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一升,邪气不留;徐灵胎的一张医案
下面,我要给你说一张医案。如果你能把它读懂了,你对中医的理解,可以再上一个层次。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徐灵胎。
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医学家。关于他的生平,我就不多说了。您可以自己上网查一查。
话说有这么一年,当时的浙江嘉善县有一位女患者,请徐灵胎看病。这个女患者是当地一个官员的夫人。
什么病啊?就是怕风。身体感受一点风,都不行。
徐灵胎受邀来到患者家中。一进门,好家伙,被吓了一跳。
原来,家中所有的窗户,以及所有可以和外界相通的地方,全都用厚厚的布给遮住了。在患者的床的周围,又悬挂了帷帐。帷帐外头,还挂了一层毛毯。
为啥啊?就是怕风,不让风吹到患者身上。否则,痛不欲生。
徐灵胎直皱眉,心想这到底是啥病啊?
他要来患者从前服过的方药,发现是大队解表散寒之剂,发散的力道特别强。而后呢,可能是前医感觉到该给患者滋补了,于是用了大量的补益药。
看到这些,徐灵胎立即为患者诊脉,发现脉象微软、细缓。
徐灵胎想了想说,现在的当务之急,除了用药之外,就是得让患者晒太阳。
患者的丈夫就说了,这哪儿成啊?见日光,肯定就要见风。而见了风,病人就受不了啊。
徐灵胎想了想,忽然有一个主意,道:“要不咱这样吧,你去上房顶,把瓦片接下来。反正这几天都是晴天,也不下雨。这样,让日光向下照射下来,这样总行了吧”?
患者丈夫一听,觉得是好主意,立即差人上房揭瓦。
就这样,患者一边用了徐灵胎的药,一边做了三天日光浴。结果,第四天,不怎么畏风了,差人撤去毛毯和帷帐,甚至可以微微地开窗透气。等到十天以后,畏风现象消失,诸证悉平。
最后啊,有一次,徐灵胎和患者以及患者丈夫小聚。当天,仨人在一条河上的船中谈话,而且水面上刮起大风。这时候,徐灵胎感觉有些受不了了,但是从前的这位患者,反倒觉得无所谓了。治疗效果,就是这么明显。
这是徐灵胎很有名的一张医案。您如果有时间看他的书,当会读到。
徐灵胎到底用的什么药,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无法考证了。我们单说这其中的道理,以及比药更要紧的治疗措施,日光浴。
其实,徐灵胎让患者晒太阳,目的是给患者补阳气。他知道,只要阳气一升,邪气就不留。
那么,这个患者是怎么伤阳气的,如何知道她阳气已伤呢?
其实,徐灵胎在看到患者之前用过的方药时,心里头就有数了。
我前文说过,患者之前曾经用过大量的辛散之品。估计啊,这人之前可能感了风寒。风寒袭表,自然要散寒。所以,就用了辛温散寒解表之品。
但是这类药,在应用的时候,是很讲究的,绝对不能发散太过。因为发散,总要出汗。出汗太多,就容易伤阳卫之气。这样患者的正气就会不足。
对此,张仲景在《伤寒论》第12条里头就说:“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可见,先人对辛散发汗之品的应用,是分外小心的。
就这患者而言,显然是发散太过,导致阳卫之气虚弱。与此同时,她又用了滋补之剂。滋补之剂,滋腻啊。它是可以敛邪的。就是说,邪气碰上这黏糊糊的东西,它就不爱走。
于是乎,患者体表阳卫之气受伤,邪气又逗留在腠理皮肤,故而腠理舒张,营卫不合,就特别畏风。原因,就在这。
徐灵胎诊脉,发现患者脉象微弱,了无阳气,就更加确认了这种判断。
怎么办?徐灵胎用的药,咱不得而知了,大概应该是温阳扶正、补益气血之品,稍加散邪之属。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让患者晒太阳。
为什么要晒太阳?因为在古人看来,太阳、阳光,是人体阳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啊。古人在《论衡》里头说:“夫日,火之精也;月,水之精也”。火气就是阳气。日光,就是阳气的写照啊。因此,患者必须晒太阳。有了太阳的加持,患者体内的阳气才会渐渐升起,阳卫之气才会充足,体表邪气才会被驱散,肌表腠理才会固密。阳气一升,邪气不留,这样患者才不至于畏风啊。
因此,必须晒太阳,想一切办法晒太阳,哪怕是上房揭瓦。
故事,大体上就这么多。它说起来也不复杂。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
读者朋友,我问问,你有多久没去刻意地晒太阳了?你在办公室里已经窝坐了多久?你有多长时间没有享受到,被太阳晒得微微出汗、后背暖和的感受了?
我们现在的人啊,办公室里有空调,家里头有空调,车上有空调。阳气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啊。
但,阳光,是值钱的。
阳光,正如前文所述,就是阳气的化身。它可以帮助我们散寒、温行气血,提高脏腑的气化之能。同时,它还可以化解忧愁,改善心境。
我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我们现代人,都能有意识地走出办公间,每天进行充足的日光浴,或者日光下办公。那我们的很多病,都会减少发生,比如说抑郁症,比如说周围血管病,比如说鼻炎、比如说过敏等等。因为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和我们体内正气不足,阳卫之气不固有关系。(文君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