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溪先生“朱一贴” PK “姜附先生”郑钦安:阴阳学说的三维猜想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为中医学苑作者系列作品,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新年新气象

学习中医从这里开始

医者仁心

医术要言

阴阳学说的三维猜想

阴阳学说是中医的最根本学说,在这里就不必浪费时间解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号召西医学习中医,结果大量的西医高年资医生拜中医为师,学习传统医学;其中的卓有成果者如中科院院士陈可冀先生。学习的结果是西医医生试图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理论;在临床中,则是用现代医学名词概念套中医名词概念。比如现代医学的炎症,套中医是火证热证,必用黄芩石膏大生地;中医的瘀血概念套成现代医学的高脂血症或血管硬化梗塞,必用丹参川芎红花;高血压者必是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高者,盛也实也,必用菊花勾藤珍珠母。实际上这就是西医医生最早的对中医阴阳学说的理解,阳证就是功能上亢进,实证;阴证就是功能不足,虚证。后来的数十年间中医受此观点影响甚大,包括中医学教材。近几年因仲景学说兴起,正本清源,此观点才得到一些纠正。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郑钦安先生说:“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不难于识证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它贯穿整个中医学说理论的全程。这也是中医理论体系中唯一达成共识的理论观点,其他理论或多或少都有些争议。

前面我们说了阴阳观念的理解不当,那么是不是理解得当就真的“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就是善诊者呢?是不是真的识得了阴阳就能识证识药呢?那也未必。

八百年前浙江有位朱丹溪先生,人称“朱一贴”,可见其医技之神。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是滋阴派创始人。又过了五百年,四川出了个郑钦安先生,主张"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人称“姜附先生”,火神派尊其为始祖。至今二位都是门徒众多。二位先生的观点完全相反,对阴阳的“识得”完全相反。你能说他们二位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吗?不能。你能告诉我他们的水平谁高谁低吗?也不能。我相信他们的水平在一般医生之上,但二人相较水平应该不分伯仲。

余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前二十年可以说毫无心得,后十余年研读《伤寒》方渐入佳境。现在临证处方80%以桂枝、封髓潜阳、四逆辈为主方,姜附砂仁更是常用重用之药。在同一地区另一医院,有一金姓前辈,八十余岁,为省级名中医,以水平高疗效好著称。余也经常拜读金老先生的医案处方,沙参麦冬十占八九,是典型的滋阴派。询其患者,有效者亦占八九。对于吾二人这种完全不同的思路,余常有思考。为方便大家理解,余画有一示意图1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余和金老同诊一百个病人,从理论上说我们有60%的病人会开出完全相反的处方,而这60个病人中有近50人无论用谁的处方都会有效果。困惑的是谁又能判断我和金老谁识得阴阳谁不识阴阳呢?为什么可能有50个病人无论用阴药或用阳药都能够有效呢?50个病人又似乎和识不识阴阳无关了。

阴阳统括了表里、寒热、虚实。在中医流派中脾胃派和攻邪派之间也存在相似的矛盾。在双方都能有效指导临床、都似乎是正确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前人有“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之说,也有“真假寒热”之辨。在用药有效后你当然可以理直气壮称其为某证,但无法证明用相反的思维方式是错误的。也许用相反的方法也是有效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多思路指导、多渠道应用的现象呢?如果是只从目前二维平面的阴阳观看,实在无法解释。只有从三维空间才好解释。

我们可以假设人体阴阳是立体图形,人是由无数阴阳棒组成的柱状或球形。如图示:(图2

从图2我们可以看到,在一边如果阴阳棒凸出时,实际在另一端则是表现为凹陷。在处理这根异常的阴阳棒时,我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从凸出端入手,将凸出棒按进去使之正常。另一个方法是从凹陷入手,将阴阳棒拉回来使之正常。二者的方法正好完全相反,可以说一是补法一是泻法,都能得效。这也很好解释了中医温清消补各流派只是观察视角不同、处理手段各异的原因。事实上人体也确是三维图形。

 在我以前的讲课中曾经说过,中医理论应当有所进步有所发展,要有现代思维;中医临床现象解释可以使用现代科学数理模型,引进逻辑思维。

此文也算引玉吧。

作者简介

作者廖伟龙,笔名王不留行,男,江西省龙南县人。出生于1960年。15岁学习中医,76年进入江西省赣州市中医院学徒。学习6年,通过省市卫生管理机构考试考核,以优异成绩结业,22岁取得中医士资。83年-88年入江西省中医学院学习5年(含一年西医提高班)。临床40年,融汇中西。历任门诊主任、院长等职。现居广东清远美林湖。

伤寒经方三种

学中医,必学经典,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一纸牵半情,朝见暮思深,把酒言欢去,凭若声声声.... ..

(0)

相关推荐

  • 古中医和古西医的区别大吗?

    现今国人所说的西医学,它的完整名称应该是"近代和现代西方国家的医学",它起源于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是近代时期的西方国家学者在摒弃古代西方学之后发展起来的.由于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因此 ...

  • 中医--推文模板

    传承中医国粹 中医养生8字:"童心.蚁性.龟柔.猴行",即"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 古代中医诞生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神农尝百草,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 ...

  • 看中医还是看西医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截然不同的文化形式,客观基础不同,基本观念不同,逻辑方式不同,价值评判体系不同.正确理解中医.运用中医,看中医还是看西医,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命观.疾病观和 ...

  • 郑钦安:补坎益离丹的应用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目疾等等疾病

    附子八钱 桂心八钱 蛤粉五钱炙 甘草四钱 生姜五片 用药意解 夫曰补坎益离者,补先天之火,以壮君火也.真火与君火本同一气,真火旺则君火始能旺,真火衰则君火亦(乡)[即]衰,真火藏于水中,二气浑为一团, ...

  • 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封髓丹由黄柏...

    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封髓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郑氏认为,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真火伏藏,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立合甘草之甘 ...

  • 郑钦安论白通汤、潜阳丹、封髓丹

    白通汤.潜阳丹.封髓丹,三方均为阴盛虚阳上浮外越,阴阳隔断,不能相续,不能交通之症,以下内容录自唐步祺著<郑钦安医书禅释>一书. (一)问曰:病人两耳前后忽肿起,皮色微红,中含青色,微微疼 ...

  • 郑钦安潜阳丹解析

    郑钦安潜阳丹解析 □ 胡小勤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方源 郑氏在<医理真传>开篇即说"乾为天,属金,纯阳也.称为老父.老阳.老子,又名曰龙",又曰"一阳本先天 ...

  • 漫谈郑钦安潜阳丹治疗虚阳上浮病证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附 ...

  • 必学必悟:郑钦安的补坎益离丹,潜阳丹,封髓丹三大名方

    近代四川著名医家郑钦安临床虽喜用经方,但并不拘泥.其著作<医法圆通>所载方剂就达170首之多,里面含有大量后世古方.下面选择郑钦安自创.最常用.医理论述较深的,且能代表其学术思想的四首方剂 ...

  • 上热下寒之三: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

    降虚火温肾阳 潜阳封髓丹 郑钦安首创,吴佩衡发扬光大 在李杲的<医学发明>中,记载着"三才封髓丹","三才"指的是天.地.人,在方中就是天冬.熟地和 ...

  • 郑钦安潜阳丹临证应用体会

    导读  今从网络上撷录此博文,由衷感谢原作者. 摘要: 背景:郑钦安创制的潜阳丹,由西砂.附子.龟板.甘草组成,治疗阳气不潜.阳气不潜,即是元气不纳.元阳外越.气不归源,只不过义同而形异.方法:笔者运 ...

  • 从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说开去

    导读 从郑钦安的"潜阳封髓丹"说开去 转自蔡灸哥  "潜阳丹":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g(姜汁炒),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