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信平丨还是有关猪的话题

还是有关猪的话题

作者:郑信平

参加了一个培训,农业口的,但与金融也有关系。因2020年生猪在大连期货市场上市,江西是生猪养殖大省,每年出栏2300万头,外调也500万头,养殖规模,从业人员都是国内前三,有必要进行相关知识点的灌输。从下午两点一直到六点半,从北京农业部的博士专家开讲,到大连期货的部门经理,再到江西期货的总裁,理论套套又条条,我听的是云山雾罩,脑袋发蒙。

半天下来,我只记住一点,猪肉不好吃(价太高,购买者要摸口袋衡量),钱不好赚(饲料成本高,各种病症的发生,养殖户投入大,风险仍不小)。

现在,饲料到期货市场来交易,养殖成本的稳定性就可控了,出栏成品猪在价格保险的基础上再来个期货市场的加入,加上能繁母猪、存栏生猪的各种保险和补贴,规模以上的生猪养殖就如制造业的大工厂,成本、利润就一目了然了。这是好事,事关国计民生的大好事。

在听到大豆、饲料、豆粕等猪饲料早已在大连期货市场交易,而生猪是最近才开始的时候,突然想起我们小时一家一户养猪时的情形。特别是母猪生了小猪后,要到饲料店里佘来饲料,一袋两袋三袋的,等到小猪或大猪卖出后,再去饲料店结账。很多时候是第一袋时就订好了要多少,价格也说定了,账本上总账都记上了,只是取货日期随时填写。无论后来饲料价的涨还是降,双方都不许赖。呵呵,原来我们朴素的乡下农人早就开始了期货的交易啊。

而养大了的小猪,则是随各家的打听,东市价高就挑到东市去卖,西市价更高就又往西市去卖,这就是价随行而定。但也有吃亏的,早上东市价高,西市正在卖小猪的听到了,赶紧拢担挑起赶往东市,结果下午才赶到,下午东市的价就跌了,倒不如西市的。想想折腾来折腾去,累人又烦人,低就低点吧,算总账,还是比再挑回西市卖更划得来,于是,就地(东市)卖出去了。大猪也一样,张屠夫李屠夫给的价也是一天一个样,有时同一天不同屠夫价也不一样,都在尽力地挖(利润)。这就是逐利的后果,市场规律的不确定性。

现在好,有了大连生猪期货,无论东市西市,无论你的小猪刚生出来还是半大的,我们价说定。涨了你可挑往别处卖,但我要的这几头,你得给。降了价,我还是老价收购你的,我亏你不亏。总之,我们双方都有盈利的空间,你包了价,我也包了价,你图的是价降后的亏能补,我图的的是价涨后的可赚。都不亏。

我们乡下养猪原来和大连期货是同步一样的啊,只不过大猪没有走原始期货的路而已。

想我们小时老妈们的养猪,那真是纯天然,天然的饲料(红薯藤红花草野草),自然的生病,纯生态的散养乱跑模式。那时的猪是自由的,身心健康活泼的,就是吃得太差,泔水加一两勺的草料,清汤寡水的,不长膘,长瘦条,放到现在,是正宗的土猪、瘦肉猪。

秋天趁霜降来临之前,红薯藤还没打蔫,藤梗叶都绿时,赶紧的镰刀割回家,大人小孩齐上阵,菜刀砍剁成小段,有柴火的还在大铁锅里煮烂,然后压盛在水泥窖或大陶瓮里,留待每天每餐的一两勺,取出拌在泔水里给猪吃。春天的红花草也是一样。总之,红薯藤、红花草是那时家里养的大猪母猪的主要食物。

那时,我们小孩还要采猪草,作为补充。下午放学后,挎个竹篮,拿着割稻子的稻割刀(一种类似小弯刀的农具),到田野里,采狗尾巴、蒲公英、荠菜等。而哥哥老妈他们到十几里外的古城后阳小河里采河里的水草,哥哥还和村里大人们到县城河边采野空心菜呢,几十里,犹如当年的老妈到江山的江郎山砍柴一样,累得很。那时的猪,吃的是纯天然的,自然身体抵抗力强了。

但也偶有生病的,在猪的病虫害上,大家无从下手,猪们只有自己熬了,熬得过就大吉,熬不过拉到。畜牧兽医全乡就一个,且是赤脚兽医,是半路出家当和尚,经书没念过几本,自然苦集灭道怨憎悔理事无碍等模棱两可,也常常把人家的猪给治死了。

现在,猪的各种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来了个与时俱进,变异多多,听都没听过,更别说看啦。非洲猪瘟,刚听到时还以为是小时常说的猪瘟,张三家的猪病死了,大家给安个猪发瘟死了的名目,李四家的猪还在外面跑,照样长大卖钱。

可这次的非洲猪瘟,来势汹汹,破坏力极强。单位挂点的村,是养殖生猪的大村,光万头的猪场就有五个,非洲猪瘟一来,损失惨重,集中养殖的后果,是成片连根的损伤啊,连猪毛都不存了。

现在的猪,集中聚养,是商品猪,吃的是科学配方,营养合理的饲料,猪吃了睡,能量消耗小,卡路里留存在身体里,自然生长得快了。而且,加之是二元三元的母猪繁殖所生,已是最优的基因选择了,肯定是长膘的同时不长肥肉,适合现如今大家的餐桌摆放、胃口需要。

那时的家养散猪,肥的肥,瘦的瘦,千差万别。也保存了各地自有风格,品种的本有特性,是独有的,像玉山黑猪、重庆荣昌猪、长沙宁乡猪、玉林陆川猪、金华两头乌猪、苏州太湖猪、连云港淮猪、广州花猪,以及香猪藏猪都是有名的品种。

现在的猪,自祖父母辈就开始杂交,到爸妈辈更是中外黑白的大交融,是基因的一再重组,可说是最优化的组合了。当然,从生物学上来说,是好的;从经济的角度来看,是必须的;从出栏率来看,更是必不可少的;也许还从营养学的角度来分析,也是合理和有必要的呢。但从美食的角度,我认为,是多少有所欠缺的,“味道中国”,变成东南西北肉同,青藏高原长江入海口味一,这就不大好了。就像黑猪肉的红烧,汆汤,就不是现如今的二元三元猪肉所能抵得上的。

所以,特有品种的保护,或者说地域性保护,是必须且有必要的,像中华田园犬,现到哪儿去找到正宗的呢,我看找不到了吧。

还是回到猪肉价的问题上来吧。冰冻猪肉的投放,国外大批量猪肉的进口,多少缓和了现如今猪肉价格的高居不下。但储备物资的投放,是动用了库存老底,是没有了新的补充,不得已才施行的,就如石油和煤炭,总有个用完时。进口猪肉,则是受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多变因素居多。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自力动手,丰衣足食,自力更生,我们自延安时期就有了这个优良的传统,而且一直都保持着呢。

国家也在多方面保障着生猪养殖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呢,饲料大豆豆粕粮食等的期货市场的交易,生猪价格保险参与度的加大加深,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加大培养,母猪大猪小猪的各种补贴,建设场地的补贴,等等,都是从促进的角度来对老百姓的入口之肉的有力保证。

记得16年在央行研究局挂职时学习过一个有关生猪的研究报告,里面有个结论,就是正常年份,生猪的价格是18个月一个周期,这是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自发的循环。去年,非洲猪瘟的影响,国内的生猪养殖遭受严重打击,曾经一片萧条,也使得猪肉价格猛然上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党中央高屋建瓴,统筹安排,经过各方的努力,猪头价格已经开始回降。相信不久,猪肉正常的波峰波谷周期一定会再来,我们老百姓该灌香肠的灌香肠,该腌制腊肉咸肉的腌制,想熏烤的熏烤,都高高兴兴,热热闹闹。

(2021年1月15日)

文/郑信平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郑信平,江西玉山人,四川大学毕业,哲学博士,曾在乡镇、县级政府任职,挂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现为中部某省地级市公务员。从事金融口工作。喜藏书、阅读,也喜动笔。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