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历任河道总督
河道总督的设置与沿革
清初继承明代河道制度, 于顺治元年(1644)设河道总督一人,主要负责黄河、淮河、运河的疏浚与修防以及漕粮催攒、河工管理、治安巡防等事务。河道总督职位显要,为正二品或从一品大员,在中央行政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河道总督事务繁杂,不仅要严格约束属下的道、厅、汛以及河标营,还要与中央各部官员、漕运总督、地方督抚密切配合,协调处理各类由于权力交叉而产生的问题与矛盾。雍正七年(1729),为提高河道管理效率,将总河一职分为江南河道总督驻(江苏清江浦)与河东河道总督(驻山东济宁),对黄、淮、运进行分段管理。雍正八年(1730),因直隶京畿地区河工紧要,又设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专门管理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北运河、海河、东西淀等河流与湖泊的修浚、防守事务。
清代三大河道总督 |
||||||
负责河流 |
驻地 |
设立时间 |
撤销时间 |
撤销原因 |
存在年限 |
|
直隶河道总督 |
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北运河、海河、东西淀等河流修浚,堤防事务 |
天津 |
雍正八年(1730年) |
乾隆十四年(1749年) |
河道事务近以总督兼理,不必设为专缺。 |
19年 |
南河道总督 |
江苏省内河道疏浚与堤防 |
清浦江(今江苏淮安) |
雍正七年(1729年) |
咸丰十年(1860年) |
1855(咸丰五年)年黄河北徙,1860年(咸丰十年)遭捻军破坏而撤销。 |
129年 |
东河道总督 |
山东、河南黄河河道事务 |
济宁 |
雍正七年(1729年) |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
黄河改道后,修守工程久归督抚管理,最后一任河道总督提出裁撤。 |
173年 |
直隶河道总督
全称直隶河道水利总督,又称北河总河。官名。清朝督理直隶河道之最高长官。雍正八年(1730)设,一人。驻天津。掌理漳卫入运归海及永定河疏浚堤防之事。九年设北河副总河一人,驻固安,佐之。乾隆二年(1737)皆裁,河道事务归直隶总督兼管。顺治元年(1644年)设河道总督一人,综理黄河、运河之要政,命兵部侍郎杨方兴担任,称总河。总河原驻山东济宁,康熙十六年(1677年)移驻清江浦。次年,因河务纷繁,清政府令河南岁修工程交河南巡抚管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又令山东境内河道交山东巡抚管理。雍正二年(1724年)齐苏勒任河道总督时,清政府以一人难以兼顾,遂增设副河总一人,由稽曾筠担任,专管河南河务,后又兼理山东河务。七年(1729年)划分为南北两河,一管江南,称南河;一管山东,河南,称东河。雍正八年,清政府增设直隶总河一名,协理一人。直隶总河又称北河,总督由吏部左侍郎刘于义担任,副总河(协理)由徐湛恩担任。至此,直隶(北河)河道总督成为长设。乾隆二年(1737年)裁撤副河道总督。六年(1741年)直隶总督高斌奉命兼理河道,开了直隶总督兼河道总督的先例。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政府发布上谕,根据直隶河道近年以总督兼理的既成事实,正式宣布“直隶河道总督不必设为专缺,即于总督关防,赦书内添入兼理河道字样”便可。至此,直隶总督兼管河道成为定制。直隶只在雍正,乾隆年间专设河道总督,从雍正八年始设,至乾隆十四年裁撤共20年。此间先后任直隶河道总督的有刘于义、沈廷正、王朝恩、顾腙、宋藻、刘勷、高斌、那苏图等8人。副河督有徐湛恩、定柱、德尔敏3人。按清制,河道总督为正二品官,其中有加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为从一品官。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廷以河道总督无管理地方之责,且又有道员升署者,职衔不宜过高,故只给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与巡抚的品秩、兼衔相同。直隶河道总督掌管直隶境内运河,漳、卫河入运归海,及永定河之疏浚堤防等事务;管理所属道员以下各官的升黜考核等。河道总督所属官员有官河道、管河同知、通判、州同、州判等。
直隶管河道分为两种:一种是专管河道事务的,如天津道(驻天津)、通永道(驻通州)、清河道(驻保定)、大名道(驻大名)。道以下的管河同知和通判的官署称为“厅”,州同以下官署称为“汛”。上述5个道下属15个厅、66个汛。其中永定河道下设石景山厅、永定河南岸厅、永定河北岸厅、北运河厅、三角淀厅。通永道下设务关厅、杨村厅、漕运厅。天津道下设天津府管河厅、河间府管河厅。清河道下设保定府管河厅。大名府管河厅下设大名府管河厅、广平府管河厅。以上各厅大多设同知官1人,也有设通判者。此外,直隶还设有专司水闸之启闭及维修的闸官3人。河道总督也督率绿营兵,专管疏浚及堤防工程的督促及维护,称为“河标”。南河、东河河道总督均设河标。北河总督因由直督兼任,已设有督标,便不再设河标了。但设有部分“河营”专营专管维护河道,如永定河营、南运河营、北运河务关营等。
直隶河道总督任职人员 |
时间 |
任职人员 |
雍正八年 |
刘於义 |
雍正九年 |
刘於义、沈廷正 |
雍正十年 |
沈廷正、王朝恩 |
雍正十一年 |
王朝恩、顾腙 |
雍正十二年 |
顾腙 |
雍正十三年 |
宋藻、刘勷 |
乾隆元年 |
刘勷 |
乾隆二年 |
刘勷、顾腙 |
乾隆三年 |
宋藻 |
乾隆四年、乾隆五年 |
顾腙 |
乾隆六年、乾隆十年 |
高斌 |
乾隆十一年 |
刘於义(署)、高斌 |
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三年 |
高斌 |
乾隆十四年 |
那苏图(署) |
直隶河道总督官员设置情况 |
||
河督、河道及河营标 |
署衙设置区域 |
下设官员及负责范围 |
直隶河道总督 |
天津 |
管辖五管河道及河标营,负责北直隶永定河、子牙河, 南北运河及海河水系的修防工作 |
直隶永定河道 |
固安(今河北固安) |
辖石景山、永定河南岸、北岸同知三人,三角淀通判一人,十五汛州判三人,县禾.主簿各五人,吏目二人 |
直隶通永道 |
通州 |
辖北运河河务同知一人,北运河杨村.蓟运粮河通判二人,十三汛州(今北京通州)同一人,州判四人,县丞三人,主簿五人 |
天津河道 |
天津 |
辖南运河津军、河间河捕同知二人,拍河、子牙河通判二人,西汛清河、故城、吴桥管河县丞各一人,东讯景州、沧州管河州判各一人,天津管河县丞一人,东光、交河、南皮、青、静、海、献管河主簿各一人,青县管河巡检一人。 |
清河道 |
保定 |
辖保定河抽同知一人,正定粮马河通判一人,分汛翼州、祁州、安州管河州判各一人,武强、隆平、宁晋兼河务知县各一人,清、苑、高阳、新安、安肃管河县丞各一人,保定、任、唐管河主薄各一人 |
大顺广岛 |
大明(今河北大名) |
辖大名、顺德、漳.广平河务,漳河同知三人,分讯永年,邢台、沙河,南河平乡、广宗、巨鹿,唐山、内邱、任元城、大名、魏、长垣管河县丞各一人,水平、成安管河典史各一人 |
直隶河标营 |
天津 |
永定河守备辖南北岸淀河三汛、石景山汛、南北运河汛、东西淀,共千总、把总二十人 |
东河道总督
满清入关以后,沿袭明代官僚行政制度,于顺治元年(1644年)设总河一人(又称河台、河督),官阶为正二品或从一品,其职责是“统摄河道漕渠之政令,以平水土,通朝贡。漕天下利运,率以重臣,主之权尊而责亦重” 。道光十一年(1831年)林则徐被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时也说:“惟河工修防要务,关系运道民生最为重大,河臣总揽全局,筹度机方,必须明晓工程,胸有把握,始能厘工别弊,化险为平,而道、厅、营皆得听其调度,非分司防守之员事有禀承者可比” 。正是因为河道总督责任重大,关系运道安危,河防渠要,因此清政府对此极为重视。顺治年间,总河沿袭明代传统,驻扎山东济宁州。其原因在于济宁不仅地处枢纽,扼鲁运河之咽喉,而且“盖济为南北要衢,水陆交会之地,人最杂,事最繁,号称难治” 。随着江南河务日趋紧要,黄、淮、运交汇处的清江形势严峻,康熙十六年(1677年)河督署迁往江苏清江浦。但河南、山东黄运也是国家重点治理对象,稍有疏忽,就会造成黄溃河决,贻误漕运,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任河督王新命还驻济宁州,三十一年(1692年)靳辅再迁清江浦。这样顺治、康熙年间,河督南北无法兼顾,运道千里,长途奔波,造成黄运两河屡现险情,悬于一线。河督本人也疲于奔命,事繁务杂,无法对河道进行综合的遥控与治理,清人毕振姬对此有明确的认识“河臣任其事,首尾千里,一淮、一漕、一河丛于身,不能兼顾” 。
雍正二年(1724年)为提高河工效率,采取分工治理,因地制宜的原则,设副总河于济宁,专管山东、河南河务,这样就形成了南北二河督遥相呼应,相互配合的局面。在不断地实践中,清政府逐渐形成一整套河道管理体制,雍正七年(1729年)将河道总督一分为三,互不统属。其中江南河道总督驻清江浦、河东河道总督驻济宁州、直隶河道总督驻天津,均为正二品大员,与地方总督职衔相同。河督有自己的卫队河标营,负责守卫、巡逻、防洪、修筑堤坝等,下属机构有道、厅、汛,分别由专门官员或地方官员管理。东河河道总督衙署设在山东济宁,又被称为总督河道部院衙门,同时为了兼顾河南黄河河务,在兰阳设河道总督行台,由副河督驻守,嘉庆后移祥符。据康熙《济宁州志》载:“总督河道部院衙门(原系济宁左卫署,永乐九年工部尚书宋礼建,弘治年间尚书陈某,隆庆年间都御史翁大立重修)正堂六楹,前抱厦如堂数,后为穿廊。后堂六楹,左为椽房,右为茶房,后为穿廊。后堂六楹,左为椽房,右为茶房。后为部院宅,左为帝咨楼,又东为后乐圃,西为射圃。堂前为东西皂隶房,仪门六楹,东为寅宝馆,衙神庙。西为土地祠,大门四楹,吹鼓亭二座。东西二坊(东曰砥柱中原,西曰转漕上国),西辕门内道厅、中军厅、巡捕厅”,河南河督行台则在祥符县北三圣庙东街,同治八年总督苏廷魁建,光绪十六年总督许振袆增修。
为有效管理山东、河南黄运两河,以及相关的湖、泉、闸、坝、堰、铺、堤等水利工程,河道总督行政建置上与地方相同,其道、厅、汛与府、州、县类似,都有专员管理,各司其职。官员设置为“山东运河道一人,同知二人,通判六人,州同二人,州判三人,县丞五人,主簿十三人,巡检二人,闸官二十九人” ,河南“管河兵备道一员,开封府下南河同知一员、开封府下北河同知一员、开封府祥河同知一员、祥符县南岸主簿一员、豫河营守备一员、祥陈二汛千总一员、祥符二汛把总一员”其具体人员会因河工缓急有所变化。东河河道总督的军事化组织—河标营,则设“河道总督标旗鼓守备一人,分中、左、右三营,中营设副将以下将领八人,左右二营各设游击以下将领八人,兵三千名,专资防河护运” ,其布防情况是“河标中营中军副将一人,中军都司一人(驻袁家口),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左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驻南阳闸),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右营游击一人,中军守备一人(驻戴家庙),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兵四百六十名。济宁城守备营都司一人(驻济宁州),中军守备一人,千总一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二十九名。黄河营守备一人(驻旺鲁镇),千总一人,把总一人,兵二百二名。怀河营北岸守备一人(驻河南陈桥镇),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五十名。豫河营南岸守备一人(驻河南埽头镇),千总二人,把总二人,兵五百五十名”。这些河兵常年驻守在黄运两河的堤坝或堡铺里,不仅担负着防洪、修筑、巡查、治安等任务,而且发现险情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否则将受到严厉的处罚。
清代历届河东河道总督人名及任职时间列表
在位皇帝 |
人名 |
任职时间 |
顺治 |
杨方兴、朱之锡、杨茂勋(署) |
元年—十四年,十四年—十六年,十六年—十七年,十七年(朱之锡回任)— |
康熙 |
朱之锡、卢崇峻,杨茂勋,罗多,王光裕,靳辅,王新命,董讷(署),于成龙,董安国,张鹏翮,赵世年,陈鹏年(先署后任), |
顺治十七年—康熙五年,五年,五年—八年,八年—十年,十年—十六年,十六年—二十七年,二十七年—三十一年,三十一年,三十一年—三十四年,三十四年—三十七年,三十七年(于成龙复任)—三十九年,三十九年—四十七年,四十七年—六十年,六十年,康熙六十年— |
雍正 |
陈鹏年,齐苏勒(先署后任)、嵇曾筠副总河,七年任东河河道总督,田文镜,沈廷正、(朱藻、高斌),白钟山, |
雍正元年,元年—八年,嵇曾筠雍正七年—八年,八年—九年,九年、九年—十年,十年— |
乾隆 |
白钟山,完颜伟,顾琮,张师载,叶存仁,李宏,李清时,嵇璜,吴嗣爵,姚立德,袁守侗,陈辉祖,李奉翰,国泰(署),韩镕,何裕城(署),兰第锡 |
白钟山任职东河河督到乾隆七年,七年—十三年,十三年—十九年,十九年(白钟山复任河东河道总督)—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二十八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二十九年—三十年,三十年—三十二年,三十二年—三十四年,三十四年—三十六年,三十六年—四十四年,四十四年,四十四年—四十五年,四十五年,四十五—四十六,四十六年—四十七年,四十七年—四十八年,四十八年—五十四年,五十四年(李奉翰复任)— |
嘉庆 |
李奉翰,康基田,司马騊,吴璥(署,四年实授),王秉韬,嵇承志(署),徐端(署),李特亨,陈凤翔,吉纶(署),戴均元,李鸿宾,李逢亨,叶观潮,张文浩 |
任职到嘉庆二年,二年,二年—三年,三年—五年,五年—七年,七年—九年,九年,九年—十一年,十一年(吴璥复任)—十三年,十三年(司马騊复任)—十四年,十四年—十五年,十五年(李特亨复任)—十八年, 吉纶(十五年暂代理),十八年—十九年,十九年(吴璥复任)—二十年,二十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二十四年,二十四年(李鸿宾复任,旋革,叶观潮仍任),二十五年(张文浩)— |
道光 |
李文浩,姚祖同(署),严烺,张井(署),林则徐,吴邦庆,钟祥(署),栗毓美,文冲,朱圭(王鼎署),慧成(署),严以燠(徐泽醇署) |
道光元年,元年(姚祖同署),元年—四年,四年—六年,六年(严烺复任)—十一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二年—十五年,十五年(钟祥署),十五年(栗毓美)—二十年,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二十三年(钟祥复任)—二十九年,二十九年— |
咸丰 |
严以燠,惠成(陆应谷署),福济,长臻,李钧(蒋启侕署),黄赞汤(瑛棨署) |
任职到咸丰二年,二年,二年—三年,三年—五年,五年—九年,九年— |
同治 |
黄赞汤,谭廷襄,郑敦谨,张之万,苏廷魁,乔松年 |
任职到同治元年,元年—三年,三年—四年,四年—五年,五年—十年,十年— |
光绪 |
乔松年,曾国荃,李鹤年,勒方锜,梅启照,庆裕,成孚,李鹤年(署),吴大驵(署),李鸿藻(署),倪文蔚(署),许振棫,裕宽(署),刘树堂(署),任道熔,裕长(署),锡良 |
任职到光绪元年,元年—二年,二年—七年, 七年,七年—九年,九年,九年—十三年,十三年—十四年,十四年,十四年,十五年(吴大驵)—十六年,十六年,十六年—十九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年(许振棫复任)—二十一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二年—二十五年(二十四年七月裁撤,九月复任),二十五年—二十七年(二十六年四月任道熔回任),二十七年—二十八年(正月裁撤东河河道总督) |
南河道总督
清初只在山东济宁设河道总督。1677年(丁巳年)(康熙十六年),靳辅出任总河,因总河署距黄淮运交汇处、河工最重要处淮安路途遥远,往返不便,为便于及时掌握水情河势,就近指挥,于是在清江浦原户部分司旧衙署设立行馆。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分设江南河道总督(简称南河总督),驻节清江浦;以及河南、山东河道总督(东河总督),驻济宁。次年又增设直隶河道总督(北河总督),归直隶总督兼领。时南河总督辖有4道、24
厅、24营,河督署规模庞大。历任河督中,政绩比较显著的有张鹏翮、徐端、黎世序等。 清初,朝廷每年拨给南河河工修防银达450万两之巨,决口漫溢时还另有支拨。同时,南河总督署官员肆意贪黩、降低工程标准,中饱私囊的情况,在当时就为舆论谴责。1855年(太平天国战争期间),黄河北徙。1860年,前来夺取粮仓的捻军攻破清江浦,烧毁南河总督署和整个城市。次年,南河总督被裁撤。
清代历届河南河道总督人名及任职时间列表
姓名 |
籍贯 |
任职曰期 |
去职日期 |
备注 |
尹继善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7年2月署 |
3月调 |
|
孔毓珣 |
山东曲阜 |
雍正7年3月代 |
雍正8年4月卒 |
|
康弘勋 |
陕西泾阳 |
雍正8年 |
(护理) |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8年4月授 |
雍正11年12月丁忧 |
(署)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11年 |
(管理)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1年 |
雍正12年 |
(两淮盐政兼署) |
赵宏恩 |
汉军镶红旗 |
雍正13年 |
(署)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3年12月补正 |
乾隆6年8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雍正12年7月授 |
12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刘永澄 |
雍正12年12月授 |
乾隆元年11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1年署江南河道总 |
|
德尔敏 |
满洲镶蓝旗 |
乾隆元年11月授 |
2年12月裁 |
副江南河道总督、2年署江南河道总督 |
孙约 |
乾隆5年 |
乾隆6年 |
(江南河库道护理) |
|
完颇伟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6年8月授 |
乾隆7年12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7年12月授 |
乾隆11年3月革 |
|
周字健 |
江西新建 |
乾隆11年9月授 |
乾隆13年闰七月革 |
|
顾琮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1年闰三月署 |
9月调 |
(漕运总督署〉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3年七月暂管 |
乾隆18年8月革 |
(文渊阁大学士兼管) |
张师载 |
河南仪封 |
乾隆15年授 |
乾隆18年8月革 |
(协理) |
姓名 |
籍贯 |
任职曰期 |
去职日期 |
备注 |
尹继善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7年2月署 |
3月调 |
|
孔毓珣 |
山东曲阜 |
雍正7年3月代 |
雍正8年4月卒 |
|
康弘勋 |
陕西泾阳 |
雍正8年 |
(护理) |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8年4月授 |
雍正11年12月丁忧 |
(署)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11年 |
(管理)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1年 |
雍正12年 |
(两淮盐政兼署) |
赵宏恩 |
汉军镶红旗 |
雍正13年 |
(署)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3年12月补正 |
乾隆6年8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雍正12年7月授 |
12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刘永澄 |
雍正12年12月授 |
乾隆元年11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1年署江南河道总 |
|
德尔敏 |
满洲镶蓝旗 |
乾隆元年11月授 |
2年12月裁 |
副江南河道总督、2年署江南河道总督 |
孙约 |
乾隆5年 |
乾隆6年 |
(江南河库道护理) |
|
完颇伟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6年8月授 |
乾隆7年12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7年12月授 |
乾隆11年3月革 |
|
周字健 |
江西新建 |
乾隆11年9月授 |
乾隆13年闰七月革 |
|
顾琮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1年闰三月署 |
9月调 |
(漕运总督署〉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3年河七月暂管 |
乾隆18年8月革 |
(文渊阁大学士兼管) |
张师载 |
河南仪封 |
乾隆15年授 |
乾隆18年8月革 |
(协理) |
姓名 |
籍贯 |
任职曰期 |
去职日期 |
备注 |
尹继善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7年2月署 |
3月调 |
|
孔毓珣 |
山东曲阜 |
雍正7年3月代 |
雍正8年4月卒 |
|
康弘勋 |
陕西泾阳 |
雍正8年 |
(护理) |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8年4月授 |
雍正11年12月丁忧 |
(署) |
稽曾筠 |
江苏无锡 |
雍正11年 |
(管理)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1年 |
雍正12年 |
(两淮盐政兼署) |
赵宏恩 |
汉军镶红旗 |
雍正13年 |
(署) |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雍正13年12月补正 |
乾隆6年8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雍正12年7月授 |
12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刘永澄 |
雍正12年12月授 |
乾隆元年11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1年署江南河道总 |
|
德尔敏 |
满洲镶蓝旗 |
乾隆元年11月授 |
2年12月裁 |
副江南河道总督、2年署江南河道总督 |
孙约 |
乾隆5年 |
乾隆6年 |
(江南河库道护理) |
|
完颇伟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6年8月授 |
乾隆7年12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7年12月授 |
乾隆11年3月革 |
|
周字健 |
江西新建 |
乾隆11年9月授 |
乾隆13年闰七月革 |
|
顾琮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1年闰三月署 |
9月调 |
(漕运总督署〉 |
高斌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3年河七月暂管 |
乾隆18年8月革 |
(文渊阁大学士兼管) |
张师载 |
河南仪封 |
乾隆15年授 |
乾隆18年8月革 |
(协理) |
策愣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8年8月署 |
9月调 |
(署)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18年 |
乾隆19年 |
(协办) |
尹继善 |
满洲镶黄旗 |
乾隆18年9月授 |
乾隆19年12月调 |
|
白锤山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19年 |
(河东河道总督署) |
|
富勒赫 |
乾隆19年12月署 |
乾隆21年10月革 |
||
刘统勋 |
山东诸城 |
乾隆21年10月 |
||
庄有恭 |
广东番禺 |
乾隆21年 |
乾隆22年 |
(江苏巡抚署) |
爱必达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21年10月 |
乾隆22年正月 |
|
白锤山 |
双军正蓝旗 |
乾隆22年正月 |
乾隆26年3月 |
|
秸璜 |
江苏无锡 |
乾隆22年正月授 |
乾隆23年3月裁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高晋 |
满州镶黄旗 |
乾隆26年3月授 |
乾隆30年3月卒 |
|
李宏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30年3月授 |
乾隆36年8月卒 |
|
吴嗣爵 |
浙江钱塘 |
乾隆36年8月授 |
乾隆41年3月卒 |
|
萨载 |
满出正黄旗 |
乾隆41年3月授 |
乾隆44年正月调 |
|
德保 |
乾隆42年 |
(兼署) |
||
李奉翰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44年正月署 |
乾隆45年2月调 |
(署) |
陈辉祖 |
湖南祁阳 |
乾隆45年2月授 |
乾隆45年12月调 |
|
李奉翰 |
汉军正蓝旗 |
乾隆45年12月署,46年正月授 |
乾隆54年2月调 |
|
康基田 |
山西兴县 |
乾隆54年2月署 |
3月调 |
(署) |
兰酷锡 |
山西吉州 |
乾隆54年3月授 |
嘉庆2年12月卒 |
李奉翰 |
汉军正蓝旗 |
嘉庆?年 |
(兼理) |
|
康基田 |
山西兴县 |
嘉庆2年12月授 |
嘉庆5年2月革 |
|
吴璥 |
浙江钱塘 |
嘉庆5年2月授 |
嘉庆9年12月召 |
|
徐端 |
浙江德清 |
嘉庆9年12月授 |
嘉庆11年6月改副 |
(副总河署) |
戴均元 |
江西大庾 |
嘉庆11年6月授 |
嘉庆13年3月免 |
|
徐端 |
浙江德清 |
嘉庆11年6月授 |
嘉庆13年3月调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那彦成 |
满洲正白旗 |
嘉庆13年12月授 |
嘉庆14年正月卒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徐端 |
浙江德清 |
嘉庆13年3月著 |
12月降为副 |
|
吴璥 |
浙江钱塘 |
嘉庆13年12月授 |
嘉庆15年7月病免 |
|
徐端 |
浙江德清 |
嘉庆14年正月署 |
16年7月调裁副 |
副江南河道总督 |
徐端 |
浙江德清 |
嘉庆15年7月代 |
11月免 |
|
蒋攸铦 |
汉军镶红旗 |
嘉庆15年11月授 |
12月调 |
|
松筠 |
蒙占正蓝旗 |
嘉庆15年 |
(署) |
|
陈凤翔 |
江西崇仁 |
嘉庆15年12月授 |
嘉庆17年8月革 |
|
松筠 |
山东莱阳 |
嘉庆17年8月 |
黎世序到任前(署) |
|
黎世序 |
河南罗山 |
嘉庆17年 |
(萃扬道署旺) |
|
黎世序 |
河南罗山 |
嘉庆17年8月授 |
道光4年2月卒 |
|
孙玉庭 |
山东济宁 |
道光1年 |
(署) |
|
孙玉庭 |
山东济宁 |
道光4年 |
((署) |
|
张文浩 |
顺天大兴 |
道光4年2月授 |
11月免 |
|
严烺 |
浙江仁和 |
道光4年11月授 |
道光6年3月调 |
张井 |
陕西肤施 |
道光6年3月授,12年9月革留 |
道光13年3月病免 |
|
安徽泾县 |
道光6年4月授 |
道光9年4月免 |
副江南问道总督 |
|
麟庆 |
满洲镶黄旗 |
道光13年3月授,4月至8月丁忧 |
道光22年8月免 |
|
张井 |
陕西肤施 |
道光13年4月至8月 |
以麟庆丁忧(暂署) |
|
陈銮 |
湖北江夏 |
道光19年 |
(兼署) |
|
潘锡恩 |
安徽泾县 |
道光22年8月授 |
道光28年9月病免 |
|
廖鸿荃 |
福建侯官 |
道光22年 |
(工部尚书兼署) |
|
周天爵 |
山东东阿 |
道光22年 |
(兼署) |
|
李星沅 |
湖南湘阴 |
道光28年9月 |
(暂署) |
|
杨以增 |
山东聊城 |
道光28年9月授 |
咸丰6年正月卒 |
|
邵灿 |
浙江余姚 |
咸丰6年正月 |
庚长到任前(漕运总督兼署) |
|
庚长 |
咸丰6年正月授 |
咸丰10年五月革 |
||
王梦龄 |
咸丰10年5月署 |
咸丰10年6月裁 |
(兼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