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读后

卡尔维诺《寒冬夜行人》读后

老郑读书评论

说实话,我所读过的卡尔维诺的其它作品都比较易懂,惟独当我第一次读《寒冬夜行人》时,因较忙而粗略翻过,当时根本没看懂他写的是什么,只觉得头昏脑涨,越看越糊涂。直到两年后真正静下心来读时,才被那独特的结构、有趣的写作手法和悬念丛生、一环紧扣一环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仅用了两个晚上就全部看懂、读完了全书。可以说,如此奇特的小说写法这是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也许是空前绝后的、绝无仅有的。为此,我一定还会读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以期彻底理解作者写作此书的特别用意和深刻内涵。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是意大利新闻工作者,短篇小说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他在四十年的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力求以最贴切的方法和形式表现当今的社会和现代人的精神,以及他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信念。卡尔维诺的作品风格多样,每一部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既表达了时代又超越了时代。令人遗憾的是,他于一九八五年猝然逝世,因而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在国际文坛上的影响与日俱增,他的所有作品日益深受人们的关注。

其实,《寒冬夜行人》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关于小说的小说,一篇关于说故事的故事;也是一部立意巧妙、结构奇特的“后现代主义”杰作。它一反传统旧小说的模式,打破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传统关系,可以说这是对故事情节有头有尾、来龙去脉一清二楚的旧小说模式的一种挑战。(注解:现代主义是近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实践在文化、意识领域内的表现。它的核心是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他提倡人道,反对神道;提倡理性,主张用理性战胜一切、衡量一切。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达到鼎盛,是西方学术界的热点和主流。它是对西方现代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也是对西方近现代哲学的批判和继承,是在批判和反省西方社会、哲学、科技和理性中形成的一股文化思潮,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德里达、利奥塔、福柯、罗蒂、詹姆逊、哈贝马斯等。)

在这部作品的第一章,卡尔维诺是这样开头的:“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寒冬夜行人》了。请你先放松一下,然后再集中注意力……”。于是,一个由十个小说的开头部分组成的“阴谋”开始了。此书写了十个开了头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作者又故意嘎然而止,吊足读者胃口;当然,还有一个穿插整部文本的,有头有尾的故事。该书还探讨了诸如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如何写好一个故事的开头等有意思的话题。更有意思的是,在这十一个故事里,我们似乎还能感觉到一些其它更加神秘、更加引人入胜的东西。有人认为,“也许卡尔维诺在做一项前所未有的实验,以期达成他在《美国讲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提出的“繁复”的小说效果?”

《寒冬夜行人》(一译:《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仅看书名就能感觉到某种神秘的吸引力。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卡尔维诺在《寒冬夜行人》里是怎样展开他那奇特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的:

一个严寒的冬夜,一位神秘的旅行者从巴黎乘火车来到意大利的某个小车站。按原定的计划,他本该把一只行李箱交给一个他不认识的人,他们有接头的暗语;可是前来接应的人却没有露面,原来是有人向警方告发了。警察局长告诫神秘的旅行者尽快离开站台,否则……

读到这里,已经是30来页了;“读者”突然发现小说的页码错乱,他看过的三十来页又重复出现,于是他就去书店换书。书店老板翻阅之后,深表歉意地解释说,小说装订时出了差错,把卡尔维诺的小说跟波兰作家巴察克巴尔的小说《马尔堡市郊外》装订混了。这样,小说的第二章不再是前一章故事的继续,却是另一篇小说的开头。出版社居然出现如此严重的差错,当然得给退换,不过“读者”却又不想换回一本完好的《寒冬夜行人》,而是想换一本那位波兰作家的小说看下去。因同样原因来书店换书的还有一位名叫柳德米拉的“女读者”。

然而,他们换回去的根本不是那位波兰作家的小说,因为书上的地名和人名都与波兰这个国家毫不相干。“读者”心里纳闷儿,就打电话询问在书店结识的那位“女读者”柳德米拉,方知读的是一个人口只有34万的辛梅里亚民族的一位年青作家的小说《从峭壁悬崖上探出身躯》。于是这第三章又成为这后面一篇小说的开头。满以为可以惬意地欣赏一部完整小说的“读者”与“女读者”,却又因为小说内容的阴差阳错而又不得不拜读另一部题为《不怕寒风、不顾眩晕》的小说了。于是,10篇小说就在这两位男女“读者”不断寻求确切答案的过程中一环套一环地依次展开了,而他们俩人也深深坠入苦苦的寻觅之中。

这两位素不相识的“读者”在不断地阅读这10篇小说和探询其间奥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知己和朋友。对文学的酷爱与笃信沟通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在寻书的风波中萌生了爱情,最后还喜结了良缘。在洞房花烛之夜,当“女读者”提出要熄灯就寝时,“读者”却说:“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读完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了。”

台湾版本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导读中的介绍颇有情趣:“这本书有时隐约,有时直接地把阅读(及写作)和性爱等同齐观,混为一谈。不少章节的前文和各篇嵌入小说皆涉及情欲挑逗,描写露骨,香艳刺激,不亚于坊间所见的煽色腥小说;同时又隐含深刻寓意,可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加以诠释。光从这一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是一本后现代作品:兼容并蓄严肃和通俗文学的特色于一炉,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正好人人各取所需,皆大欢喜。书中十篇嵌入小说全是紧张刺激的惊慄故事,诸如侦探、间谍、科幻、成长故事、日记体小说、新恐怖小说、感觉派小说、西部故事等;叙述模式则包含现代主义、意识流、魔幻写实、政治小说、心理分析等,变化多端;描写细腻,构想奇妙;实在发人省思,颇堪玩味。”

《寒冬夜行人》中的两位主人公“读者”与“女读者”是作者艺术思想的体现,他们在作品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表面上各不相干、内容各自独立的10篇小说贯串成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整部作品里的每一篇故事的开头与前一篇故事的结局都有着密切的关联,象连环套似的一环扣一环,首尾遥相呼应。每篇故事的结尾对于读者来说是结局,而对于作者来说却又是下一篇故事的开头。这样,作者不仅把“读者”置于作品之中,还与“读者”有着思想上的沟通,使其成为小说的参与者,并成为贯串作品始终的主要人物。卡尔维诺曾自称这部小说是按照《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的模式创作构思的。

一些评论给这本小说的定位更是精准:“作者运用魔术般的语言技巧,采用夸张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文学手段,引导读者去透视现实社会。如那个妨碍主人公安安稳稳阅读小说的人物,是希腊神话中奥林匹斯山诸神中最无信义的埃尔梅斯·马拉那,他用七弦竖琴和六孔竖笛迷惑阿波罗神,在卡尔维诺笔下,他是奸诈狡黠、诡计多端的代名词。书中所讲的寓言故事,表面看来都象是一些情节曲折离奇的奇遇,但实际上它们都带有警告世人的信息,蕴含着现代人惊恐不安的心态。”

卡尔维诺驾驭着幻想的车轮,怀着对现实社会的逆反心理,揭示了人世间在虚伪表象掩盖下的种种事物的实质。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你们别被我的表达技巧迷惑住了,这不是我的功劳,我模仿了许多作家和符号学家。我的功劳就在于把现代小说所给予的启示和激情揉合在一起,并把它们改写成故事讲述出来。

在读过的卡尔维诺的许多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寒冬夜行人》。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其“特殊”的诱惑力干脆把读者径直拉进了他的小说世界里,成为他小说的主人公。

在《寒冬夜行人》中,每一个断裂了、没有结尾的小说都异常精彩,充满了悬念,就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陷阱,读者注定是要掉下去的。每一个故事都在最精彩处断裂了。卡尔维诺把这些断裂的原因处理得十分巧妙,令人信服。但是,一连串故事的突然中止仿佛把读者推向了一个个莫测的深渊,极大地唤起读者追寻究竟的好奇心,使读者有一种欲罢不能、坐卧不安的强烈感觉,恨不能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去把那些断裂的故事的全部内容与结局立刻找到。就这样,一场追逐开始了。直到整部小说精疲力尽地结束,才把作家从读者的围追堵截中强行解救出来。看这部小说,除了被卡尔维诺的怪异的天赋深深吸引之外,我还感受到了一种在以前的阅读体验中从来没有过的东西:焦灼,不安、以及它那无法形容的巨大诱惑力。

卡尔维诺本人十分清楚他这样“捉弄”他的读者会是个什么样的结局。他说得很有趣也很实在:“凡是阴谋,最后都会摆脱首领的控制。”对他自己这番试验的动机,他也有一个很明晰的解释,他说,“很多小说第一章开头的魅力在以后的叙述中很快地消失了,因为开端只不过是一种许诺,对后面的故事及其可能的种种展开方式的一种许诺。”“我期望我的读者能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我不知道的东西,但是这只能在读者认为他们读的东西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时才会发生。”

过去,仅仅是听人们不时说起卡尔维诺,但只有当你坐下来,认真读懂了他的作品,你才会感知到他的魅力所在。我喜欢卡尔维诺,不仅是因为他超出常理范围的天才,也不仅仅是他对小说样式所持的那种彻底的怀疑精神与敢于突破以往小说写作方式被框定的藩篱,更重要的是,我在他的这些颇具“恶作剧”意味的作品中,看到了一个对读者充满了温柔情感的作家。要说对待“阅读”这个问题,我认为卡尔维诺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作家。《寒冬夜行人》是这种看法的一个明证。(2008.09.28.)

(0)

相关推荐

  • 小说开头是一个什么东西

    小说开头是一个什么东西 这不是一篇解决问题的文章,我也没那个能耐.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小说诞生好几百年了,至今也还没有谁真正弄懂小说开头是个什么东西.稍微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探讨小说开头没有什么理论可 ...

  • 【图文】写好小说,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写小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整体布局.情节推进.人物塑造等方面,我觉得想要写好小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鸣惊人.一个惊艳的开头对整部作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好的开头,就是对整部作品的定调,就像 ...

  • 如何写好开头?

    戏剧人生 看戏聊人生 写好开头,及格不愁. 1 室内作家阿莫斯奥斯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小说开篇的书,名为<故事开始>,其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开始讲一个故事,就像是在餐馆和一个素昧平生的人调情, ...

  • 如何写好开头:《小说的骨架:好提纲成就好故事》摘抄

    开头 ●开门见山,引入主人公,让读者立刻知道小说是关于谁的. ●向读者展示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这是他所选择的生活,他理应感到舒适:就算不是这样,他也多半习惯于自己的生活节奏. ●向读者展示主人公标志性的 ...

  • 这竟是一本只有开头的经典长篇小说…

    星期五言:卡尔维诺,意大利文学史上的天才,也是世界文学上的怪才.1985年9月19日猝然去世,而与当年的诺尔贝文学奖擦肩而过.读过他的书人都知道似乎他每一本书都与众不同,每一本都能给你全新的感受.他能 ...

  • 《卡尔维诺经典:为什么读经典》

    <卡尔维诺经典:为什么读经典>内容简介:我爱简·奥斯汀,因为我从未读过她,却只因为她存在而满足.我爱果戈理,因为他用洗练.恶意和适度来歪曲.我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他用一贯性.愤怒和毫无分 ...

  • 卡尔维诺丨为什么读经典

    为什么读经典 伊塔洛·卡尔维诺丨文   黄灿然丨译 选自<为什么读经典> 译林出版社,2006 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 ...

  • 卡尔维诺丨为什么要读经典?

    卡尔维诺,20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奇特的视角见长,代表作包括<意大利童话>.<看不见的城市>.<树上的男爵>等,在被引入中国后,成 ...

  • 漫谈 |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

    让我们先提出一些定义: 一.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至少对那些被视为"博学"的人是如此: ...

  • 杜甫的诗歌《江汉》,自比腐儒和老马,读后令人动容

    杜甫在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说,"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可见他早在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就规划好了回家的行程.但是到了大历三年(768)秋天,杜甫还在 ...

  • 秦建鸿教授《灵魂的醇香 ——上海诗歌四十年审美解读》读后

    秦建鸿教授<灵魂的醇香 --上海诗歌四十年审美解读>读后 文/李 四 诗坛沉寂已久,在物欲横流.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谁还在关注诗歌--那缪斯的园林里孤独开放的玫瑰?谁还在坚守那超越苟且之上的 ...

  • 他名不见经传,却写出一首史上最血腥的诗,读后不寒而栗!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诗歌题材多种多样.譬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山水田园诗.羁旅思乡诗.怀古咏史诗等等.而在诸多诗歌题材中,有一类却比较特殊.它既有奇情壮丽的景色,也有金戈铁马的豪情,更有残酷血腥的杀戮.这 ...

  •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悟

    中学语文站孙东霞《曾国藩家书》读后感悟

  • 不要等到70岁才明白!此文读后耳目一新 茅塞顿开!建议都看看~

    公众号 -- 以下是正文 --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据说是一位穿行在中美两国对老年人生活研究后的感言,读后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转载如下: 1 老年人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时下,有许多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