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邢渭林:让每位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让每位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
作者 | 邢渭林
己亥庚子之交,疫情蔓延,为匆匆欢度春节的人们按下暂停键,也为休假的人员打上了休止符。
疫情之下,考量着人性,更能体验出社会服务功能的良莠。众多逆行者值得歌颂,为疫情防控而工作的人们也值得称赞,默默守在家里的公民同样是贡献者。同时,疫情之下,从更人性、更方便的角度,让需要帮助者及时得到帮助,同样应该考虑。
读2020年2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第八版《没有那位警官,北京顺义那夜让我彻骨寒》《寻找“靠谱警官”》两篇文章,感触良多。文中徐畅(化名)娘家籍贯湖北黄石,婆家徐州,读书、工作生活均在北京。
“1月18日我和我老公回徐州乡下过春节。后来疫情爆发,在那里待了差不多一个月。”2月16日返京后,遭遇租住小区工作人员“只要湖北人,一律不许进”的“一刀切”式阻止。任凭她亮出身份证、12306上购买车票、电话查证记录无果,“拨打12345市长热线没人接电话,打110,总机转到顺义,一位女警官接的电话,她说110不管这个,让我打市长热线。”
深夜12点已在露天地等待两小时的他们,无奈之时,继续拔打12345,得到的回答却不确定。准备去火车站时,又拨打了“110”,顺义仁和派出所一位男警官接电话,了解经历后,说先去跟社区沟通,后回电话说没成,又要帮他们找落脚地,让他们心里有了一丝暖意。
尽管他们当晚在北京南站进站口附近避风处等到车站开门,坐上返回徐州第一班高铁,在车上派出所男警官又打电话说继续沟通此事,徐畅很是感动。将其经历口述给刘梦妮整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将此文刊发。该报记者刘荒又驱车几十公里去顺义仁和派出所,寻找这位“靠谱警官”,结果因疫情时期,几经周折,也未能采访到警官本人。
此事中社区工作人员坚持原则没错,若尊重事实仔细查看行程、电话查询记录;若热线电话及时准确回应,哪怕是要求他们隔离,也算使他们在寒冷的深夜有了落脚之处。这事有点像李文亮事件,管理者在让警察训诫李文亮的同时,再安排甄别一下李文亮医生朋友圈所发言论的真实性,后面便不会遭舆论围堵,也不会贻误阻击疫情的战机。
这又让我想起,二月十几到二十三日,有两位在家探亲的某部军人,接到部队召回通知,限期归建制。他们去村、镇开了何时回家、在家几多天、未与湖北、武汉返乡人员有接触史、体温正常等内容的证明。
可是,班车停发,私家车也不能上路外出,如何从镇上到火车站或者机场,按时归队?政府没有这个职责派车去送;有战时动员职责的县武装部,只负责战时动员。这个既是平时却在特殊时期情况下,军人返回部队归谁协调?显然成为空挡。“军人优先”在这里一片空白!
也许有人会说,你既非人大代表,也不是政协委员,拿着卖冰棍的钱,操的中南海的心,多管闲事。我倒要说,如果每个人行事都以“我”字当头,以利为谋,只替自己打算,不顾别人感受,与己无关则冷漠相待,为上峰眼色是瞻,不替多数人着想,不设身处地为众多底层人考虑,这个社会还有温暖、还能进步吗?
也并不是说自己有多高尚,起码作为公民要有一份国人的良心。国家好,自己才会好,永远是真理。这一点,单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每个人一定感同身受。
2月29日下午,《人民日报》公众号,人民锐评栏《越是特殊时期,越要关照好困难群众》中讲“衡量一个城市的治理水平,往往不在于建了多少高楼大厦,更要看弱势群体得到多大程度的尊严,生活能否得到基本保障。平时如此,疫情防控期间同样如此。”这正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加强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诠释。
疫情时期,返“家”不能进入小区,他们是同胞,深夜里他们在寒冷中游来荡去,该谁管?
军人是我们和平的守卫者,非战时情况下,军人接到召回指令,如何使“军人优先”落到实处,不贻误战机?
专业人员在职业范围内,发布专业言论,如何甄别是否属谣言?
特殊时期如何让需要帮助者,得到人性化体恤关怀,都是特殊时期过后应该补上的短板。“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作者简介
邢渭林,男,丹凤县竹林关人,有从军经历;乡镇一线工作40年,现供职竹林关镇政府,业余爱好写作。
作者往期精选推荐
▼
【“疫”线故事】战“疫”处警两不误——记竹林关镇派出所民警张向阳
公众号推荐阅读
▼
2020健康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