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今天开始抄王维的诗歌。王维是盛唐诗歌大家,在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等方面都有建树,然而最有名的是田园、山水诗,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故抄了孟浩然、储光羲诗之后,就将这个星光灿烂的人物按到田园诗的小池塘里来看一下其光辉。
略介绍下王维生平。王维出身于河东蒲州(今运城)世家贵族。现在很少有人知道世家贵族的地位了,略介绍下。隋唐开始科举,虽然打破了阶层固化,但并不彻底。唐太宗看进士考试,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彀,读gou,第四声,张满弓弩,彀中,指可以射击范围之内。比喻圈套),是阴谋得逞的快意。当时所中进士,只要不是世家贵族,当官最高能到五品。唐太宗那时编个《氏族志》,只有列入这个《氏族志》的世家贵族才能当五品以上官员。到了武则天时候,因为武姓不在《氏族志》内,武则天重编个《姓氏录》,把姓武的放到姓李的前面排第一,并且在具体实施时,提拔了好多庶族(不在《姓氏录》中的地主家庭男子)当五品以上的官员,略打破了世家贵族(唐朝时多集中于陇右,也叫陇右贵族)对权力的垄断,但随着武则天离世,原有的规矩又恢复了,世家贵族还是保持着很高的地位。高成什么样呢?到唐朝第十六任皇帝唐宣宗时,要为闺女选女婿,选了状元郑颢(这人祖籍荥阳,落籍我们老家孟津),这是真实历史上唯一个娶公主的状元,但郑颢一辈子都对他的妻子不满意,因为他一心想娶个传统世家贵族的女儿为妻(他家也是世家,他内心里瞧不起凭皇权跻身于世家贵族的皇室)。王维就是出生于这样的世家,并且从小聪明,十五岁就考中进士(白居易二十七岁中进士得意地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对比一下,想想王维可以多得意吧),且在书法、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所以,王维一到长安,立即成为明星,被歧王喜爱,被唐玄宗的闺女玉真公主喜爱(玉真公主结过婚了,要不我都怀疑她要“娶”王维)。王维这时候意气风发,一心扑在功名上。他先是作个到宫庭教音乐的官,后来被张九龄提拔为右拾遗。但随着张九龄被排挤、李林甫当政,他也不得重用,开始混官场,一边作官,一边在终南山(后来在那儿他买了宋之问的辋川别业)休闲,过着半官半隐的日子。安史之乱中,安䘵山捉有名望的人当“伪官”,杜甫因其时名望还小,被抓后就被放了,王维名声太大,被硬逼着当官。安史之乱后追责,他拿出当时写的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再朝天”,被宽宥,却对官场没了兴趣,一味参禅念佛,混下去。他的一生就是以张九龄的被贬与去世为分水岭。前面,虽有波折,总体上着意进取;后面,寄情山水,谈空说有,悟道论佛。
暂不总结其诗,且从单篇上来看--
积雨辋川庄作
作者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
积雨,连绵雨。如张说《杂诗四首》:“山闲苦积雨,木落悲时遽。”韦应物《园亭览物》:“积雨时物变,夏绿满园新。”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别墅(不只有房子还有田地池沼),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也是原来宋之问的别业。
空林,疏林。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似被潮气打湿,让人感觉着上升缓慢。这里的“迟”是缓慢的意思。“迟”在古诗中比较独特的一个用法是指黎明。如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皇甫冉《送钱唐骆少府赴制举》:“迟日未能销野雪,晴花偏自犯江寒”。迟日就是朝日。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读zi,第一声,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处泛指农田。
漠漠,这个词也是意义太多,变得飘乎不定了。这里是指宽广。罗隐《省试秋风生桂枝》:“漠漠看无际,萧萧别有声。”
阴阴,幽暗的样子。李端《送马尊师》:“南入商山松路深,石床溪水昼阴阴。”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尔雅》:“夏,大也。”当然,如果理解为夏天的树木也未尝不可。古诗中这两种用法都有,这里用哪一个都合适。白居易《村居卧病》:“夏木才结阴,秋兰已含露。”夏与秋相对,明显指夏天的树木。韦应物《宴居即事》:“萧条竹林院,风雨丛兰折。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宴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这首诗明显写的是秋天,夏木当指大木,高大树木落叶后虬曲盘旋如结在一起。
习静,反复修养静寂的心性。习原意是指鸟数飞也,后指不断地学习、练习。白居易《酬裴相公见寄二绝》:“习静心方泰,劳生事渐稀。”
槿,即木槿,其花朝开夕谢。古人以为人生无常的象征。如白居易《放言五首》:“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李白《咏槿》:“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清斋,谓素食,长斋。
露葵,有几个意思。一指莼菜。宋玉《讽赋》:“炊彫胡之饭,烹露葵之羹。”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有蔡朗者讳纯 ,既不涉学,遂呼蓴为露葵。”王利器集解:“《古文苑》载宋玉《讽赋》:'烹露葵之羹。’即指水产之蓴。则蔡朗所呼,不无所本。”二是指冬葵。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葵》:“古人採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人不复食之。” 再就是指向日葵。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赏月延秋桂,倾阳逐露葵。”这里应是第二意,即冬葵,与朝槿相对,言其坚强,生命长。
争席,含一个故事,《庄子·杂篇·寓言》上说,杨朱向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附原文:“阳子居南之沛,老聃西游于秦。邀于郊,至于梁而遇老子。老子中道仰天而叹曰:'始以汝为可教,今不可也。’阳子居不答。至舍, 进盥漱巾栉,脱屦户外,膝行而前,曰:'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闲,是以不敢;今闲矣,请问其故。’老子曰:'而睢睢盱盱,而谁与居!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阳子居蹴然变容曰:'敬闻命矣!’其往也,舍者迎将其家,公执席,妻执巾栉,舍者避席,炀者避灶。其反也,舍者与之争席矣!”这讲的是道家韬光养晦的道理,与世推移,上下浮沉,和光同尘,不争强。
海鸥何事更相疑,这里也含有一个故事。《列子·黄帝篇》上说,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他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怀相害之意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附原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试翻译如下
雨不停地下,稀疏的林木(不是说林木不旺盛,而是说村子种树少。林木若旺,也会蒸腾烟气)映衬,村落的饮烟升起得很缓慢。妇女们蒸煮了藜与黍,送饭到东边的田地。(看到的是)广阔的水田在透过雨丝的阳光的作用下白晃晃的,白鹭飞起;阴森森的大树枝叶深处黄鹂还在鸣叫。我在山中(不看这些变化),不断练习着入静的道理,看那些朝开暮落的木槿花(多么可笑),就在常青的松树下面折一枝向阳的露葵(这是说修行的正确方向)。我自己(野老,自指)觉得已达到了可与人争席的境界,可那海鸥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赏析
有人说这是唐诗中七律第一,我倒觉得这是王维初试隐居略知滋味后向着他能达到最高成就的、中华文化中最伟大的“天人合一”哲学(“天人合一”是初的意思比软简单,却也模糊,近于巫术。后来不断丰富,总体说来就是传统的概念,将外在的东西诸如宇宙、自然界、社会关系等道德化,与人世的道德伦理合而为一,但在历史沿进过程中,因社会需要而变化,或为皇权服务,或为民主张目,或为自由呐喊,呈现不同的表达)迈出的第一步探索。
这是从思想上说这首诗,是外延研究,说得有些云山雾罩,还是按西方新批评重视文本的研究方法,来看这首诗。
先看其架构,只是一句话,我怕了你们了,你们就不要再猜忌我了。这是继王维的知己与上级张九龄《归燕诗》(前一段抄过)之后又一投降诗。张九龄讲得比较直白,开出的条件也低(“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不跟你人争了,别吃我就中。王维比他老师高,开出的条件是“松下清斋折露葵”“海鸥何事更相疑”,不只是投降还表示下我和你们追求不一样,我不妨碍你们,你们也别妨碍我。
在分析架构时,抓住文本上的一些话说开来,却离文本更远了,让大家感觉我有点像特朗普、赵本山一样忽悠人,那就看这诗的“肌质”。
看第一句“积雨空林烟火迟”,看似说实话,实则是说雨多、木稀,让烟火起不来,有寓意。接着写农事,暗含着一句“劝说”:人与人要融洽相处。然后继续讲述和谐相处的道理,那么大的水田里,任白鹭翔飞,大树可以是黄鹂的栖身处。然后,又告诉对方,我现在悟道了,看朝槿,是花无常红,但我内心里坚定的信念你也动不了(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可又怕对方,就先表白说,我无意和你争(争即不争,不自高身份),再捧对方一句,你和我也一样,有闲情逸致,但又何必猜疑呢?(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至此,这篇投降书一边讲道理,一边说志向,一边捧对方(不让他落入坏人堆里对王维下黑手),在乞求保身与不失尊严间找到了平衡点,潇洒地看山水去了。
必须说一下,这是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不一定正确。这首诗太有名,赏析很多,可参阅别人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