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萋日以敛,林华不守故”——前七子李梦阳的《田园杂诗》赏析
“原萋日以敛,林华不守故。”出自明朝文学家李梦阳的《田园杂诗·其四》:
壮时掉尘鞅,老乃即农务。
值兹田事终,怛然感霜露。
原萋日以敛,林华不守故。
严霜净游气,翔鹄在天路。
鴳雀跃蓬蒿,啄食不满嗉。
而余竟何言,饭牛发今素。
显而易见,这是一首押仄声韵的古体诗。
李梦阳这个人,是明朝中期的文学家,著名的前七子领袖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敢于顶牛的政治家。他自从入仕,一生树敌无数:建昌侯、寿宁侯、刘瑾、皇后、宁王,两次三番因为谏言入狱,甚至差点被陷害致死。好在运气不错,总是逢凶化吉。不过几次折腾之后,终于看透了世间之险恶,再不为官,饮酒著述,安度晚年。
明孝宗弘治时代,宰相李东阳以“馆阁体”领导全国文坛,天下文人都学习和崇尚李东阳的文风,只有李梦阳一人讥笑这种文体的萎弱。
李梦阳提倡写文章要以秦汉文章为范本,写诗要以盛唐诗体为榜样,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而诗歌中则古体诗效魏晋,近体诗学盛唐。对于一脉相承的理学宋诗,李梦阳却深恶痛绝,认为宋人不知诗:
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去不为。又作诗话教人,人不复知诗矣。
看法固然极端,却也有一定道理。
李梦阳在针对馆阁体的斗争中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但是因为过于拟古,缺乏新的文学思考,所倡导的文学流派虽然从者众多,百年之后终被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公安派”取代。
回头来看这首作品。
因为是古体诗,加上李梦阳本人的古里古气,所以赏析这首作品的重点是字词理解,以及那种不同于近体诗文法结构的古朴、古拙意境。
《田园杂诗》,标题就很返古,但是很好懂,就是在田间劳作,或者观看田间景色的观感作品。
“壮时掉尘鞅,老乃即农务。”
“尘鞅”,是指世俗事务的束缚。尘是尘土,鞅是马颈带。路上奔波,引申到所有俗务上来。出自唐牟融《寄羽士》诗:“使我浮生尘鞅脱,相从应得一盘桓。”
年轻的时候被俗务缠绊,到老了来学习务农。
“值兹田事终,怛然感霜露。”
“兹”,这个。“怛(dá)然”,忧伤、惊惧的样子。
当农事处理完,居然霜起露下了,不禁感叹时光飞逝。
“原萋日以敛,林华不守故。”
“萋”,茂盛。“敛”,收敛,萎缩。“华”,华丽,光彩夺目。
原野上的萋萋芳草一日日枯萎,林中的树木也没有了原来的碧绿芳华。
时光流逝,事物都发生了变化。
“严霜净游气,翔鹄在天路。”
遍地寒霜,一片清空,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水鸟在天边飞翔。
“鴳雀跃蓬蒿,啄食不满嗉。”
“鴳雀”,小鸟,麻雀、鹌鹑之类的。“嗉”,嗉囊,鸟的食袋。
这一联并不是写眼前景色,而是暗中使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将自己比作没有鲲鹏大志的鴳雀,同时化用“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比喻自己知足于眼下的田园生活。
我就像小雀儿在蓬蒿上跳来跳去,也不在乎吃饱,能够安然于世就很满足了。
“而余竟何言,饭牛发今素。”
“饭牛”,就是养牛。出自《庄子·让王》:
鲁君闻颜阖得道之人也,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陋闾,苴布之衣,而自饭牛。
这里指诗人自己就像颜阖一样,安心从事农业生产,劳作自适,不再趋慕荣利。
养着牛儿,不知不觉头发都白了,面对着田园风景变换,我还能要求什么呢?
这首作品读下来,我们隐约能够读出李梦阳学习魏晋时期山水玄言诗的味道——在一大篇景色描写之后,最后加上一个尾巴作总结感叹。这个感叹使用了《庄子》中的两个典故,反映出诗人对当下状态的自适和安然。
这种山水玄言诗的写法到谢朓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渐将最后的总结去掉,慢慢变成唐诗那种情景结合、融情于景的写法。无论从格式上还是文法上来说,盛唐的近体诗肯定是要比古体诗更适合大众阅读和创作。
魏晋诗歌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们直接赏读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庾信、鲍照,甚至阴铿、何逊的作品不好么?
李梦阳的泥古作品,其实就类似于当代一些凸显古意的诗人作品。不过他水平要高得多,得以在对馆阁体的批判中引领明朝上百年的诗歌浪潮。
明诗也算是纷纷扰扰,可惜除了初期的高启、刘伯温之外,并无大才、佳作。
中国的古诗,还得看魏晋、唐、宋、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