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万般疾苦的五条生命规则
当今时代,人们对健康几乎越来越难以企及了,看着家里堆放的各种药品,我们可以发现,小康生活水平的人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健康。
有人说健康是福气,有人说健康是运气,有人说健康是命里安排。在各种成就之中,生命健康的成就是排第一的。想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你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明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命原则
在单位,假如你跟领导对着干,结果呢?要么是抑郁而终,要么是被炒了鱿鱼,反正一辈子与升职加薪无缘。一个小单位都存在这种现象,何况是大天地,在这个大天地里头,谁是老板,谁是领导,万物生长靠谁呢?
毫无疑问,靠的是太阳,如果太阳起来了,你还没起,如果太阳下去了,你还在闹,不去休息,跟天地生命法则作对,与太阳这个大领导对着干,结果真的会病得很惨。
该起来不起来,你会湿气越来越重。该睡时不睡,你的精气会越来越少。我们一整天的辛勤付出,都是在为入睡做准备,白天不睡懒觉,晚上必睡好觉。白天不懒,晚上心安。吃饭不贪,睡眠必安。
如果你不按这生命法则来干,你想获得大自然的加持好难。所以仅凭这一条生命法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五分钟入睡,一觉到天亮,你就可以跟一大半的疾病说拜拜。
第二:践行管住嘴,迈开腿的生命原则
管住嘴是不乱说话,迈开腿是两条腿要勤于走路。为什么人有一张嘴巴,两条腿,大自然造物告诉你,话要少说,路要多走。
道家修炼讲:开口神气散,意动火工寒。《名贤集》上面讲:言多语失,食多伤心。当你话讲多了,中气会不够,吃撑了会累了心脏,我们试验过好多次,晚上给大家稍微做好吃一些,大家吃撑了,睡眠质量下降,稍微让大家放任不去止语,结果没走几公里,都气喘吁吁。
《道德经》上面讲: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现在妇科疾病为什么那么多?绝大多数得病的妇人,他们都有这两个坏习气,一个就是话多,谈天说地,口无遮拦;第二个是坐多,久坐伤肉,很少去走动。两腿迈开,气血下来。腿脚生风,气血流通。
就拿脚臭湿疹来说,我们根本用不着出手下药,十天半个月走下来,你真没那么多湿毒湿气可排,统统把你身体的毒浊从脚底导出体外。
人天生两条腿就是给你走路的,而不是坐车,生命质量的下降从不会走路开始。因为一个善于走路的人,精气神充满,他不论是站相,坐相,卧相都与众不同,生机勃发。
第三:力行七分饱的戒条
自古及今,万病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吃撑,撑病的,第二个是懒动安逸,闲病的。
这两个病因在当今时代,尤为突出,孙思邈他老人家观察发现,在饥荒的年代,人们吃得少,勤于干活,反而疾病少,而在富裕丰收的年代,人们拼命吃喝,好吃懒动,纷纷病倒。
可见吃东西是个大学问,会吃好饭不得恶病,吃好饭的第一大前提是什么?七分饱,永远不吃撑,你坚持一个月不吃撑,你身体会小改变,你坚持三个月不吃撑,你体质必定上一个台阶。
只有七分饱的状态,人是最舒服的,现代医学研究,人在饥饿三分的状态,免疫力是最高的,这也印证了我们中国古代儿科学上讲的,只要把孩子食积的问题解决了,免疫力必定更上一层楼。
食积不去,正气不提,所以若要孩子安,三分饥与寒,若要身体安,淡食胜灵丹。所以养生都是极其简单的,首先你要甘得住简单的生活,你简单了,你的问题也简单了。
第四: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精神。
劳动练的是身体,表现上看你是在耕耘种地,实际上是在强壮我们身体,有智慧的人,才能体会到劳动是自己身体的需要。习劳干家务活,是健康的必需品,是生命最高的营养品跟肥料。没有一个长寿者不喜欢干苦活。
在我们这里,有两种人绝对不让他读书,哪两种人?
第一生病不读书,你有病,病殃殃的,就应该去休息跟劳动,除了劳动就是休息,不把身体搞好,花杆子都没长结实,你开什么花。
第二没力不读书,你弱不禁风,体魄不够,读书反而是一种负担,身体是读书的本钱,有龙精虎猛的精神体魄,你再读书就有事半功倍之效。
病人烦恼,众生最可悲之处,不在于他们生病,也不在于他们贫穷,而在于他们没有热爱上劳动。劳动完全能改造命运,而且改造的速度快得让你难以想象。
第五:觉悟到莫向外求的生命法则
古语讲:自静其心延寿命,无求于物长精神。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在劈柴,一大车的柴,你觉得这是为别人劈的,干得不尽力不情愿,拖拖拉拉,边干边唾骂,越干脸色越难看。相反你把劈柴当成修炼,古代人练功夫都要流掉满地的汗水,力量绝对没有白出,功不唐捐,德不虚弃。
其实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事,那些不断琢磨内求改进的人,跟那些外求抱怨、漫不经心的人相比,时间稍微拉长,两者之间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时代为什么缺乏专家了?因为长时间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个凸透镜可以将一片普通的阳光集中在一个点,能烧水点火,甚至可以消金融铁,一个钉子能将所有力量,集中在尖锋一点,普通锤子锤下去,它就能轻松地钻进木板。
所以人应该像凸透镜,钉子那样,你只需把全部力量,集中在斧头尖上,不管多难的柴,都能迎刃而开,不管多难的事情,都能渐渐完成。这在经典上叫,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赞 (0)