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与诗的协奏(读书笔记三则)

爱过的人    读过的书    经历过的事

成就了当下的你

影与诗的协奏

——读北岛《重影》
北岛老师的摄影作品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并不说明他的摄影技术有多高,或者对于作品内核的挖掘有多深,而是说他有一双能够捕捉意象的眼睛和一颗诗人敏锐的心。
阅读《重影》,所能读到的文字有限,摄影作品都是有限的。但这种有限是刻意的主观的限制的结果,即是由作者选定的,所以具有一种表现和阐释的作用。几乎每一张摄影作品配有一段北岛老师自己的诗歌,这种布置是耐人寻味的,特别是对于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在意蕴和作者意象的处理与思考。
喜欢读诗写诗,明白诗歌的创作是一种磨炼,甚至是修行,画面里展现出的或模糊或清晰的物像,不就是对诗歌最好的注解吗?!于是,诗歌与摄影在这本书里交融,成为一体,使我们对抽象的诗歌和抽象的摄影多了一个视角去观看、理解和欣赏。
如果,我们站在诗人的角度去理解和阅读这本书,以及其中珍贵的摄影作品的话,我想北岛老师会很高兴的。因为,我们真正懂得了潜藏在这些作品里的深情。
新诗的理解
——读田晓菲《留白》
《留白:秋水堂文化随笔》是一本田晓菲的文化随笔集子,其中篇章分两辑和前言和后记。前言后记的内容,其实也是她的随笔。这本书里有的内容被选入《七发》,是已经读过的。而,没有读过的内容中,感兴趣的一部分是关于新诗论述的文章。
在《二十世纪中国诗歌的重新发明》中,她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的新诗的创作历程,特别总结了新月派诗歌探索的失败,同时提出了旧诗与新诗之间的不同“旧诗与新诗相比,起特色根本不在于它的韵律和格律,而在于它的字句排列的顺序,以及特殊的字句排列和组织所造成的意义的张力和意义的多元。”在《大跃侧诗话》这篇文章里,她从诗歌的国际性这个悖论谈起,直指诗歌应该具备的内核,超脱于语言的限定,保持诗歌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全心投入、耐心磨练文字的手艺,等等。这些都是我个人比较关注到的点。
就新诗的写作来讲,无疑是没有了旧体诗那么多的限制——摆脱了格律的限定,从而给新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给无数喜欢诗歌的人提供了可以一展身手的可能。但就新诗在字句排列上的认识而论,我个人倒觉得,应该有更加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新诗之所以能够成为诗,而不是散文或者其他,一方面在于其字句排列的特殊性创造出来的不同于小说或者散文的表达;另一方面在于诗人通过自己对语言和意象的处理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世界,不管是情感的世界,还是经验的世界,更或者哲学的世界,都是诗人期望通过文本表达的。
文本依托于字和词,和由此构成的句子,这些不同元素都各有内涵,不仅要耐心打磨,而且要精心打磨,关注于字词句以新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诗歌要完成的构建新的个人世界的需要。没有这样的支撑,诗人的世界就是空无的,就像一个装置艺术一样,不仅需要想法而且需要实现这一想法的架构和材料。这应该是相通的吧。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读韦力老师《琼瑶集》

韦力老师的《琼瑶集》已读完,他的上一册师友赠书录是《琼琚集》,两本书的名字都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由此可见,此书的雅致,和韦力老师的用心了。那么,他的下一本师友赠书录该叫《琼玖集》了吧。不过,《琼琚集》我没有买,也没有读,因为太贵了。这本《琼瑶集》也是以极低的折扣买回来的,看着她迷人的红色仿皮面欧式装帧,我就会偷着乐——“书费应该刚刚够她的制作费用吧?!”
《琼瑶集》收录韦力老师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之间收到师友的赠书,并配以老师的简短文字。这些文字内容比较繁杂,有的是关于书籍内容,有的是关于赠书经过,有的是关于书籍背后人物的故事,更多的是关于师友的交往的。翻这样一本书,对于专门研究名人交往或者藏书家故事倒有些用处,或者对于其中的师友有一些交谊上的价值,实在是一本很私人的作品。于我,就是过一过眼罢了,所以只有低价我才愿意花这份钱,其实更多的是看在她的美颜上。
反过头来想一想,出一本书说难也不难,但是能够出一本值得大家细嚼慢咽,留存下来的书却很难。如果《琼瑶集》做的不够漂亮,我是断然不会去筹这个热闹的。所以,她的卖点有两个,一个是韦力藏书家和古籍专家的名头,另一个就是装帧设计了。书的内容,诚如书中韦力老师自序所言,读者留言说,在看完《琼琚集》会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书买回来阅读。看到这样的留言,实在是犹如鸡肋一般的感受。不过,也可能如韦力老师所愿,这书当然另有导读推荐的意思了。

(照片均来自网上)


醉翁的诗:
十二月,跟随你闯过暗夜
怀抱冬夜的人,怀抱着玫瑰
醉翁随感:
收藏,最好的纪念——读巫鸿《物尽其用》
时光慢一点,再慢一点……
朋友好文:
了了乡土美文:味儿
小梅的诗:为我们种植,玫瑰的地平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