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夫妻最缺什么?
婚姻中,谁都想拥有一个懂自己,知冷暖的伴侣。
但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两人之间总会出现各种“鸡飞狗跳”的问题。
而问题的症结,即使苦苦思索,依然找不到答案,为此两人长久消神,疲惫不堪。
下面是有书君总结的,中国式夫妻最缺的8个细节,读后让你豁然开朗,从而拥抱融洽的婚姻状态。
01
开放的沟通和细腻的表达
《心灵花园》节目中,有对夫妻,因为“干家务”闹得不可开交。
妻子抱怨丈夫从不帮忙,为了家庭和睦,她多次隐忍不说,但心里的委屈和劳累却无处安放。
当丈夫知道后,无辜地反问:“你又没说,我以为你喜欢收拾!”
丈夫的反驳,瞬间激起了妻子的怒火,她愤怒训斥道:“以前一说就吵,要不是为了孩子,你以为我愿意忍你!”
心理学家张怡筠一针见血地指出:
“你用忍耐代替沟通,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沉积了下来,两人的隔阂也越来越深,这不是更得不偿失吗。”
其实,婚姻中95%以上的矛盾可以通过沟通解决,另外5%则需要更多的沟通。
张怡筠还分享了自己21年幸福婚姻的秘诀,每次她想让老公干活时,就可怜巴巴地说:
“你看怎么办呢?东西太多了,我收拾不完。”
一见她撒娇示弱,张怡筠老公就立马投降,“好好好,傻丫头,我来吧。”
于是,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变成了“你在闹,他在笑”的温情脉脉。
所以,甜蜜的沟通,是生活的润滑剂;细腻的表达,更是情感的催化剂。
02
和婚前一样用心地相处
知乎有人问:“中年夫妻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简洁却扎心:“不够用心。”
他们的相处,不像夫妻,而像室友凑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丈夫忙于工作,妻子疲于照顾孩子,无暇顾及对方,说的最多的是:“吃啥”、“随便”、“嗯嗯”、“我没空”。
国际著名作家约翰·贝曼也曾有过类似烦恼,那时,他和妻子各自忙于工作,满世界跑,夫妻关系日趋冷淡。
一次给车做保养,贝曼忽然悟道:
“我们每隔几个月就要保养车子一次。
婚姻比车还珍贵,为什么一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记得保养呢?”
想到这,他和妻子发起了“回到初心”的心灵之旅:像婚前一样,用心对待彼此。
他们一起约会、散步,共度周末;节日、纪念日时,主动送对方喜欢的礼物……
把对方放进心里时,美好的婚姻也就拉开了序幕。
因为,感情都是相互的,因为用心,所以暖心。
用心不一定花费很多钱,而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诚意和在意,这就是婚姻保鲜的秘诀。
03
适当挑起爱人肩上的担子
有人说,婚姻就像两个人办一个家庭企业,必须有合作和分工,才能良性运行。
纪录片《幸福定格》中,吴女士和先生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结婚7年来,他们一直安常处顺。
可是女儿出生后,打破了原有的平衡。
“你不要每天都喝酒,晚上叫不醒。”
“孩子太吵,睡不好,喝点酒好睡。”
“睡不好?我每天夜里3小时换次尿片,2小时喂一次,我想尽办法不让孩子影响你。可是我做了所有事,只是叫你帮下忙,你就这样?”
“我睡不好,影响工作,你给我点私人空间。”
莫名地有些心酸。
他们尽管分工明确,可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楚。
主内的想要分担,主外的想要理解,似乎谁都没错,却剪不断,理还乱。
庆幸的是,争吵完后,他们开始直面困扰,尝试着弹性分工;我帮你分担家务,你理解我在外的辛苦。
正如苏心说的:
“婚姻就像双人舞,我进一步,你退一步,如此才能不断跳出优美的舞步。”
灵活担当家庭责任,是夫妻关系和谐的前提。
一个家,有责任,也有换位;有争吵,也有协调。
04
给生活找乐趣的动力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重复迭加,但有人索然寡味,有人却兴致盎然。
他们最大的区别,不在于物质的丰富,在于精神的丰盈。
精神丰盈的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每天都能感受到确切的幸福与满足。
《浮生六记》中,芸娘被誉为最可爱的女人,她总能在平淡中发现美好,琐碎中找到闲趣。
走在路上,见到造型精巧,颜色奇特的石子,她就一块块地捡回家,放在长方盆里,垒成别致的假山,再用河泥种上白萍和茑萝,韵味不输达官贵人家的花圃园林。
日常的瓜果蔬菜,看似庸常寡淡,她却自制梅花盒,一盒六色菜,打开后状似梅花,把粗茶淡饭吃得妙趣横生。
正如树上春树所说:
“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
真正让生活不快乐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没有找乐趣的动力。
乐趣不在大小,里面满满都是对生活的欣喜。
正是借助这些小趣味,爱在心中才能一直温热滚烫。
05
主动的自我成长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就算你嫁给世界首富,也不要放弃自我成长。”
因为夫妻就像上楼梯,你不努力一起爬,他迟早会遇到另一个人。
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婚后都有这样的心理:就这样吧,就这样生活吧。
于是,放弃个人成长,当婚姻出现裂痕时,才发现感情早已面目全非。
作家刘娜讲过读者梅的婚姻故事。
梅为了老公的事业,决定辞职回家当全职太太,相夫教子,伺候老人。
她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家庭未来也计划得妥妥当当,唯独没有料到老公会背叛。
那时梅40岁,结婚20年。
梅哭过、闹过,甚至以老公的前程威胁过,却被老公嘲讽:“一个家庭主妇还能翻天?”
两人之间没有了丁点的感情交流。
认识刘娜时,梅已过了9年“感情守寡”的日子。
刘娜问她:“你有没有自己的爱好,或梦想?”
梅愣了。
迷失的她在刘娜的开导下,艰难地走出自我桎梏的怪圈,开了一家私人定制服装店,还重拾写作爱好。
如今的梅穿着长裙,烫着卷发,亮丽得像一株骄傲的腊梅,迎风昂扬。
事实证明,婚姻看似是两个人的结合,其实质还是自我成长,自力更生。
就像宋丹丹说的:“女人到最后都是嫁给自己,幸福与否全取决于你。”
不停止自我成长的人,无论婚前婚后,都能活成一道光。
06
必要的边界意识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空旷的图书馆里,他拿一本书,径直坐到独自看书的被实验者身旁。
经上千次测试发现,所有被实验者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离开或者换远一点的座位,甚至有人质问心理学家想干什么。
实验得出一个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即便亲密无间的伴侣也不例外。
夫妻间保持适当的界限感,既是对彼此的尊重,也是婚姻长久的必修课。
电影《消失的爱人》中,女主艾米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她想方设法把尼克改造成理想爱人,不允许他有自己的“个人想法”。
改造失败后,气恼的艾米决定“消失”,投奔前男友。
不料,前男友比艾米的控制欲更强,看电视、喝奶昔等小事都得按他的意愿来。
无法忍受的艾米离开了前男支,回到尼克身边,但她依然积习不改。
尼克苦恼地说:
“我们相爱,但现在我们做的一切都只是尝试控制对方,没有自己的个人空间,不断伤害彼此。”
是啊,不懂尊重、没有边界的情感,注定是一场磨难。
而真正美满的婚姻,是保持“一层纱”的距离。
既亲密有间,又唇齿相依;能让爱上瘾,但不会上锁。
07
亲密的互动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
“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每每翻开邓颖超和周总理的婚姻故事,总会被他们缱绻的深情触动。
回看他们亲密互动的场景,只要两人在一起,定是手牵着手。
有一次,周总理出国访问回来,刚进客厅,邓颖超就说:“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
周总理哈哈一笑,张开大手,抱着邓颖超“啵”地亲了一下。
原来周总理国事访问时,与访问国总统夫人拥抱、贴面,这才有了邓颖超撒娇般索吻一幕。
其实,婚姻就像泡热茶,不管当时如何沸腾,终究会变凉,只有时时加热,才能历久弥新。
2020年,《关系研究杂志》一项研究表明,拥抱和亲吻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催产素,催产素能有效消除紧张,缓解压力,增强安全感,传递信任和爱意。
诚如心理学家帕姆·斯帕尔所说:
“早晨上班前的拥抱和亲吻,让人一天都回味无穷。”
一个爱意的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一个温柔的亲吻,融化岁月沟壑。
08
深层次的交流
媒体人@悠然讲过一个故事。
结婚三年后,她发现一切都和原来设想的不一样了。
婚前,她和老公常常坐在沙发上聊天,天南海北,什么都能聊,那时感觉两个人心贴着心,彼此懂得。
可婚后没多久,柴米油盐和孩子成了生活的主战场,一下子从二人世界,变成一整个家庭世界。
曾经海阔天空的闲聊,关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认知探讨早已成了过去时。
她突然觉得,少了深层次交流的两个人像熟悉的陌生人,感情停在原地,在一点点消散。
见过某本书内的一句话:
“婚后,两个人的感情,除了爱情、亲情,还要有更高层次的友情,两个人有种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畅所欲言的精神交流。”
能够做到深度交流,代表着两人未曾中断个人成长;在交流中,更懂对方,感到灵魂的契合。
看过一个采访。
有人问浙大心理学博士陈海贤教授:“如何经营婚姻,才能幸福美满?”
陈教授风趣地答道:“把择偶当作投资,把婚姻当作创业。”
投资是寻找有成长性、有潜力的优质项目。
但创业不同,创业意味着这个项目是自己的,必须不断增加投入,主动优化,甚至包括改变自己,以便它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投资只是选择,但创业却是行动。
所以,用投资的眼光寻找爱人,用创业的行动经营婚姻,人生何愁不幸福。
正如《我只想与你好好过》一书中写道:
“即便婚姻起点很低,只要抱着创业的心态,青蛙和巫婆也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世上没有完美婚姻,但有抱团取暖的决心。
积极主动地把爱意、欣赏、付出、感恩放到婚姻的盒子里,相爱的每一个人都能迎来相濡以沫的长长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