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年代的青岛,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记忆!
岁月不断的流逝,激起了我们对过去的回忆,那一张张老照片也成了珍贵的记忆载体。
70、80年代的回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类的帖子感觉很有感触,搜集整理了部分我们青岛的相关老照片,与读者朋友再次分享那些逝去的岁月里,我们身边的那些曾经难忘的记忆。
“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闭眼……”
这熟悉的旋律、清脆的童音,对许多已逾中年的人来说依然熟悉而亲切。
青岛朝城路小学,同学们在认真值日(逄淑才收藏)
青岛朝城路小学,同学们在认真学习,老师在矫正孩子的学习姿势(逄淑才收藏)
看到这张照片,你是不是感觉特别亲切呢?还记得曾经的那间教室吗?还记得你的同桌吗?那张桌子上是否画上了“分界线”呢?
那时候的学校运动会,简单、热闹、快乐,在小学的教室里,后面的墙壁上贴了很多我们通过努力获得的奖状,那都是我们和别班攀比骄傲的资本。
小学一年级能首批成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在国旗下成长,那是无比的自豪和快乐的事,从小发誓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憧憬,长大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为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待和豪情壮志。
80年代初,青岛四十四中学初一老师家访
不知道现在的学校老师还有没有家访的任务,上小学时老师的家访给我留下很多回忆。家访,顾名思义,就是班主任老师到所在班的同学家去,和家长沟通,建立一种联系。但作为比较调皮的我们,小时候最怕的就是老师家访......
1986年的浙江路,那时自行车是主要交通工具。
一家人坐大金鹿,以前爸爸送孩子上学就骑它。有时候前面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再坐一个,那时老爸的肩膀和后背宽厚温暖,坐在上面是满满的幸福。
马路上的公交都是很拥挤,能坐上座的并不多。八十年代中期,小公共开始出现了
1986年的青岛火车站内,车厢外送行的人们
那时出远门都要坐绿皮火车,窗户还能敞着,就是特别慢。
70年代,全国各地纷纷建立电视台,广播电视报应运而生。那时的电视报真的是很简单,只有几个台的节目预告。电视报去晚了就买不着了,记得延安路大转盘处,靠近崂山大院的一个角落里有卖的,就是后来建起台东交电大楼那个位置。
1981年,国棉六厂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长这样,书不多,但是大家对于知识充满了渴求。小时候,书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如果让我们幻想的话,那么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
青岛鞍山路小学食堂饭票
青岛十九中学食堂菜票
记忆中,食堂里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候打饭;你一手拿着饭票、菜票,一手拿着铝制饭盒或大茶缸,然后眼巴巴地瞅着食堂大师傅手中的勺子能往饭盒里多打点。曾经的老食堂、曾经的饭票、菜票……,已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存于曾经经历过的人们心里。
青岛蛋厂“雪糕”
那时候家家吃的都不是很好,四分钱一支的花生冰糕、五分钱一支的雪糕算是小小的奢侈品,就是改善生活了。
青岛制针厂职工俱乐部电视录像入场券
那时的录像厅总是很火爆,武侠片、枪战片是我们的最爱。
青岛日宝化妆品公司发乳、美肤霜、雪花膏
青岛粮食局粮证
青岛市燃料公司煤证
那时候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供应,每家都有各种的票证。不管你买什么都得一手交钱一手递票,没有票找谁也没用。
中山公园赏樱(逄淑才收藏)
台东六路小学教室旧影
那个时候,我们谈论的大事是长大了当个什么样的科学家,四个现代化什么时候会实现,2000年我们就多大年纪了......
岁月流逝,消磨不了的是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难忘的年代!
那时人们的生活都不富裕,但孩子们却不乏快乐。同现在的孩子比起来,我们接触自然的机会更多,我们的童年也更自然。那段记忆里的时光充满了童年的乐趣、有着现在的孩子很难寻到的天真、纯真的笑容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