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要热养,拒绝冷饮!!

对于入夏感受,你可能用一个字就概括了:热。即使热度不减,吹空调、吃冰棍、睡凉席也能帮身体短暂“降温”。
在医生眼中,夏天用“凉”对抗“热”的方式反而伤身,最好的办法是“热”着过。
随着天气越来越热,我们的饮食自然也就应该有所调整,那到底改吃什么呢?大多数人会说,是凉拌菜,冰西瓜,绿豆汁啊。因此,夏季养生别只知道“冷养”,适当给身体加“火”,来个“热养”,也是一种健康的养生方法。听起来似乎没什么毛病嘛,但实际上,最适合伏天的食物绝对不是冷饮,而是热食。

肉类

牛、羊肉

夏天吹空调、喝冷饮容易使体内寒气过重,食用羊肉、牛肉等热性肉类可以温阳散寒,补中益气,尤其适合夏季手脚冰凉、气血不足的人。

古语有言“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足以见羊肉在伏天的效用。

食用热性肉类时要注重荤素搭配,温凉互补。如吃涮羊肉火锅时,要多吃些白菜、冬瓜、青菜,以平衡温凉寒热。一般人群均可食用。适宜于生长发育、术后、病后调养的人、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有牙痛、上火、发烧感染症状和体质偏热的人,应忌食热性肉类。

牛肉是中国人的第二大肉类食品,仅次于猪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而脂肪含量低,所以味道鲜美,受人喜爱,享有“肉中骄子”的美称。

热食

汤面、热粥

三伏高温闷热,许多人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乏无力等“苦夏”的症状。

古语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时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食,出一身汗,能够带走体内的大量热气,解暑降温,开胃理气。

可多以热汤面、热粥等热食作为主食,缓解吃过多冷食给身体带来的不适。茶饮中红茶性温,很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一碗普普通通的家常汤面,简简单单,却能够让忙碌的上班族精力充沛的迎接新的一天。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在此时进补十分合适,这时候要是能有一碗热气腾腾的粥,那是多大的幸福啊

调料

生姜、辣椒、胡椒

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味辛性温,散寒解表,适合体质偏寒的人食用。

炒菜时加点生姜,可温胃祛寒;与大枣、红糖等搭配可代茶饮,帮助缓解女性经期疼痛;吃海鲜时可佐食姜汁蘸料,能够杀菌驱寒,胡椒。其中的胡椒碱具有产热效应,也能产生与辣椒素相似的功能,分解脂肪细胞。

在烹制菜品时,适当加入葱、蒜、辣椒、胡椒等温性香辛料,不仅能增香提味,还可以杀菌解毒,调理肠胃,胡椒粉具有暖胃的功效,可以抵制吃下去的寒性食物带来的伤害,从内部温暖身体。调料中醋性温,拌凉菜时加入少许,可健脾开胃。

热水、姜茶

夏季喝凉茶、冷饮固然可以给体内降温,但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特别是一些本身就脾胃虚弱、容易胀气的人,喝了冷饮之后会更加难受。

夏天多喝热水、热茶,不仅可以解渴,还可以排汗散热哦。不过喝茶最好在饭后,空腹饮茶容易腹泻。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夏天就应该用姜等食物来温中散寒,把生姜、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的红糖,能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姜茶是一种饮品,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用姜茶,有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疗流感、伤寒、咳嗽。

运动生阳 以汗制汗

《易经》里讲“运则生阳”,夏天运动,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并且有助发汗。夏天要“以汗制汗”,因为依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夏天气要外泄,运动就是重要的排汗方式。
锻炼还可以加强热适应,提高人体调节体温的功能,防止中暑和一些常见的热证。但专家特别提醒的是,夏季运动时间很重要,不要选择太阳最毒的正午,因为大汗淋漓会伤气血。
一般建议选择早上,因为人体早上的阳气比较弱,这时锻炼可以补阳气。还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慢跑、太极、跳操等不太剧烈的运动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