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 乡村医生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嘉年华时光”快速关注
【老朋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
(题图来自网络)
《乡村医生》
作者|刘锋
两位老人,均已是耄耋之际,却让我如此地纠结,煎熬,无处动笔。
作为晚辈,并不是树碑立传,可所有的记忆真的不能忘记,始终难以释怀,便在这连绵不绝的雨天,提起笔,记述两位老人对我的教诲,对故园精神的传承。
我自小体弱多病,整天在乡村诊所和教室来回奔走,难治的支气管炎病有时将我折磨地几乎奄奄一息,在那时仅有的医疗条件下,对付着花花绿绿的药片,注射着不知名的玻璃瓶液体,每一次几乎都是从鬼门关走一遭,捡回半条命。
治病的老医生不温不火,暂时身体康复后便让我继续上学,再犯病时又开始重新治疗。现在来看,十二年,对于少年的我不仅仅是一场恶魔,真正是脱胎换骨,也就在十二岁的某一天,老医生给我拿来一副药单,让母亲照着药方抓药,并要禁口(不能胡吃生冷和油腻的食物),七天为一疗程,如果再治不好,今生便只能用药物维持。
后来听说这个药方是一个杀害妻子被判死刑的医生的秘方,之前已成功治愈数万例。是不是真的,反正我谨记医生的话喝过七天中药后,病好了。
或许是天意才会有今天我能气定神韵地坐在这里腾云驾雾般却心灵虔诚地写这段文字,医生姓杨,是我的大姨夫,在离我家不远的余砭村居住。
转眼四十年过去了,有一天父亲打电话说本村有一位老人要我新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家里放的已没有了,下次回家时记着带上。
后来我回家时把书给父亲转交老人,老人从书上看到我留的电话便与我联系,再后来就成为差年龄的朋友(老人已年近八十岁)----忘年交。
老人一辈子爱好书法,经常为乡邻书写对联和中堂以及为过世老人书写铭旌。他擅长草书,我在几次县城举办的书法活动中经常看到有老人的作品,只是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落款鹿池川人让我惊奇,因为我以前就自号鹿池川人,现又出现一位和我重名号的人,难怪引起我的好奇。
后来得知老人姓曹,家也在余砭村,自从开始练习书法直至在煤矿工作退休后书法作品的落款一直都是用鹿池川人,而我才用了几天,便自觉地将名字“名归原主”。
有一天,老人到县城找我,因为见我写了好多关于鹿池川地界的文章,便想商议能否在本土景兴村成立鹿池川文艺研究会(暂名),我是一个为生计奔波的打工族,他是一位退休的老工人,我们都一无权,二无钱,况且我也没有时间。
但是看着老人热心奔走和看到老人为此的一片炽热之心的情怀又不忍拒绝,便应承下来。
在老人的多方联系下,一位在外地工作的乡党也是一位爱好文学的朋友终于答应出资作为鹿池川文艺研究会出版文字资料的费用,但在资料书上不能出现他的名字。
苦心不负,鹿池川文丛《鹿池夜月明》由几位老人书写终于展现在热情关注鹿池川的读者面前,书中的语句虽显粗糙,但故事却有其完整性,有些并具有史料性,挖掘的深度不容置疑,其最大的成功是开创了洛南县一个乡镇的一个村子的文化传承和传奇,书印刷后拿到书的人许多流露出敬佩之情和赞许,但却让有些人缄默无言。
乡村的传承靠文化,一个乡村的文化就是乡村本土的记忆,文化便是符号,无论身在那里,身上始终背负着深深地烙印,几位老人什么都不图,只是心安。
其实,医生治病救人,是将体弱的身躯变强大,有健康的体魄好堂堂正正地做人,而这位老人和那不愿树其名字的文学朋友呢,他们救的是灵魂,如医生般为健康的身躯输送生命的养分。
所以,不要小看了乡村医生,他们在救人,救命。
刘锋,笔名柳枫,望月楼主,陕西洛南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会员。现供职于洛南时代领域华阳老街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作品有《月亮里面有棵树》、《草尖上的泪珠》、《轻轻给你说》、《浮嚣中的一片净土》及主编鹿池川文丛《鹿池夜月明》。作品散见于《商洛日报》、《商洛诗歌》、《青年作家》、《消费者导报》、《中国粮油市场报》等。
投稿邮箱:408440374@qq.com
1、要求不违背政治内容,文字表达清新流畅,贴近生活;
2、本微刊编辑部对来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删改的作者,请在来稿时注明。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3、来稿一律请以附件形式打包word文档发送,务必请附带作者简介一份、本人照片一张。
4、稿费每月5号左右发放一次。赞赏即稿酬,读者的所有赞赏将全额发给原创作者。
编辑微信:408440374(嘉年华)
关注原创公众号,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
关注方式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免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