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高人,一段佳话,道出佛道二家的联系和区别

两位高人,一段佳话,道出佛道二家的联系和区别!
张伯端,临海(今属浙江)人,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后改名用成(诚)。号紫阳、紫阳山人,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他自己说:“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可谓博览群书,学贯古今。曾中进士,做过府吏,后谪戍岭南。
关于张伯端为什么出家修道,清朝《临海县志》记载:张伯端特别喜欢吃鱼,在官办事,家里把饭送来,众人和他开玩笑,把他最喜欢的鱼藏在了房梁上。张伯端怀疑是婢女所窃,回家后打了这个婢女,婢女羞愤之下自杀而死。后来有一天,有虫子从房梁上跑下来,张伯端一看,原来是藏匿在梁上的鱼腐烂之后出的虫子。
张伯端喟然自叹:“积牍盈箱,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自己看过的公文案牍满满几箱子,这其中类似偷鱼这样的事情不知有多少。竟然还会冤枉身边的婢女,致其自杀身亡。遂赋诗曰:“刀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衍。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竹杖经悠然。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赋毕,纵火将所署案卷全都烧了,“因按火烧文书律遣戍(岭南)”。
到岭南后,被陆龙图收为随从。到了熙宁己酉年间(1069),跟随陆龙图到成都,遇到神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的刘海蟾授道。于是改名用成,决心出家修道,后著书立说,名满天下。其代表作有《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等。
张伯端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尝有一僧,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间,顷刻辄到。一日,与紫阳相遇,雅志契合。紫阳曰:'禅师今日能与同游远方乎?'僧曰:'可也。'紫阳曰:'唯命是听。'僧曰:'愿同往扬州观琼花。'紫阳曰:'诺。'于是,紫阳与僧处一净室,相对瞑目趺坐,皆出神游。紫阳才至其地,僧已先至。绕花三匝,紫阳曰:'今日与禅师至此,各折一花为记。'僧与紫阳各折一花归。少顷,紫阳与僧欠伸而觉。紫阳云:'禅师琼花何在?'僧袖手皆空。紫阳于手中拈出琼花,与僧笑玩,紫阳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亦间见矣。'

紫阳遂与僧为莫逆之交。后弟子问紫阳曰:'彼禅师者,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紫阳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功,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弟子曰:'唯。'

紫阳常云:'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故号曰金仙。傅大士诗云:'六年雪岭为何因,只为调和气与神。一百刻中为一息,方知大道是全身。'钟离正阳亦云:达摩面壁九年,方超内院;世尊冥心六载,始出樊笼。以此知,释迦性命兼修分晓。其定中出阴神,乃二乘坐禅之法,奈何其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徙。一念差误,则透灵别壳异胎,安能成佛?是即我教第五等鬼仙也。其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阴中超脱,神像不明,鬼关无姓,三山无名,虽不入轮回,又难返蓬瀛,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夺舍而已。其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于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乃清灵之鬼,非纯阳之仙。以其一志,阴灵不散,故曰鬼仙。虽曰仙,其实鬼也。故神仙不取。释迦亦云:'惟以佛乘得灭度,无有余乘。'又曰:'世间无有二乘得灭度,惟一佛乘得灭度尔。'释迦之不取二乘,即我教之不取鬼仙也。奈何人之根器、分量不同,所以释氏说'三乘之法';道家分'五等仙'、三千六百旁门法也。钟离真人云:'妙法三千六百门,学人各执一为根。岂知些子神仙诀,不在三千六百门。'此正释迦所谓'惟一佛乘得灭度'之意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