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为何不执行天子的政令,《管子》给你答案

文丨拾光小贝

很多人有过疑惑,为何有些政策中央三申五令,地方就是不执行呢?不仅不执行,还为所欲为,甚至过度执行。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当代人,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的霸主齐桓公也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扰过。

对于这个问题,《管子》这本书给出了深刻的答案。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明法》篇的相关内容,大家就能明白怎么回事。

【原文】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

【释义】国家治理好的情况莫过于公法昌明;国家混乱的情况莫过于私法代替公法。

【经论】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治理的井井有条,官吏守法奉公,百姓遵纪循法,是因为天子所代表的天下为公的政令得到天下人的尊崇和执行,人人有法必依,大家奉公廉洁,政令无二出,所以国家能够强盛。

一旦天子的权势压制不了诸侯,诸侯反客为主,以自己的私法代替天子的公法,从而形成徇私枉法的局面。这种违法乱纪的事情一旦开了口,其他诸侯见了也会效法,这时候政出多门,百姓就不知道该遵循什么法律,国家就会陷入混乱的局面,乃至走向灭亡。

【原文】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故夫灭、侵、塞、拥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释义】国家面临危亡的情况有四种,天子的政令不出朝堂叫做灭;天子的政令发出朝堂却停留在半道叫做壅;民情不能上达天听叫做塞令;民情上达天听却半途而废叫做侵。灭、侵、塞、拥产生的原因,是公法不立且执行不到位造成。

【经论】天子所代表的公法无法出朝堂,公法废弛无人遵守,只能放任群臣为非作歹,天子威严扫地无法管控群臣,作为天子的权势几乎被剥夺,造成政令无法发出朝堂。政令无法出朝堂,群臣百姓无法尊重公法,官吏无法根据公法的意志来服务国家,百姓无法根据公法的意志来建设国家,这就等于官吏和百姓无法为国所用。这样看来,国家不是天子的国家,百姓也不属于天子的国家。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这个国家很快就要灭亡了。这就是令求不出谓之灭的道理。

明君强主的治国之道,有才华的百姓不需要等到显贵之人推荐就可以通过公法得到任用。大臣不必依靠阿谀奉承天子的近臣就能够根据自身的才能得到晋升,百姓、群臣和天子之间的联系是畅通无阻的,百姓能够明白天子颁布政令的意图,天子也能够根据百姓的需要来办法合适的政令。政令上传下达的过程没有任何人从中作梗,这样的国家不强是没有道理的。

但是,天子颁发公法之后,政令传达至民间的半路就被掐断,或者是阳奉阴违,导致天子的政令无法在百姓中执行,取而代之的是诸侯私自颁布的法令来引诱百姓执行,将导致天子和百姓之间无法建立顺畅的联系。甚至是,百姓以为诸侯私自颁布的法令就是天子的公法,而且同一个法令朝令夕改,继而对天子产生疑惑,这就是奸臣诸侯壅塞天子政令的手段。这就是出而道留谓之壅的道理。

诸侯以私法代替天子的公法,这种情况属于专权,变相夺取了君权,代替君权发号施令。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天子的政令就无法在天子、管理和百姓之间畅通,那么民情就无法上达。以诸侯的关系,好像一座大山似的阻隔了天子和百姓之间的 关系,导致民情舆论不能被天子所了解,天子也迷迷糊糊无法知悉民情,这就是诸侯闭塞天子耳目的行为。这就是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的道理。

英明的天子能够根据多方意见来做出独立的判断,不仅要听群臣的意见,也要听到民间的声音,这样就能有效防止群臣欺瞒。有些昏庸的天子,听取各方信息没有一整套成熟的策略,决定措施的时候又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这种情况,无能奸邪之后往往被奸臣提拔到重要的职位,天子的视听被蒙蔽,忠臣和百姓的进谏听不到,这就是诸侯侵夺天子权势的行为。这就是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的道理。

【原文】威不两错,政不二门。

【释义】君行君威,臣僭君威,是为两错;君行君政,臣僭君政,是为两门。这里的错,意思是权柄。

【经论】天子要行公法,并且保障公法得以顺利施行,就必须依靠权位来控制群臣。只要行公法的权位能够压制群臣,那么公法就能够在国家畅通无阻。有些被蒙蔽的天子,什么都听不见什么都看不见,并不是因为哪里都去不了,而是天子丧失了权位。

所以,权位掌握在天子手里,群臣诸侯和百姓就能够各行其道,天下听服。权位一旦旁落,代表公法的政令就难以推行。更严重的情况是群臣还能代表天子的意志推行私法,百姓不明就里,认为此私法乃天子公法,然后听令与私法,最终的利益反而被诸侯们所攫取。

因此,权位必须掌握在代表天下为公的天子手里,不能与诸侯共有。政令也必须出自天子手里,不能于诸侯出发出。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百姓的视听就会混乱不堪,分不清哪个是天子的政令,哪个是诸侯僭居的政令,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动荡。

《明法》篇的相关经文我们就解读这些,相信大家也都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们解读这些典籍,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明白一些道理,一些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的道理。

天子颁发的明明是这个政令,为什么诸侯执行起来又是另一个政令。诸侯执行的政令是天子颁发的政令吗?诸侯执行的政令,为什么天子阻止不了呢?

相信大家深刻学习管子《明法》篇,都能找到答案!

可能还有人会问,诸侯这样瞎搞,不担心天子暴怒,将来拉清单吗?

这个答案也可以在《管子》这本书里面找到,也就是《七臣七主》篇里面所说的“除雠则罪不辜,罪不辜则与雠居。”

简单解读一下,诸侯担心将来被拉清单,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群众来为自己开罪。这个手段就是过度执行,比如天子要求男人在冬至日之后75天开始种地,诸侯直接要求不仅男人要种地,所有女人也要参与种地。

你不是说男人要种地吗,我照着做了,我还要求女人也要来种地。

这样一来,一个很好的政策无形之间搞的天怒人怨,不仅女人抱怨,男人也抱怨。

然后这些男女就会抱怨这个种地政策,然后把怒火发泄到天子头上。事实上,是天子让这么干的吗?

所以,这句经文的解读就是,诸侯想解除自己的罪行,最好的方法是把那些无辜之人也一并得罪了,然后把无辜之人的怒火引向天子,把这些无辜群众跟自己绑在一条船上,以此来对抗天子的公法。

好了,《管子》这么好的书,祖宗的智慧如此深不可测,你真的不好好读一读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