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寻宗问禅访古刹(二)/山陀

戊戌年冬,得一机缘,陪同数名台湾朋友在江西境内访古刹、会高僧、溯源流、辩禅机。其时,气温骤降,天寒地冻,道友们克难笃行,心志弥坚。一周时间,参访数个祖庭,请益多位高僧,禅意涤心,素斋果腹,身心安泰,回味无穷。

洞山普利禅寺

10日,到宜丰县,这是我们参访禅宗祖庭的重要一站,因为曹洞宗和临济宗的祖庭都在宜丰县境内。曹洞宗一脉源出禅宗六祖惠能弟子行思。行思和尚是江西吉安市安福县人,在六祖处得道后回吉安传法,建青原山净居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皆出青原法系。行思三传至良价禅师,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良价禅师云游到宜丰洞山,在此募资建寺,始名广福禅寺,唐咸宗咸通十年(869年),良价圆寂,其肉身葬于洞山广福寺后山,塔名“慧觉”,俗称“价祖塔”。北宋咸平年间广福禅寺易名为功德禅寺。后几经兴废,至清康熙年间更名为普利禅寺。晚清民国时期,寺庙颓荒倾塌,直至2010年由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力倡重修,募资近亿元历时四载,按唐代寺庙风格重建了普利禅寺。中国禅宗动辄千年的香火承传,多少烟云往事都湮没在山涧的溪流和青苔之中。

延觉法师先带我们参拜了寺后的“价祖塔”,参观了寺内诸多殿堂。大雄宝殿内的三尊佛像是台湾詹文魁先生奉南怀瑾先生之命而造,非常庄严圣洁,极具特色。

普利禅寺大雄宝殿内佛祖和阿难、大迦叶塑像,前面是另外制作的观音菩萨塑像

然后,延觉法师带我们到寺外的茶室小坐,请来古道住持与我们座谈。古道住持早年从军,后在少林寺出家,也曾一个人到甘肃崆峒山住茅棚清修,承传了曹洞宗法脉,法号永空。后又跟随南怀瑾老师修行多年,到普利禅寺任住持也是南师的信任和安排。

古道住持在入住普利禅寺之前,曾应南师的要求到江西寻访禅宗祖庭,在每个禅宗祖庭都曾参访居住过,并将这次江西禅宗之旅的所见所闻写成《禅之旅》一书,因此对禅宗五个宗派在江西的源流及现状都比较了解。古道法师一开讲,字字句句都比较醒人耳目。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在谈到曹洞宗的修行家风“绵密、默照”时,古道法师认为修行不能一味地效法古法。在曹洞宗的修行法门中掺入了许多《易经》中阴阳、五行、八卦的内容,这在古代大家对这些学术比较了解的情况下,可以对参禅有比照启发的作用,但是,现在人们对这些深奥的东西已不太了解,再用这些学术去解释禅宗,去引导开悟,不但不能起到帮助的作用,反而显得艰涩难懂。因此,现在寺院以禅七、瑜伽、周末禅等方式来普及禅文化,更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二是在谈到对佛教的认识时,古道法师极力提倡要回到佛陀在世时的原始佛法上去。佛教流传两千多年来,因教附义的东西太多,汉文化包容性很强,渗透性也很强,许多并不属于佛教的东西早已掺入到佛教之中,甚至宣扬迷信的东西也不少,这对佛法的承传是不利的。学佛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解脱”,佛教的所有修行都应该围绕着“解脱”来做,除此之外则都是细枝末节了。

(台湾朋友与古道住持在普利禅寺茶室合影)

普利寺前有一方水塘,水塘中漂荡着一叶小舟,亦充满禅意。似乎象征着寺外的芸芸众生如漂浮苦海的小舟,随着风雨摇荡而永远无法摆脱轮回的命运。我们沿着水塘边结满青苔的石阶逐级而下,行走在婉延曲折的山间小道中,寻访古代僧人留下的印迹。七仙桥、夜合山塔林、木鱼石、飞练瀑布等古代遗迹和石刻偈语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最有名的就是逢渠桥,它是江西境内仅存的三座宋代古桥之一,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嘉靖年间重修。据说良价祖师当年就是在此“睹影逢渠”而开悟的,并留下那首著名的逢渠偈:“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建于北宋年间的洞山逢渠桥)

宜丰黄檗禅寺

“临济天下走,曹洞半江山”说的是临济宗和曹洞宗在佛教界的影响,临济宗的祖庭就在宜丰县的黄檗禅寺。我们参访黄檗禅寺是在10号下午,寒冬初雪,天气极冷,寺后的山峦被点点白雪覆盖,树梢上结满冰棱。古老的寺庙已破败不堪,新的寺庙还在建设之中,寺内只有一位僧人,独自在此已坚守十年。

心空法师已七十高龄,33岁出家,在山西五台山受戒。

或许是得到了祖师的护佑加持,心空法师身体健实,思维清晰,步履轻捷。由于新的寺庙尚未建好,通往山里的道路也不是太好,平日到黄檗禅寺来的信众和游客都比较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一群台湾朋友的来访,让心空法师感到非常欣慰。法师拿出用他自己种的瓜果制作的素食点心招待我们,我们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围着地坑中的火炉交谈。

(与心空法师在黄檗禅寺的旧庙里围炉交谈)

唐宋时期,黄檗寺是盛极一时的禅宗道场。黄檗山曾经叫鹫峰,那是仿照印度佛教名山灵鹫山取的山名。唐朝时,希运和尚从老家福建黄檗寺云游到江西,先在奉新百丈山向怀海和尚学禅,唐开成元年(836年),希运任宜丰鹫峰寺住持,为了不忘故里,就将鹫峰寺改为黄檗寺。黄檗寺并不因现在的破旧而减损它在历史上的名声,海内外临济宗的弟子常来此参拜祖庭。前不久就有一个日本僧团来访,态度极为虔诚,还邀请心空法师到日本回访,那是心空法师第一次出国,说到此,心空法师忍不住脸露喜悦之色。

(日本僧团来黄檗禅寺参拜祖庭)

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承续临济宗第四十八代法脉,2011年5月27日,已84岁高龄的星云大师率台湾僧众到黄檗禅寺参拜临济宗祖庭,在参礼黄檗禅师祖师塔时,由于山道崎岖是让人用轿子抬上去的。过后,星云大师捐款100万元用于修建通往祖师塔的山路,现在道路已经修通,我们这次去参拜祖塔时已方便许多。新的黄檗禅寺募集了近亿元的资金重建,历时十多年,现已基本建成,我们期待着早日正式竣工,再现“天下临济出黄檗”的辉煌。

(重建中的新黄檗禅寺)

10号一天顶风冒雪参访了禅宗曹洞、临济两大祖庭,因缘殊胜,心有所感,撰写了一首小诗以作纪念。

访曹洞、临济祖庭

普利寺前不系舟

随僧趋入古刹中

空山初雪点点白

围炉问禅灼灼红

仰山栖隐禅寺

11日至宜春市,台湾星云大师曾在此提写过“禅都宜春”四字,现已刻印在宜春禅博园的正大门前。栖隐禅寺是沩仰宗祖庭,位于宜春市袁州区境内仰山集云峰下。

沩仰宗是禅宗“一花五叶”中的第一“叶”,它的开创者是灵佑法师(771-853 )及慧寂法师(814-890)。灵佑在湖南沩山,慧寂在江西仰山,举扬一家宗风,因此后代称为沩仰宗。据说当时众多僧众常常在江西和湖南的寺庙之间行走、挂单,故有“走江湖”一说。沩仰宗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前后传承仅约一百五十年,进宋后逐渐衰微。1953年,虚云老和尚以114岁的高龄步行上江西永修云居山,重建千年古刹真如禅寺,传承禅宗五家法脉,接续了沩仰宗风。我们到达仰山栖隐禅寺时,成才法师已到寺门外迎接,一起合影后,引导我们入寺参观并逐一讲解。

(参访团一行与成才法师在栖隐禅寺大门前合影)

在一诚长老的关心下,栖隐禅寺于2006年开始重建,历时5年,2011年9月10日落成。寺院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据说古寺中曾有一口终年不枯的水井,因寺庙坍塌已不知具体的位置。在重建的过程中,古井被重新发掘出来,正好处在寺庙的中轴线上,现在古井得到重点保护。

(重建后的栖隐禅寺)

与别的寺院有所不同的是,在放生池后的照壁上,很醒目地刻有“方圆默契”四字,这四字据说代表了沩仰宗的修行家风。沩仰宗的修行方法就是要方中有圆,默契观照,这其中的幽深内涵我们平常人恐都不甚了了。

参观完后,成才法师引我们到弥陀后院用茶。弥陀后院位于寺庙后的最高处,另有门道进入,清幽洁净,如一个仿古的四合院,一般不对外接待客人。成才法师是位比丘尼,安徽人,来栖隐禅寺已两年多时间,她的讲解主要偏重于佛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我想起前不久曾在此与寺院现任住持大正法师的一次交流。大正法师学识渊博,开示充满机锋。他非常关注当代前沿科技的发展,把量子力学、量子纠缠、时空弯曲以及VR技术应用等与佛法的宣讲结合起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遗憾的是这次大正法师恰好有事外出,错失了一次再次请教的机会。

曹山宝积寺

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是参访曹洞宗另一祖庭,抚州市宜黄县的曹山宝积寺。精彩总在最后,宝积寺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受。

宝积寺现在是一个全部由女众驻锡的寺庙,现有一百多比丘尼在此修行。住持养立法师出生于中医世家,留法医学博士,年幼时在本焕长老处接受了皈依,曾因给一诚长老治病七年,结下了难得的佛缘而发心出家,一诚长老在广济寺亲自为其剃度。后应师父一诚长老的要求,来到曹山宝积寺担任住持,重振曹洞宗风。12月12日,我们到宝积寺时,养立法师因事外出,委托日慈法师全程接待。

日慈法师到山门口来迎接大家,带我们一边参礼本寂祖师塔、寺内各大殿堂、藏经楼,一诚长老舍利等,一边做详细的讲解。她始终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把寺院历史、典故和趣闻逸事娓娓道来,虽在冬日,我们一路如沐春风。

宝积寺始建于唐代咸通(公元870——873)年间,是一座已有1200余年历史的江南古寺。由佛教禅宗青原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为中国佛教禅宗五大派系之一—曹洞宗祖庭。在《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中对此都有较详细的记载。日慈法师在介绍寺院历史时,说到一个神奇的往事,让我们惊奇不已。据说在1999年9月,一位身在缅甸的信众梦见遥远的曹山宝积寺,他从未到过这个地方,却梦见在这个山峦中有大片的庙宇,于是发心分两次捐赠如来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以及观音、文殊、普贤菩萨等13尊非常珍贵的玉佛,当这些巨大而又精美的玉佛跨越千山万水运到曹山时,曹山宝积寺还几乎是一片废墟,那些玉佛一开始就伫立在寺庙空地的草丛中。现在,新的寺院已经建好,那些玉佛端放在各大殿中,圣洁而又安祥。曹山宝积寺后又陆续从缅甸等地请回多尊玉佛,成为江西玉佛最多的寺院。

现在重建的宝积寺全部是唐代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的大片殿宇被如莲花般的山峦环抱,翠林掩映、古木参天、溪水环绕、静谧幽雅,恍如人间净土。曹洞宗“回互、绵密、默照”的家风似乎与周围的自然山水已融于一体。

(曹山宝积寺远景)

日慈法师还小心翼翼地带我们去参观了寺内修行最重要的地方——禅堂,这是僧众每日参禅打坐的地方。禅堂的门由厚厚的布帘与外面隔开,僧众进出方向皆有规矩,屏声、净息、禁言、步履轻缓是基本要求。禅堂中间是一尊法相庄严的毗卢遮那佛,四周是禅修打坐用的木质止单,上面整齐摆放着坐垫和包腿布。曹洞宗的钟板悬挂在门边,钟板为龙天耳目,大众号令,是整座寺庙的重中之重,曹山宝积寺上下皆依钟板行止。

在禅堂门口无意中看到养立法师亲手为禅七写的起七法语,似乎亦心有所悟。

日慈法师领我们到寺后去参观据说是本寂禅师当年亲手种植的千年银杏树。这树可以说是一木成林,枝杆虬劲婆娑,树冠蔓延如盖,虽历千年仍生机勃然。然而,让我感到更神秘的是古银杏树后的闭关禅院,那才是我们完全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

宝积寺客堂也别具一格,通往客堂的中庭,是有着禅宗极简风格的精致园林,客堂内从坐具、茶具到布置摆设无一不精细整洁。我们在客堂欣赏了两部宝积寺自己拍摄制作的反映禅宗生活和曹山风光的短片,看到了宝积寺僧众行程五万公里的西域行脚实录,粗糙的心灵在震憾中得到了又一次洗礼。分别时,大家都有些依依不舍了,合影留念,相约有缘再来。

(台湾朋友与日慈法师合影留念)

后  记

一周时间参访了江西境内的七大丛林,虽然仍有些匆忙,但大家都感到收获满满。能来、能去、能听、能悟,都是一种佛缘,随机获益,岂有定法。江西不愧是在历史上与佛特别有缘的地方,千年佛缘流传至今,虽历有兴废,但法脉从未中断,高僧历代叠出。特别是禅宗,一花五叶,“三叶”源于江西;五家七宗,祖庭遍布境内。及至今日,曾经坍塌损毁的寺院,又再度恢复兴盛,规模远超往昔。丛林之中,宗风罡正,每一处寺院,都绝无喧嚣扰民的商业气息;出家僧尼,居士信众,大都虔诚礼佛,少有烧高香撞头钟的世俗之举。更为殊胜的是,一大批学历甚高笃行实修的当代僧材,在此上继法脉下化众生,堪为当代佛法承传的中流砥柱,新一代大德高僧应籍此可求。在此祈愿国泰民安、法脉长流、苍生有福、六时吉祥!

作 者 简 介

江雷,笔名“山陀”,1966年2月出生,从事过教育、企业、机关等多岗位工作,现为佛学爱好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