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心书》是一部伪书吗?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
《扁鹊心书》是一部伪书吗?

中医界对《扁鹊心书》一书是否是伪书一直争论不休。任应秋先生在《中医书籍提要》一书中提到:……系窦材之作,而为“明以后人所乱”。何绍奇先生则直谓乃明末清初崇尚温补的无名医辈托名之作。《扁鹊心书》书后琢崖云:“窦氏材生于宋之中叶,而书中有河间丹溪遗讹后世之语,又钟乳粉方下,訾丹溪“多服发渴淋”之说为谬,又言制法见时珍《本草》,何缘举元明人之书而及之,其为后人增益无疑,兼知是编非窦氏原本矣。”书中有些字句显然系后人所加,但还不能断定全书就是后人托名所撰。

新版《扁鹊心书》点校者细读原文,于神方金液丹下发现如下字样:余幼得王氏《博济方》云……即窦材年轻时曾得到《博济方》一书。考《博济方》一书刊于北宋庆历七年(1047),作者是太原人王衮。一般认为此书刊行后不久即毁于兵火战乱,久已失传,但在北宋时期的各种书目中仍可看到对其的记录。

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博济方》是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部分方子重编成书的。查阅《四库全书·博济方》系乾隆四十六年(1781)辑录成书,如系明末清初人托名恐怕在这类细节上难免有漏洞。所以我们认同任应秋先生的观点,今天我们看到的《扁鹊心书》是窦材所作但决非窦氏原本。

《扁鹊心书》成书的时间大概在1146年。《扁鹊心书》成书后至清乾隆乙酉(1765)王琦重刊,期间版本流传情况如是:王琦:《扁鹊心书》三卷及《神方》一卷“已尝锓板行世”,只是由于“岁久湮没”,故而“人间少有见者”,且原本“归横塘一藏书家”(王氏曾从古月老人的儿子胡道周处亲眼看见原本),据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信息:在王琦重刊此书之前,《扁鹊心书》三卷及《神方》一卷已经公开出版发行过,具体出版时间距古月老人得到此书“岁久”,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在1146后几年即版行于世。其脉络显示为:出版→古月老人→古月老人子道周→横塘一藏书家→殁?→古月老人手录副本→古月老人孙纪云→王琦刊刻。

                     ( 赵宇宁 江 南 郭智晓)

《扁鹊心书》
赵宇宁 江 南 郭智晓 点校
窦材系宋时河朔真定(今河北省真定市)人,生于一个四世业医之家,曾当过一段时间地方武官。后遇关中老医,即而从之,师授固简而当,恐有未尽,遂将追随先师所历之法与已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撰成《扁鹊心书》一书。《扁鹊心书》分三部分:上卷计有论述10篇,灸法3篇,概述其主要医学观点,兼录前人和作者的灸法,中卷载病64种,计64篇;下卷载病53种,及《周身各穴》,计54篇。卷末有附神方计94首,《附金线重楼治证》、《服金液丹各种引药》、《神治诸般风气灵膏》、《汗斑神效方》各1篇。窦氏学术思想重视扶阳,反对妄用寒凉攻下药,验于临床,疗效卓著。
扁鹊学派的形成和影响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中医药学历史悠久,医家辈出。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历代医家通过理论研究、经验的总结,形成了各自的学术思想,致使不同的学说不断涌现。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师承授受是古代学习中医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医学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些医家研究共同的领域,或共同的学术见解和观点,再加上他们之后的师承关系,学术上互相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学术流派。

扁鹊学派是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充实和完善,上升为理论知识,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

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又云:“扁鹊又使第子子阳厉针砭石……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 东周时期,扁鹊师承医宗长桑君,其弟子有子阳、子豹等数人。由于这一历史时期师承关系已经形成和存在,就为扁鹊学派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长桑君、扁鹊及弟子这一医学群体,为中医脉学、针灸、方药等诸多方面奠定了临床和理论基础。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太仓公者,齐太仓长,临淄人也,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方书。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余,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临淄人宋邑。邑学,臣意教以五诊,岁余。济状王遣太医高期、王禹学,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淄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臣意教以案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高永候家丞杜信,喜脉,臣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二岁余。临淄召里唐安来学,臣意教以上下经脉,奇咳……”西汉时期的公乘阳庆、淳于意、冯信等十余人以及东汉时期的程高、郭玉,东汉末年的华佗、张仲景等又形成了一个医学群体,使扁鹊学派得到进一步发展,一些医学名著问世。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东海徐氏”。自名医徐熙始,亘八代之久,世代名医辈出,医学著作众多,丰富了扁鹊学派的医药宝库,进一步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扁鹊学派虽然是脉学的创始人,但其并无亲撰之作。淳于意受之于公乘阳庆的那一些医书,《汉书。艺文志》所录的《扁鹊内经》、《扁鹊外经》、《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虽己失传,但仍可从“残存”的蛛丝马迹中考证出这些都是扁鹊学派的著作。

《难经》一书历代相传是秦越人的著作,并认为是《黄帝内经》的羽翼之作。李伯聪先生通过对《难经》与《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后断定,《难经》是东汉时期扁鹊学派的著作而不是阐释《黄帝内经》之作。这样,《难经》与《黄帝内经》在学术观点上相左之处也就涣然冰释了。《难经》当是一本继承和发展《扁鹊内经》的学术思想,并“敷畅其义”的著作。

《中藏经》一书,托名华佗,是六朝时期扁鹊学派的著作。传统观点把《中藏经》说成是《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的发挥之作,也是不正确的。此外,《诸氏遗书》和《扁鹊心书》也均为扁鹊学派著作。

李伯聪先生提出:第一,中医的学派争鸣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第二,中医史的发展历程不是“一元(一个学派)一脉正统传承”的过程,而是“多元(多个学派)争鸣并进”的过程。因此,扁鹊学派是中医史上出现最早,在战国、秦汉时期享誉最高、影响最大的学派。

(江南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