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讨论”部分的常见失误有哪些?
01.科技论文“讨论”的常见失误
(1)文献堆积
文献综述是最常见的一种“讨论”类型。这种教科书式的写法通常从名词解释开始,然后机械地重复本文的结果,将不贴切乃至不相关的大量文献的堆积在一起进行描述。这种看似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文献井然的讨论,实际上是有论据而无论点,因为这种八股文式的讨论已经脱离了本研究的主题。
其原因大约有三:
①理解误区。作者缺乏科技论文的写作经验,对“讨论”的内含理解不够,以为“讨论”就是对本学科领域相关信息的总结,文献引用的越多越好,能够提高论文的质量和档次,故而求全责备地综述文献。
②能力不够。作者明白讨论的内含,也阅读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文献,但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及文字表述能力不够,未能就所引文献与本研究的关系以及深层次的推断和评判,即文献未被作者充分咀嚼、消化,致使“讨论”虚浮。
③有意为之。也就是说作者刻意这么写。作者清楚其研究的价值有限,或实验设计有不尽合理之处,或结果似是而非,试图依靠引用大量文献来掩盖其不足,故讨论写成了文献综述;或文章信息量较少,观点相对肤浅,篇幅本应该短小者,作者故意拉长“讨论”篇幅,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主客颠倒
这种写法也并不鲜见。“讨论”的意义是对本研究结果做理论化的分析和提炼,其过程是在与相关研究的比较中完成逻辑性推论。也就是说,本研究是主体,引用的相关研究是客体。
而主客颠倒式讨论,往往不自觉地以别人的结论作为主体,以自己的结果来验证别人的结论。
讨论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论述:“本研究再次验证了某某的结论”“某某等采用某种方法对某一问题做了研究,结果显示……,提示……”“本研究与某某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有二:
①自信心不够。反客为主的“讨论”写法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作者对自己研究结果的不自信及其研究的落后性,使本研究本来就微末的价值更无立足之地。
②逻辑能力差。作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推论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混淆了彼此的关系。
(3)虎头蛇尾
与“文献综述型”讨论相比,虎头蛇尾型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讨论”过于简单短小乃至缺如,这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无法写。其研究的结果本身就无新意,不足以支持“讨论”,即事实不好,难以雄辩。
②理解偏差。把“结论”和“讨论”混为一谈,以“结论”直接替代“讨论”过程。
③写不了。诚然,对科技工作者而言,科技论文的“讨论”相对难写,对作者的学术功力、人文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有一定的要求。一段满意的讨论,它是作者综合素质的体现,最能体现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准和学术道德。这需要编辑的指导和作者自身的锤炼。
(4)选择性偏倚
“讨论”的选择性取舍写法,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学术道德问题。常见有两种情况:
①重阳性而轻阴性。为了凸显研究的价值,很多作者对自己偏好的阳性结果展开讨论,而对阴性结果有意回避,甚至闭口不谈。而就哲学意义而言,科研结果的阳性、阴性其价值同等重要,如此写法对研究结果的评价不够客观。
②道优点而隐不足。每一项研究都会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作者在“讨论”中明确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正是本研究的价值之一。而故意隐瞒不足之处,既有损论文的价值,也是作者科研不成熟的表现。
02.科技论文“讨论”到底如何撰写
(1)论点明确,论证有力
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态度,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
科技论文的关键在于“立意”,也就是你想要论证什么,这个“意”就是论点。讨论的过程就是对论点的明晰过程,务必做到观点客观、鲜明、深刻、独到,能够清楚地表达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或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