校派我上省里找全国统编教材和辅导资料,在省教育厅和西北师大及甘肃省中小学教材编写组找齐了所需资料,又在省新华书店找资料,无意中碰见有人拿着《全国解放以来历届高考数理化试题》,十分想要,一问是内部资料,没处卖,非常焦急。他一听,说表叔你别急,有个姓杨的朋友在市革委会政治部,原来在兰州市教育局干过,一定找到的。当即打电话,下午刚上班,杨主任骑自行车送来了这三本书,我如获至宝,忙不迭地道谢。这三本资料,成了会宁县五七红专学校的瑰宝。学员们传抄油印,人手一册,当年高考大显身手。
他聪明绝顶,看书过目不忘,无师自通,涉猎颇广。在刑警队他是破案能手,分析判断案情准确,破案率高。在看守所,他是心理专家,犯罪嫌疑人和罪犯家属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又师从兰州名老中医韩宗其等人,成为中医名家,手到病除。每次回家必到中学看我,车一进校门,看病的人就追来一屋子,不走不断,在土高很有名,我至今还珍藏着他的亲笔处方数张。
他是大能人,大孝子,本事比天大。
他是父母的独子,是掌上明珠,老两口对他很娇惯。长大后,他很孝顺,从吃穿用,从日常生活至生灾害病,他都很关心,很周到。在兰州工作后,虽然离家远,工作忙,通讯交通不便,但他来时总是带着生活用品和常用药品,并且指导用法。父亲生病后,他亲自伺候吃饭吃药,请大夫,一直伺候至老百年。他的老人,从来不许大人小孩不恭敬。对老人的孝顺是亲族所有人和附近各庄有名的,备受人们赞誉。
方大围圆,靖会海西,两省四县,亲戚朋友,能人有钱有势的人,当大官的人,很多。当年没听说过谁家老人背柏木棺材。可他的父母全背柏木棺材,我亲见他从甘南林区碾转拉来的柏木寿材。远近的人们都很好奇,交口称赞。
当时兰州市的户口,每进一人都要市长和省公安厅分管厅长联合签字,他在父亲去世后分两次把母亲和女儿的户口签入兰州市。他谈到过为母亲转户口时,省厅分管厅长不办,逼得他闯了一次厅长办公会才得以解决。
现在,他虽然故去,女儿一家踏实能干,事业有成,生活美满幸福。
痛哉,表侄。惜哉,朋友。英年早逝,英气长存,后代幸福,聊以告慰英灵和亲朋们。
在天之灵,常开怀畅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