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 |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译注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1.秋望:在秋天远望。
2.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3.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4.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5.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 简析
《长安秋望》是一曲高秋的赞歌,大约作于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时。
晚唐诗的风格往往柔媚绮艳,少有清刚遒健的骨格。而杜牧这首诗却意境高远,气象宏阔,颇具盛唐气象。
诗词中的秋色无非是凄怆、萧索的,偶尔有刘禹锡“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激昂之调,也掩盖不了千百年文人悲秋传统的衰飒之气。杜牧的这首秋景诗,则又是一个反调。
首二句便显露出开阔辽远的境界,突出了秋天高远澄净的典型的特征。“楼倚霜树外”,可见诗人望秋的立足点之高,在此处,悠悠苍天,一览无余;再加上“镜天无一毫”,诗人的视野愈显得高远。
后二句引入南山,并用南山来衬托秋色,将秋的恢宏气势直观地呈现出来。作者运用以实托虚的艺术手法,将南山与秋色并举,表现出了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体现出这首诗清刚遒健的特色。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